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51 5.3折 59 全新

库存17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基恩·斯坦诺维奇(Keith E.Stanovich) 著;张斌 译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9271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1165388

上书时间2024-11-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基思·斯坦诺维奇 (Keith E.Stanovich),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心理学和人类发展的荣誉退休教授,也是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的前研究主席。
他的研究领域是推理和阅读的心理学机制。他著有200多篇科学论文和7本书。在一项对于论文引用率的调查中,斯坦诺维奇位列引用率最高的50位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也是25位最高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诺奖致辞中也多次引用斯坦诺维奇的研究成果。
斯坦诺维奇获奖无数。他于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也是唯一两次获得国际阅读协会颁发的阿尔伯特 J.哈里斯奖的学者。
斯坦诺维奇著有畅销书《对“伪心理学”说不》,该书被全球4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采用。他还著有《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机器人叛乱:在达尔文时代找到意义》《现代社会中的决策与理性》等书。

目录
导读 理性:重新定义人类认知能力
译者序
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  理性之心
第1章 乔治·布什的心智:有关智力测验缺失什么的线索
这本书不谈什么
困惑于布什智力的缘由
第2章 理性障碍:理性与智力的分离
如何描述这类案例
广义与狭义智力之争
理性:缺失的元素
将理性障碍用作直觉泵
第3章 反省心智、算法心智与自主心智
类型一与类型二加工
临时的“双重加工”心智模型及个体差异
思维倾向与认知能力
三重加工心智模型
思维倾向:理性思维和行为的预测源
别忘了心智程序!
走近总统先生的大脑
第4章 给智力概念瘦身
智力霸权主义
另辟蹊径:用理性障碍驯服智力概念
MAMBIT:没有司机的大脑引擎
智力被误读为适应
神化智力概念的阴暗面
民间心理学能够区分智力与理性
第5章 为何聪明人常做蠢事
人类是认知吝啬鬼
我们为何成了认知吝啬鬼
为什么理性障碍如此普遍
思维谬误和理性思维
第二部分  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
第6章 认知吝啬鬼
属性替换:认知吝啬鬼的惯用伎俩
认知吝啬鬼的工具:生动、出众与可得性
启发式加工:决策过程的量与质
认知捷径和个人自主性
现状偏见:默认启发式加工
启发式加工的有利和不利环境
第7章 决策效应与认知吝啬鬼
框架与个人自主性
翻手是云,覆手是风:框架效应研究
机会均等框架
第8章 我方立场信息加工:正反都是我赢
过度自信:关于我们知道的那些原本不知道的事情
我方立场信息加工:沟通与知识假设中的利己主义
智力与我方立场信息加工
第9章 认知吝啬鬼的另一个缺陷:深思熟虑后依然战败
电车难题:压制情绪
战败“冷”启发式思维倾向
本能冲动与意志力:深思熟虑后的失败
第三部分  给大脑安装好的心智程序
第10章 心智程序缺陷
现实生活中的心智程序问题:心智程序缺陷效应引发的两起
悲剧
贝叶斯前来救援!
一个关键的心智程序缺陷:忽略备择假设
更多的科学思维心智程序:可证伪性
基础概率:更多贝叶斯心智程序
概率评估的心智程序
策略性心智程序
心智程序缺陷导致的理性障碍
第11章 污化的心智程序
“如果一个人有两个大脑,他会加倍愚蠢”
对污化心智程序的质疑
人们为什么会受污化心智程序的影响
破坏协议的模因
避免污化心智程序的策略
污化心智程序导致的理性障碍
第12章 思维谬误何其多:非理性思维倾向分类及其与智力的关系
带有焦点偏差的连续性联结认知
理性思维问题的预分类
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理性思维谬误
斯波克先生难题:来自自主心智的输入缺失
基于智商-理性相关度的分类
结论:理性障碍无处不在
第四部分  提高人类理性的社会意义
第13章 增加人类理性及改善非理性的社会效益
好消息:理性是可以习得的
改变环境以帮助认知吝啬鬼
社会选择机制
注释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高智商,就意味着能做出正确的、好的决策?
错!
研究表示,公认的聪明人在决策的正确率方面与普通人无异,数学家在毫无利好消息的情况,大量买入持续下跌的股票,最终输掉所有积蓄;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去墨西哥找赤脚医生看病,而不选择经过科学检验的医疗方法;大学历史教授加入邪教组织;在高中当老师的邻居拉朋友做传销……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善于思考”包括明智的判断与决策,但大家熟知的智力测验并没有评估个体的判断和决策能力,然而这些技能对我们的生活非常关键,影响我们做计划、评估关键证据、评价风险和可能性的方式,从而决定我们是否能做出好的决策。
