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退师/夜先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8.59
5.8折
¥
4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夜先生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0289352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201889497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夜先生,作家、职业写手,曾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发表过几十部短篇小说。现任PP体育、乐视体育专栏作家;同时跟网易云音乐、摇滚客等多个音乐媒体有合作采访、撰稿关系。
目录
"引子:关于感情,很多痛苦都是相似的
第一章:所有自私的失德的爱情都会毁掉婚姻
第二章:所有卑微的失衡的爱情都会毁掉婚姻
第三章:所有纵容的失控的爱情都会毁掉婚姻"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反映现实社会中婚姻问题的小说,充满对人性、感情细微变化和发展的深入思考,重点探讨当下婚姻中各种危机的原因,比如中年危机、恐婚、孩子等现实问题。书中有贴合现代人心理的价值体系、也呈现赤裸裸的现实压力,同时又提供心灵鸡汤和解决方案,不光让人看到问题,更让人看到希望。
"
主编推荐
"1.切合当下中产阶级人群中年危机的婚姻迷思,提供一个客观、冷静又不失正能量的视角,来梳理婚姻的种种问题,给人以借鉴性思考的可能性。
"
精彩内容
苏梓并没有把陈冰南拉黑,也没有报复,反而选择了跟他见面。
陈冰南早就在微信上解释了自己那天为什么突然玩失踪、拒接任何电话,说是自己突然摔了一跤,受了点伤,在医院不方便,还把自己脸上、胳膊上受伤的照片发来,看着血肉模糊,很惨的样子。
苏梓看着照片,总觉得有点别扭,发给杨墨。杨墨说:“怎么看都不像摔的,像让人揍的,你看看这脸,要是摔能摔成这样,那整个脑袋是被人拿着当保龄球了吧?”苏梓又发给张亚东,问问专业人士的意见,亚东深知苏梓的脾气,如果没有证据就下定论,一定会被反驳,他问了几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警察朋友,问最近几天有没有一个叫陈冰南的报过案或者涉及什么案子,被打得受了轻微伤,答案都是没有。于是,只是简单地回答苏梓,都有可能。
得到亚东模棱两可的回答,苏梓觉得杨墨就是在胡扯,她半信半疑,决定冷处理,不回话不拉黑,放置不管。陈冰南展开了猛烈攻势,问候早安、晚安,问候一日三餐,问候天气冷暖,即使得不到回复也不气馁。
苏梓其实有过把陈冰南直接拉黑的冲动,一直没动手,因为对方的卑微让她产生了一种愉悦。
这世界上的卑微有很多种,有些卑微让你觉得下贱,有些卑微让你觉得虚伪,有些卑微让你觉得幼稚,但总有一款卑微恰到好处,既能捧起你高高在上的圣母心,还能撩拨你心底里残存的一丝温柔,让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温暖的人,不要落井下石。
不知不觉,苏梓已经习惯了陈冰南每天准时准点的卑微,看着才觉得安心,不回是因为较劲,她需要一个合适的台阶走下神坛,去触摸那个卑微的灵魂。
刘幂幂闹事的下午,陈冰南也看到了网络热搜,这一次他没有聒噪,只是留了一句话,说:看到网络消息了,有些担心你,有什么需要帮助随时说,有我在。
整个下午都很烦躁,在派出所门口跟亚东聊完,苏梓终于开始处理无数条没阅读的微信,看到别人都在三八和大惊小怪,只有陈冰南的温暖让她打心底里产生了一丝感动。陈冰南正好发来信息,关切地问事情怎么样了,吃晚饭了没有。苏梓终于回复了他,说没心情吃。
