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理论与港口航道工程设计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91.61
4.6折
¥
1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季则舟 等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48630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1202179742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章粉沙质海岸界定1
1.1地貌学海岸分类/2
1.1.1基岩港湾海岸/2
1.1.2平原海岸/3
1.1.3河口海岸/3
1.1.4生物海岸/3
1.2海岸工程学海岸分类/5
1.2.1淤泥质海岸/5
1.2.2沙质海岸/7
1.2.3粉沙质海岸/7
1.3粉沙质海岸界定/8
1.3.1京唐港区海岸泥沙分布特征/8
1.3.2黄骅港海岸泥沙分布特征/9
1.3.3粉沙质海岸定义/11
第2章粉沙质海岸泥沙物理特性15
2.1粉沙的分布特征/16
2.1.1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分布特征/16
2.1.2表层沉积物细颗粒含量分布特征/17
2.1.3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特征/17
2.1.4表层沉积物分选程度分布特征/18
2.2粉沙的沉降特性/19
2.2.1沉降试验泥沙来源/19
2.2.2沉降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20
2.2.3试验结果/21
2.2.4试验结果分析/25
2.3粉沙的起动特性/25
2.3.1波浪作用下的泥沙起动/25
2.3.2泥沙起动的界限水深/29
2.3.3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起动/30
第3章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规律35
3.1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的一般特征/36
3.2含沙量横向分布/37
3.2.1含沙量横向分布特征/37
3.2.2不同海况下含沙量横向分布特征比较/41
3.3含沙量垂向分布特征/46
3.3.1潮流作用下含沙量垂线分布/46
3.3.2波浪作用下含沙量垂线分布/56
3.3.3波流共同作用下含沙量垂线分布/76
3.4复合沿岸输沙率/82
3.4.1沿岸输沙率公式/82
3.4.2复合沿岸输沙率初步估算公式/85
3.4.3复合沿岸输沙率试验概况/86
3.4.4复合沿岸输沙率试验及参数确定/91
第4章水沙数学模型105
4.1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106
4.1.1波流共同作用下水体挟沙能力/106
4.1.2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110
4.1.3二维水沙模型在黄骅港的应用/117
4.2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123
4.2.1三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123
4.2.2粉沙质海岸航道淤积机理的模拟研究/128
4.2.3粉沙质海岸航道大风骤淤三维数值模拟/141
第5章泥沙物理模型149
5.1波流共同作用下泥沙物理模型设计/150
5.1.1潮流运动相似/150
5.1.2波浪运动相似/151
5.1.3泥沙运动相似/153
5.2模型沙选择/155
5.2.1平面与垂直比尺/155
5.2.2底质分布特征/155
5.2.3模型沙选择/157
5.3动床模型构建/159
5.3.1模型布置与控制量测系统/159
5.3.2模型制作/160
5.3.3动力要素确定/160
5.4航道骤淤物理模型试验验证/169
5.4.1潮汐潮流验证/169
5.4.2风暴潮大浪航道骤淤验证/173
5.5航道骤淤物理模型试验案例/175
5.5.1深水航道口门防波挡沙堤布置研究主要方案/175
5.5.2深水航道建设初期,风暴潮条件航道防淤减淤措施研究/177
5.5.3深水航道建设初期,平常浪条件航道防淤减淤措施研究/180
5.5.4较长水文年系列航道淤积物理模型试验/183
第6章粉沙质海岸航道泥沙淤积的预报189
6.1航道泥沙淤积计算/190
6.1.1三层模式计算/190
6.1.2考虑复合沿岸输沙的航道淤积预测计算/198
6.2骤淤统计特性及骤淤预测/201
6.2.1骤淤统计特性/201
6.2.2基于“有效风能概念”的骤淤预测/204
第7章粉沙质海岸港口航道设计211
7.1粉沙质海岸港口布置模式/212
7.1.1粉沙质海岸泥沙淤积特点/212
7.1.2粉沙质海岸港口布置模式/213
7.2设计骤淤重现期及防治标准/219
7.2.1航道骤淤重现期/219
7.2.2骤淤防治标准/220
7.3航道设计/222
7.3.1航道通航标准/222
7.3.2确定考虑骤淤影响的航道通航标准的原则/223
7.3.3优选允许骤淤强度/223
7.3.4粉沙质海岸港口航道参数设计/223
7.4防沙堤设计/231
7.4.1防沙堤布置/231
7.4.2防沙堤长度/232
7.4.3防沙堤高程/240
7.4.4防沙堤间距/247
7.5粉沙质海岸港口减淤设计准则/257
第8章工程应用259
8.1黄骅港工程/260
8.1.1港口概况/260
8.1.2环境动力条件/263
8.1.3海岸地貌特征/265
8.1.4泥沙环境/266
8.1.5煤炭港区一期工程淤积状况/271
8.1.6煤炭港区外航道整治工程/273
8.1.7综合港区防波挡沙堤及航道设计方案/274
8.1.8工程实施效果/278
8.2唐山港京唐港区工程/282
8.2.1港口概况/282
8.2.2环境动力条件/284
8.2.3海岸地貌特征/286
8.2.4泥沙环境/288
8.2.5航道减淤工程实施方案/301
8.2.6工程实施效果/305
8.3潍坊港工程/308
8.3.1港口概况/308
8.3.2环境动力条件/309
8.3.3海岸地貌特征/311
8.3.4泥沙环境/312
8.3.5防波挡沙堤及航道设计方案/313
8.3.6工程实施效果/315
8.4东营港东营港区工程/316
8.4.1港口概况/316
8.4.2环境动力条件/318
8.4.3海岸地貌特征/319
8.4.4泥沙环境/320
8.4.5防波挡沙堤及航道设计方案/321
8.4.6淤积预测/322
8.5东营港广利港区工程/323
8.5.1港口概况/323
8.5.2环境动力条件/324
8.5.3海岸地貌特征/325
8.5.4泥沙环境/326
8.5.5防波挡沙堤及航道设计方案/328
8.5.6淤积分析/328
8.5.7工程实施效果/329
第9章展望331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粉沙质海岸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成果,对粉沙质海岸港口与海岸工程设计建设,以及粉沙质海岸已有港口的扩建、疏浚维护等均具有指导意义。本书共分9章:章介绍了粉沙质海岸界定标准;第2章系统介绍了粉沙质海岸泥沙粒径、含泥量、沉降及起动等物理特性;第3章结合典型粉沙质海岸,介绍了海岸含沙量分布、复合沿岸输沙等泥沙运动特征与规律;第4章介绍了二维、三维水沙数学模型及航道骤淤模拟研究;第5章介绍了粉沙质海岸泥沙物理模型的设计;第6章介绍了粉沙质海岸航道泥沙淤积计算、骤淤统计特性及骤淤预测方法;第7章介绍了粉沙质海岸港口布置模式、航道及防沙堤设计原则和方法等;第8章结合我国粉沙质海岸港口工程实践,介绍了不同类型粉沙质海岸的工程案例;第9章对粉沙质海岸的研究及工程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书是著者及其研究团队多年理论成果和工程应用的总结,旨在为从事海岸港口工程的广大技术人员了解粉沙质海岸泥沙研究及港口航道建设近期新成果、进一步开展工程建设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本书可供从事海岸工程及泥沙研究的科研、设计、管理、建设人员等使用,也可供海岸工程专业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