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归一 山水营造的中国观念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9.58
6.4折
¥
7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杨欣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52398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174009
上书时间2024-11-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1 引论
1.1 “尚待进一步发掘的山水文化体系与中国民族的人格精神”
1.2 研究立意
1.2.1 建立哲学认知方法,为中国人居史提供一种新的诠释维度
1.2.2 整理传统环境思想,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1.2.3 从空间哲学切入,使人居环境研究跃升至新的境界
1.3 文献综述
1.4 基础理论
1.4.1 人居环境科学思想
1.4.2 基于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2 宇宙论
2.1 从“观象授时”到原始宇宙论知识系统的建立
2.1.1 圭表测影,天圆地方
2.1.2 巫觋创世,绝地天通
2.1.3 中宫天极,苍龙主春
2.1.4 河图龙出,洛书龟予
2.1.5 太一生水,昆仑崇拜
2.2 从“制礼作乐”到儒家宇宙论知识系统的建立
2.2.1 因于殷礼,禁令松动
2.2.2 礼本重建,轴心突破
2.2.3 气易阴阳,精微切换
2.2.4 体国经野,设官分职
2.2.5 春秋繁露,蓄意篡改
2.2.6 气破鬼神,山川存理
2.3 从“北冥有鱼”到道家宇宙论知识系统的建立
2.3.1 天地一气,万物皆种
2.3.2 姑射之山,神人居焉
2.3.3 云雨之上,琼楼广厦
2.3.4 鳌戴三岛,方壶胜境
2.3.5 千里江山,气韵生动
2.4 从“证阿罗汉”到佛家宇宙论知识系统的建立
2.4.1 大干世界,万法唯识
2.4.2 浮屠弥漫,须弥为中
2.5 小结:山水文化体系之宇宙论的解释架构
3 本体论
3.1 从“靠天吃饭”到原始本体论价值系统的建立
3.1.1 物性生命,唯生唯享
3.1.2 德性生命,广生广固
3.1.3 灵性生命,永生永续
3.2 从“中庸为德”到儒家本体论价值系统的建立
3.2.1 至诚率性,执中守正
3.2.2 山水比德,名正言顺
3.3 从“有无相生”到道家本体论价值系统的建立
3.3.1 上善若水,上德若谷
3.3.2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3.4 从“离苦得乐”到佛家本体论价值系统的建立
3.4.1 无相无住,般若空性
3.4.2 圆融广大,普度慈航
3.5 小结:山水文化体系之本体论的解释架构
4 工夫论
4.1 从“卜宅相宅”到原始工夫论操作系统的建立
4.1.1 寻龙问祖,点穴立向
4.1.2 觅金度地,城池水利
4.2 从“天下有道”到儒家工夫论操作系统的建立
4.2.1 国野一体,家国同构
4.2.2 功料定额,比类增减
4.3 从“杖策孤征”到道家工夫论操作系统的建立
4.3.1 因借剪裁,择良选奇
4.3.2 生拙去弊,以小见大
4.4 从“觅心明心”到佛家工夫论操作系统的建立
4.4.1 圣山雪域,寺镇罗刹
4.4.2 道宣百丈,纵列异变
4.5 小结:山水文化体系之工夫论的解释架构
5 境界论
5.1 六种山水空间境界
5.1.1 “物性山水”“神性山水”的空间境界完成
5.1.2 “德性山水”的空间境界完成
5.1.3 “自性山水”的空间境界完成
5.1.4 “空性山水”“度性山水”的空间境界完成
5.2 总体理论认知
5.2.1 理论样态:四重四方架构
5.2.2 显著特征:多元山水形上学的应用
5.2.3 工作原理:山水形上学空间实现的两条进路与三种操作模式
5.3 小结:六种山水空间境界的总体导向——显隐山水系统
6 实践论
6.1 文化根基决定了物性山水或神性山水是多数实践的初始导向
6.1.1 物性山水的普遍性与顽强性——以重庆为例
6.1.2 物性山水向神性山水迭变——以都江堰为例
6.1.3 基于天极系统的神性山水实践一以温州为例
6.1.4 基于昆仑系统的神性山水实践一以福州为例
6.1.5 协同天极系统与昆仑系统的神性山水实践——以阆中为例
6.2 德性山水大多基于已有神性山水空间格局的再开发与再解释
6.2.1 神性山水与德性山水的重叠——以北京为例
6.2.2 德性山水对神性山水的迁就——以南京为例
6.2.3 神性山水与德性山水的交错——以成都为例
6.2.4 神性山水对德性山水的溶解——以丽江为例
6.3 自性山水、空性山水、度性山水一般具有嵌入性与不稳定性
6.3.1 自性山水的嵌入——以苏州为例
6.3.2 空性山水的嵌入——以杭州为例
6.3.3 度性山水的嵌入——以大理为例
6.4 小结:复合实践体系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思考体悟
附录
附录A:回顾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及相关讨论情况
附录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惯用国学概念的解释问题
附录C:哲学方法论问题意识解析
附录D: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附录E:方东美先生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附录F: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附录G:唐君毅先生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附录H:汤一介先生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附录I:劳思光先生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附录J:张立文先生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附录K:杜保瑞先生建构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理论起因
附录
内容摘要
本书探索了从中国哲学的四个哲学基本问题(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与四种哲学派别属性(巫、儒、道、佛)出发,对传统山水聚居空间的哲学认知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试图从中建立山水文化体系的“四重四方”架构,发现传统人生实践与空间实践的内在哲学关联,这对我国山地人居环境建设中物质空间和思想概念的统筹认识具有启发意义,也在山地城市建设的文化理念和哲学认识上,具有较好的开拓意义。不仅准确立基于整个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底蕴,而且呈现出中国建筑空间思维的意涵,更能汲取当代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创造解释架构,开发中国建筑学人文进路的研究新视野,在深入中国人文山水建筑的学术领域上,亦有在靠前学术界上创新开路的领头效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