在两性关系里,对于卑微的一方来说,可怕的不是拒绝,而是沉默。苏梓之前一直不回信息,让陈冰南非常煎熬,但是只要开始回信息了,就是最好的狗粮。
陈冰南恳求得到一个见面请吃饭的机会,台阶出现了,苏梓想了想,回答说:好。
他们见了面,在一个环境很好的西餐厅。陈冰南订的位置,亲自开车来接,他比照片里还要高大、帅气一点,看起来非常阳光,态度温柔,姿态很低,车里很干净,车开得很稳,总之,一切都是加分项。苏梓看到他脸上的伤痕,已经好了很多,还是能看出一点当初惨烈的状况,心隐隐地疼了一下。
到了餐厅,在吃饭之前,陈冰南开始了卑微的演讲,其实就是把之前微信上发的所有话当面说一次,希望打动苏梓的心。气氛、环境、声音、语气、外表、苏梓自己的心情,等等,所有元素综合在一起,竟然真的让她变得柔软,全盘接受了眼前这个男人的在乎和卑微,忘记了所有怀疑。
之后,他们边吃边聊。陈冰南描述了自己的童年,苏梓在头脑中重构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他出生在一个穷困的家庭,因为父亲的作孽欠下一屁股债,不得已自己只能独自奋斗,从一穷二白到现在买房、买车,他曾经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对方因为他的贫穷最终选择离开,后来又想要复合,但他已经心灰意冷,所以一直单身……
陈冰南身上好像闪现着熠熠光辉,他对苏梓一见钟情,苦苦等待了超过8000分钟就为了等一个当面解释的机会,这8000分钟太煎熬,每一秒都度日如年,终于等到了,恨不得把心肝都掏出来,让苏梓检阅一遍。
苏梓心里炙热地灼烧起来,那是一种满足还是优越感?说不太清,但是让自己舒服,舒服地飘了起来。吃完饭后,她甚至感动地抢着埋单,觉得自己在耍小孩子脾气,结果让对方提心吊胆了8000分钟,理应掏钱。陈冰南潇洒地拒绝了,非要第一顿自己先来,下次再说。
吃完饭,他们决定散步消化一下,随便沿着一条路走下去。陈冰南一直很紧张,连跟苏梓每一次对视都会脸红。苏梓咳一声,他就要去买水。苏梓不小心扭了一下,他就要仔细检查,关系似乎慢慢朝着暧昧去了,但是陈冰南不轻举妄动,分寸感让人觉得放心。
他们去了附近的一家大商场,陈冰南好像对这里很熟,主动带着苏梓去找美妆店、服装店、首饰店,建议她试这试那。苏梓从不习惯跟男人一起逛街,亚东追她的时候,陪她逛街,她扭捏得什么都不敢试;偶尔跟杨墨逛逛,杨墨的碎嘴让她恨不得一板砖拍晕他;但是跟陈冰南一起,不知道为啥,她很快就没了别扭,什么都主动试起来。
在陈冰南的赞美下,苏梓觉得自己穿什么都有味道,穿什么都光彩照人,一口气选了三件衣服。她当然不想花别人的钱,但陈冰南每次都自作主张,抢先刷卡。苏梓只好送他一个钱包,商场大厅里正好在搞义卖活动,手工钱包,100多块钱一个,苏梓觉得很漂亮,非要买。陈冰南感动坏了,把零钱、信用卡、购物卡什么的,全部整整齐齐放好,然后自作主张拉着苏梓去了首饰店,给她买了一副刚才看好但是嫌贵的耳环。他执意掏钱,怎么拦都拦不住。
被送回家后,洗漱完的苏梓渐渐冷静下来,她没有心情应付老妈的喋喋不休,回到屋里发着呆。她试着重新戴上刚买的耳环,突然觉得,这风格简直就跟自己格格不入,又看着刚买的衣服袋子,连打开的勇气都没了。
她直直地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想着这个不真实的夜晚,脑子很乱。陈冰南又发来微信,她紧张地不想回,说自己累了,匆忙说了晚安。
孤独地躺了很久之后,她突然想:一切都太快了,好像进了旋涡,真可怕。
她从来不会轻易爱上一个人,陈冰南带给她的到底是什么感觉,她需要时间消化。
13.
网络时代,我们的思维是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有主动权和选择权,还是越来越被选择,越来越陷入到人为操纵的逻辑里?
