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学生工作的社会工作参与 一个基于多所高校的经验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校学生工作的社会工作参与 一个基于多所高校的经验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6.58 5.5折 8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微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7397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5元

货号1202043407

上书时间2024-11-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综述

(二)本书创新之处

三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概念界定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的选取

第二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主体的困顿

(一)学生工作价值理念的异化

(二)学生工作内容偏离、泛化与悬浮

(三)学生工作者的职业化与专业性困境

二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客体的倒逼压力

(一)常规工作路径实效性下降

(二)传统组织形式的整合度下降

(三)学生与学生工作者的关系疏远

三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环境挑战

(一)社会转型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二)信息化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三)高等教育改革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第三章 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及内在关联

一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一)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

二 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一)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三 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在关联性

(一)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的耦合性

(二)社会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弥补性

第四章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的显功能

一 成长发展指导的有效提供

(一)助人自助:社会工作参与大学生成长发展指导的价值基础

(二)社会工作参与提供各种成长发展指导的行动实践

(三)理念耦合与方法专业:社会工作促进成长发展指导的内在逻辑

二 弱势大学生的全面关注与帮扶

(一)对弱势大学生关注与帮扶的全面性: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

(二)社会工作参与弱势大学生全面关注与帮扶的行动实践

(三)去标签化、关注情绪、聚焦优势:社会工作促进弱势大学生关注与帮扶的内在逻辑

三 学生组织的内源性建设与引导

(一)自组织化:社会工作参与学生组织建设与引导的行动策略

(二)社会工作参与学生组织建设与引导的行动实践

(三)学生组织的内源性建设:社会工作促进学生组织建设与引导的内在逻辑

第五章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的潜功能

一 “全员育人”的操作化

(一)社会工作的“人在环境中”:全员育人操作化的行动选择

(二)“人在环境中”指导下全员育人操作化的行动实践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论的具体化、明确化:社会工作促进“全员育人”操作化的内在逻辑

二 学生管理三级预防体系的构建

(一)预防性: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与基本功能

(二)社会工作预防性行动框架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的行动实践

(三)三级预防体系的构建:社会工作提升高校学生管理预防功能的发生逻辑

三 高校学生工作者核心素质的优化

(一)核心素质结构与内容要素的耦合:社会工作促进高校学生工作者核心素质优化的逻辑基础

(二)理念、能力、思维的优化: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者核心素质优化的实践后果

(三)社会工作促进高校学生工作者核心素质优化的内在逻辑

第六章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模式

一 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因素

(一)微观因素

(二)中观因素

(三)宏观因素

二 实践模式类型变量与分析变量的建构

(一)变量建构的基本思路

(二)实践模式划分的类型变量

(三)实践模式特征的分析变量

三 实践模式的类型、特征与适用性

(一)原发融入附着型模式

(二)内驱诱导协助型模式

(三)外驱嵌入合作型模式

(四)三种实践模式划分的适用性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内容摘要
本书首先以实证资料为基础,揭示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诸多方面现实困境,并在学理层面阐析了社会工作与高校学生工作两者存在着耦合性与弥补性统一的内在关联性。进而,基于对多所高校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行动实践的实证研究,呈现了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的显功能、潜功能及其背后的内在逻辑。显功能主要包括大学生成长发展指导的有效提供、弱势大学生的全面关注与帮扶、学生组织内源性的建设与引导等方面。而潜功能则显现在促进“全员育人”的操作化、学生管理三级预防体系的建构和高校学生工作者核心素质的优化等方面。接着,本书通过对影响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微观、中观和宏观因素的分析,借助模式划分类型变量,尝试提出了原发融入附着型、内驱诱导协助型和外驱嵌入合作型三种社会工作参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模式。并基于特征分析变量对每种模式的特征予以了明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适用范围与结构生长探讨了实践模式建构的适用性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