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达成人生的目标,拥有高智力还不够,还要拥有高理性。个体如果出现理性障碍,直接的实际后果就是生活不如意,错失本应取得的人生成就。《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认为,我们可以把对人类在真实世界中明智行动至关重要的理性从智力概念中剥离出来,并且,个体的“理商”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提升。
在本书中,基恩·斯坦诺维奇阐述了:
理性思考的概念和重要作用;
理性障碍的诸多类型及背后的信息加工机制;
提高理性的两条途径;
理性思考能力对个人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精彩内容
    1996年,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撰写了一本关于人类心智与其他动物心智异同的书。他将这本书命名为《心灵种种》,认为人类大脑中存在多种心智控制系统。基于这本书的理念,场景B中的女主角存在算法心智问题,而场景C中的女士则有反省心智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场景C这一类案例,需要对个体的目标、欲望和信念进行分析。如果仅从算法层面进行分析,很难完美地解释场景c这类问题。因为算法层面提供了大脑如何加工特定任务(在本例中是如何跳下悬崖)的解释,而没有解释为什么要执行这个任务。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系统计算(系统试图加工什么?原因何在?)的目标,那么,就要把关注点转向反省心智层面了。简而言之,反省心智关注于系统目标、与目标相关的信念以及基于当前系统目标和信念的最优化的行动。只有在反省心智分析层面,理性才会参与其中。更为重要的是,算法心智的效率可以被量化评估,但理性的效率却无法被评估。
    关于信息处理效率与理性相对立的担忧也体现在智力测验的现状中。这些测试是信息处理效率的测评工具,而非理性。心理测量学领域的一种经典概念区分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清晰的解释。长期以来,心理测量学家区分了典型表现情境与最优化(有时被称为“最大化”)表现情境。典型表现情境中几乎没有限制和约束,没有要求绩效最大化的指令,对任务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由被试自行决定,任务目标具有开放性。这类情境关注的是在较少约束条件时,一个人通常会做出怎样的行为。典型表现测量评估的是反省心智,评估的是目标优先级和知识管理。与之相对比,最优化表现情境是指任务解释是由外部因素确定的。个体在完成任务时,得到了要让表现最优化的指示,并且被告知了达到最优化目标的具体做法。因此,最优化表现测量是对目标达成的效率进行评估,这种方法能够获取算法心智的加工效率。所有的智力测验或认知能力测验都是最优化表现评估,而对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测量则通常是在典型表现情境下的评估。
    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的区别还体现为个体在认知能力和思维倾向方面的差异,已有充分证据表明这两者之间存在本质性区别。如前所述,认知能力测量实则是对算法心智效率的评估。思维倾向的称谓在心理学中尚存争议,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比较常用的是“思维倾向”和“认知风格”两种说法。许多思维倾向方面的研究将关注点置于信念、信念结构,以及信念形成与改变的态度。另外,个体的目标和目标层级结构也属于思维倾向的研究范畴。心理学工作者已对积极开放的思维、认知需求(乐于思考的认知倾向)、对行为后果的深思熟虑、迷信思想和教条主义等思维倾向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有关这些思维倾向的文献数量繁多,在此我无意赘述。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经由思维倾向评估所得出的认知倾向,反映了人们在以下几方面的认知属性:为了做出决策而收集信息的认知倾向、为了得出结论而寻求多元观点的倾向、面对问题时思维广度的认知倾向、根据证据矫正已有观点的倾向、采取行动前考虑后果的思维倾向、做决策前权衡情境的倾向、寻求细微差别以避免绝对论的倾向。简而言之,思维倾向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对反省心智操作的测量而得出,具体包括:目标管理、认识价值观、自我管理认识论等。以上这些心理特质是支撑理性思维和行动的基石。
    智力测验所评估的认知能力不包括上述任何一种。既没有高层次的个人目标及目标管理,也没有基于相斥证据而有意改变信念的倾向。然而。人们却通常认为“智力”的定义包含上述特质,下一章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介绍。有些学者认为,智力的概念内涵应包含理性行为和理性信念。但是,不管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如何呼吁,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现行的各种智力测验所评估的都只是算法层面的认知能力。当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智力测验丝毫没有涉及对理性思维和行为的评估。
    P29-3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