报纸、广播、电视作为载体的年代,每个人从媒体得到的任何信息都要经过人为地编辑、加工、审核、决定,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走上台面;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看似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看什么不看什么、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其实,信息就像洪流一样到处奔涌,每个漩涡都是人为制造的。
魏志刚深知舆论的两面性,从刘幂幂假跳楼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关注舆论的走向。最初,言论被带偏、胡编乱造各种言论滋生时,他没有任何行动。这年头,负面情绪的转播远比正能量更快、更广,如果从一开始就是弘扬正能量,单单劝说一个跳楼事件,并不会引起多大关注,是营销号没有底线的推波助澜才让杨墨彻底上了本地热搜。
之后,魏志刚开始动手,他先找到刘幂幂,告诉她想要快点拿回自己的钱,必须变成焦点人物,P2P平台卷着几十亿跑路,即使破案,想追回全部赃款也很难,假如只追回一部分钱,退给谁、不退给谁、退多少,都是问题,如果你是焦点人物,最快拿回全部损失的概率就最大。
刘幂幂愿意相信任何挽救自己的办法,在魏志刚的安排下,她接受了网络营销号的专访,大骂跑路的P2P平台,感谢杨墨和苏梓的帮助,把他们的事务所描述成充满爱与温暖的港湾,自己之所以在跳楼时想见他们,是因为当初被劝说走出感情困境时就是从杨墨和苏梓的身上得到了太多正能量,危难之时再次想起恩人,感谢恩人让自己重生。
有关刘幂幂的专访,魏志刚买了一个热搜,还制造了热门评论引导舆论。钱花了好几万,相当于做了变相广告,连刘幂幂的微博都加了橙V,挂上“P2P平台跑路被逼跳楼事件当事人”的头衔。
连续两波网络热搜的推动,本地电视台按照惯例慢半拍,做最后的推波助澜。本地新闻栏目《每晚黄金档》的制片人联系魏志刚,想做个专访,这与魏志刚的想法不谋而合。魏志刚不光答应,还在该频道直接投放了一个星期的广告,虽然资金有限,广告时间很短,还只能在深夜播出,但也算给该频道提供了一点收入,他们从被采访者变成了合作关系,换来的福利是,有权在专访时回答自己设计好的问题。
魏志刚力劝杨墨和苏梓上专访,两个人最初死活不同意。《每晚黄金档》的内容是本地社会八卦+卖药卖酒卖保健品+卖鞋垫枕头,很低级。魏志刚力劝说,这档节目的主要观众群就是每天无所事事的中老年观众,黄静莉的爹妈和苏梓的老妈都是固定粉丝,觉得电视上说的一切都是真理,上节目,现在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好选择。
专访是很成功的,短短十分钟,杨墨和苏梓分别被塑造成离开待遇优厚、地位显赫的报纸副主编和离婚律师岗位,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婚姻拯救事业的正能量代表中。黄静莉的爹妈尤其开心,主动给杨墨发微信,称赞他的勇气,理解他之前的隐瞒,希望他好好工作。
栏目播出的第二天,马小小、杨墨和苏梓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各种遭遇婚姻问题、感情纠葛、第三者插足的男男女女都打来电话,或者上门咨询,喜旺咖啡屋开张这么久,第一次门庭若市。
魏志刚一看,热度超出预期,连夜对门头重新装修,去掉咖啡屋的招牌,只保留了“喜旺”两个字,然后挂上硕大的婚姻治愈事务所的LED灯箱门头;又跟马小小研发了两种新的饮料,起名叫“治愈系暖手茶”“治愈系暖心茶”,其实就是红茶、绿茶、香精、奶酪和果冻布丁的混合物;还联系了塑料杯厂商,定制了一批印着治愈事务所名字和茶品名字的特制饮料杯;最后,连婚姻治愈协议书都重新设计,原来的样子跟租房合同似的,现在搞得跟结婚喜帖似的。
接下来,魏志刚又马不停蹄地去大的招聘网站发了个招聘启事,招聘情感接待员、治愈系服务生和婚姻治愈师。
马小小和新招聘来的女孩达达,从此的名头不再是咖啡屋服务生,而是情感接待员。魏志刚特意给她们设计了仿照肯德基的欢迎语,有客户上门,推开门的瞬间,一定要说一句“欢迎您来,我们用心治愈”;等到送客户离开时,再加上一句“祝您幸福,我们用心守护”。
俩姑娘觉得这两句话太傻了,死活不想说,魏志刚决定实行奖励机制,每说一句,给发10块钱红包。
魏志刚把摊子铺得这么大,可苦了杨墨和苏梓,他们一面要忙着接待各种需要帮助的客户,一面要忙着面试前来应聘的人,连轴转瞎忙了三天,连程晓玲的案子都顾不上了。
三天后的晚上,事务所进行了一次“魏志刚急躁冒进批斗大会”,杨墨和苏梓是主批人,马小小是书记员,新来的达达列席旁听。
