• 走出原生家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出原生家庭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15 5.2折 59.8 全新

库存13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慎之 著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70212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1202657369

上书时间2024-12-0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关系心理学家,向日葵爸爸发起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拥有20余年的咨询实践经验,15000余小时的个案经验,曾任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湖南卫视《变形计》特邀心理顾问,著有《如果父爱缺席》《高情商沟通术》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层层迷雾:家庭冲突背后的真相

为什么我们忍不住要互相伤害

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形成低价值感

让你觉得压抑的家:家庭发生危机的信号

为什么你会没有存在感

自我价值感冲突:我付出那么多,可家人还是小看我

不健康的自恋,导致冲突不断

内疚感冲突:你为什么会内疚

家庭动力不足,让家死气沉沉

家庭动力涣散,会失去很多快乐

家庭动力涣散,让家人各自为营

家庭动力崩溃,让家一点就炸

掌握好个体化和依赖的度:促进家庭健康

走出理想化的怪圈,做真实的自己

第二章追根溯源:你的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你

我为什么会是我

被对待的方式,就是你对待世界的方式

你的性格和行为模式里,藏着你的原生家庭

父母关系是亲密关系的最初模板

对父母的忠诚,让你复制父母的命运

过度依赖他人而获得满足的人和完美的父母

友好、顺从的孩子和溺爱、赞赏孩子的父母

破坏性的孩子与惩罚性的父母

失控、愤怒的人与无能的父母

孤儿心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

认同和投射性认同:影响你对人和事的看法

产后抑郁:和幼年经历有关

第三章深入探究:家庭角色的缺失与错位

爸爸的四个功能

角色缺位与混乱

缺席的父亲可能贪玩

缺失父爱的女孩,一生都在找爸爸

缺失父爱的男孩,一生充满无力感

成年后,与缺席的父亲分离

单亲妈妈:扮演还是创造一个好爸爸?

做足够好的妈妈,不做理想型妈妈

别让孝顺成为捆绑自己的绳索

第四章修复之旅:家人的沟通、滋养与成全

期望家人改变,是一个自寻烦恼的命题

你是在使用语言暴力还是在沟通

运用冰山理论,理解家人的感受和渴望

避免四种功能不良的沟通模式

一致性沟通带来美好关系

总是感觉委屈的人体察不到他人的爱

爱的感觉是成全,被爱的感觉是滋养

走出全能自我和全能父母的幻觉

第五章重塑自我:走出原生家庭的困局

你想过好你的人生,就无法面面俱到

可以有贡献,但不要成为“工具”

想被父母尊重,你需要适当叛逆的机会

脱离家庭丑闻的影响

接受、修复、阻断,三步疗愈童年创伤

以“我们”开头的表达方式,是合作的开始

完成分离,才能更好地成长

内容摘要
“原生家庭影响着我们的自我价值认同、人生姿态和关系模式。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发现积极的力量,为自己的人生赋能。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的必修课。”在本书中,胡慎之结合多年个案经验,直面原生家庭给成年人带来的种种内心冲突:剖析了家庭冲突背后的真相,探讨了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思维、行为方式,分析了家庭角色错位或缺失在成长过程中对一个所造成的影响,并给予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修复家庭关系的若干方法,带领每一位成年人重新审视并理性看待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得与失,认识到原生家庭并非一个人的宿命,解开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困局,为今后的人生赋能。

主编推荐
●直面原生家庭带来的情绪阴影●疗愈原生家庭给的创伤体验●与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活出更有力量感的人生

精彩内容
        在我国,“乖巧听话”常常是对一个好孩子的定义。小时候,我们在父母面前可能特别乖巧听话,等做了父母,我们又总是希望孩子是乖巧听话的。
    其实,乖巧听话的背后是孩子在喂养自己父母的情绪。孩子过于乖巧听话反映出亲子关系很有可能是不够健康的。
    我在网络上看过一个视频,夫妻吵架之后,各自在房间里闷闷不乐。小男孩看到妈妈不开心,就跑到自己房间拿出小丑面具来逗妈妈。可是,这次妈妈没有像以前那样露出笑容,只是静静看着前面发呆。于是,小男孩来来回回换了好多次面具,拼命在妈妈面前扮鬼脸。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终于笑了,小男孩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不知道你看到这个场景的感觉怎么样,是羡慕这位妈妈有个懂事的孩子,还是同情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去哄父母?也有可能,你会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经常因为要去照顾父母的情绪而心力交瘁。
    父母情绪不稳定,常常眉头紧锁或发脾气、哭喊等,会给孩子带来非常焦虑的感觉。过去,我们常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实际上这些孩子都是非常焦虑的。因为他们不仅要干各种原本不应该由他们去干的活儿,还要面对终日劳苦忧愁的父母。他们被逼着变成“小大人”,表面上特别懂事、独立,心里却经常感到悲伤,甚至已有创伤。他们一方面感觉到愧疚,觉得自己没能照顾好父母,或是给父母带来了负担;另一方面他们也会自怜。
    这些“小大人”内心也向往做无忧无虑的任性的孩子,当他们长大了,其中一些人可会变成“大小人”,反过来需要被人照顾,这就是一种补偿心理。
    即便最后没有变成“大小人”,他们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也会纠缠不清,双方都没有办法成为独立的个体。当他们成年后要发展自己、做事情或者定目标时,会不由自主地看父母的脸色。他们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父母高兴。
    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在我年幼的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妈妈每天为了生计忙碌担忧。学校要开运动会,我必须要有一双白球鞋才能参加。我为这个事情焦虑不安了很多天,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向妈妈开口,说要买一双白球鞋。这时妈妈忽然就哭了,责怪学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我看到了妈妈的脆弱,觉得自己特别不懂事,于是就安慰妈妈说没关系,我不去参加运动会了。当时我表现得特别乖巧懂事,但是现在的我总是会心疼当时的自己。后来,妈妈还是借了钱给我买了白球鞋,但是每次我穿上那双鞋都会觉得很内疚,觉得给父母带来麻烦了。
    其实,像这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会很大,毕竟这同时也会激发孩子自立和奋斗的意识。对孩子负面影响更大的是与经济条件无关的那种不得不去“哄父母”的行为。
    很多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是让孩子来迁就和适应自己。这种反过来需要孩子照顾自己感受的父母,本质上是在用愧疚感来控制孩子,会给孩子的自我价值带来破坏。
    P9-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