会议重点批判了魏志刚操纵网络舆论夸大和虚假宣传给治愈事务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因为夸大宣传“小三劝退”业务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手段,导致许多婚内出轨的渣男把事务所当成甩掉麻烦、甩掉小三的避风港;因为低估了广告宣传带来的效应,造成了各种秩序混乱,影响了事务所的正常运行,打破了私密安静的环境本质,给真正的目标客户带来了非常恶劣的体验;因为片面强调了处理婚姻关系的刺激性和娱乐性,导致某些吃瓜群众怀着好奇、看热闹、试试看的心态前来应聘,给原本正能量的广告宣传带来负面和消极影响。
魏志刚做了深刻检讨,向与会代表积极承认错误,承诺已经造成的损失和开支将由自己个人出资补全;同时,他大包大揽,声明马小小没有起任何推波助澜的作用,反而是有功之臣;而新来的服务生达达虽然只是个20岁出头的姑娘,却在几天的锻炼中表现出积极肯干、聪明伶俐的特点,应该予以留用。
苏梓基本同意了魏志刚的观点,杨墨做了最后的补充发言,要求与会人员从明天起低调、务实,脚踏实地地把客户的情感需求放在第一位,切莫把追逐经济利益作为服务的第一驱动力。
最后各方达成一致,由于咖啡屋生意实在不赚钱,婚姻治愈事务所将成为往后的唯一招牌,新更换的LED灯箱门头算事务所正常支出;店内所有饮品从此免费提供给客户,不再收取费用;此外,事务所将执行每周例会、工作交流、重大问题投票权等多项制度;马小小和达达正式升级为情感接待员,以情感接待为主,做饮品、收拾卫生为辅,杨墨和苏梓负责一对一指导,帮助两个人掌握一些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情感接待的简单经验和客户选择的基本原则。
简单地说,婚姻治愈事务所从魏志刚、杨墨和苏梓三个人随心所欲的草台班子向着正儿八经的公司运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14.
现在的任何新闻都维持不了几分钟的热度,加上之前几天的混乱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事务所又慢慢恢复了平静。门庭若市带来的真正有价值的案子并没有几个,一场喧嚣只带来了一地鸡毛。
杨墨整理完手头的杂事,立马去找程晓玲聊了一次,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每天面对着老公王权磊的冷暴力,回家吃不到一口热乎饭,没有任何语言沟通,只能睡客厅,甚至跟孩子的交流都受到限制,在被杨墨冷落之后,程晓玲这株爬墙虎重新回到了胡伟的怀抱。
程晓玲很无助,她也觉得自己错了,错得非常幼稚,但是,王权磊拒绝任何形式的交流,拒绝任何形式的肢体接触,拒绝任何能拒绝的事情,彻底的冷暴力让程晓玲非常恐慌。她每天只能睡在客厅的沙发上,睡眠质量非常差,闭上眼,就担心这是自己在家里的最后一个夜晚,随时会被扫地出门,之前几度鼓起的想要彻底离开的勇气不过是肥皂泡泡,在风暴面前破得稀碎。
这个房子,房子里的所有家具,每个角落,所有气息,都已经是程晓玲生命的一部分,失去哪个部分,都会杀死她。她几次试图向王权磊发出谈话的邀请,甚至不惜跪下承认错误,但是得到的只有高高在上的鼻孔和白眼。
到了周末,程晓玲本来以为有机会缓和矛盾,王权磊竟然罕见地一个人带着孩子出去了两天,去游乐场、去必胜客、去兴趣班、去看父母,等等,以前他懒得干的事现在都干了,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程晓玲一个人,连保姆都被放了假,真的太冰冷,她实在要疯了。
胡伟的出现就像以前一样,在外人看来是趁火打劫,在程晓玲心里却是雪中送炭。既有真情实意,又有体贴与温柔,还有赴汤蹈火的决心,都是她最需要的东西。
之前在一起的一年多里,程晓玲和胡伟的相处模式,一直是在公司上班、开车逛街、吃饭看电影或者去酒店,她坚持不去胡伟的家,不带任何朋友与胡伟认识,也不与胡伟的任何朋友见面。但是现在,她糊涂地接受了邀请,第一次去了胡伟家,见过他的父母,并留下吃了午饭。胡伟搬出爸妈当救兵,说要娶她,是最后的“撒手锏”,看她来了自己家特别兴奋,他爸妈看到儿子领回一个如此漂亮的姑娘,也很激动。
程晓玲一边讲述一边哭,不是那种声嘶力竭的眼泪鼻涕一起流,而是林黛玉式的低眉轻泣,纸巾都只擦拭眼角。她说,自己就像恐慌的羔羊,找不到方向,做了很多错误的选择,并且一错再错,甚至有时候想着,干脆就这样自暴自弃吧,但是又不能这样。
杨墨积攒了一肚子的狠话,但是程晓玲的美貌还有最后一点功效,让他把毒舌都咽到肚子里,只是猜测道:“胡伟的家庭条件不怎么好吧?”
“可能我真是婊吧。”程晓玲呵呵惨笑了一下说,“在王权磊身边过惯了一种日子,到了胡伟家,看着30岁的他还跟父母住在5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去卫生间里看到污渍已经擦不掉的马桶,上个厕所都变得非常艰难,吃饭时听他父母说要给儿子买房结婚,还说怎么辛苦攒钱、存钱都被房价远远地抛弃,我不是嫌弃什么,只是感慨,真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在王权磊身边,我从来没考虑过这些问题,从来没考虑过生存,只需要把生活过好,如果跟着胡伟,我就只剩下生存。”
杨墨摇摇头说:“无论在谁身边,都是生存。野猫和家猫的生活都是生存。你最大的问题不是软弱或者卑微,而是永远只能看到自己失去的东西,不珍惜已经得到的生活。”
程晓玲说这话真让自己绝望,她特别想让一切重新开始,但是没机会了。
两个人无言地坐了一会儿,程晓玲的眼泪慢慢收住了,问起杨墨现在家里的情况,黄静莉哄好了没有。
杨墨说,哄好是哄好了,不过主要是钱的功劳,黄静莉提前发了第四季度的奖金,一个大大的红包,他在百忙之中抽了两个小时,大晚上的陪着逛了一次商场,买了两件漂亮的毛衣和一双靴子,女人嘛,能买新衣服总是会心情愉悦,哪怕是花自己的钱。
这番话说得程晓玲又要眼泪汪汪,说她真羡慕黄静莉,生气了总是有人哄。
正哭着,程晓玲的手机上收到一条微信,是王权磊发来的,说:明晚导师有安排,需要你出席一下。程晓玲看到,像看到希望一般变得欣喜,急忙给杨墨看,问他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内涵、是不是什么信号。
杨墨心里直翻白眼,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他想看看羽毛球群里的聊天记录,但是自己被踢了,程晓玲说:“我的手机你随便看吧,如果胡伟的信息对你有用,你也可以看。”
羽毛球群里的状态还是跟以前差不多,王权磊依然在执行群主和朋友的身份,维持秩序、有时间就聊天,除了每个晚上比以前话更多,没有任何特别。
杨墨恍然大悟,问程晓玲:“你现在确实想跟王权磊继续过下去,和胡伟彻底分开,对吧?”
程晓玲有点意外地点点头。
杨墨说:“如果我没猜错,王权磊不会跟你离婚的,你老公是个要面子的成功人士,在他的‘成功学字典’里,‘离婚’这个词是不存在的。”
15.
怎么接近一个死要面子的成功人士,态度和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王权磊之前那么轻易地接纳了杨墨和苏梓,是因为他们是自己老婆的朋友,那种接纳和宽厚天生带着一种恩赐的味道,就像吾皇万岁对边陲小国的亲切,只是杨墨和苏梓没感觉出来,后来被无情地踢出群、拉黑,是因为他们是自己出轨老婆的代理人,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他们就跟自己的老婆一样,没有了跟自己平等对话的资格。
杨墨想明白了这一点,同时也明白,如果他以婚姻治愈师的姿态去找王权磊,很难得到正式对话的机会,除非先有什么方式巧妙地打开突破口。
没想到,机会得来全不费功夫。
王权磊的导师是著名经济学教授、多个企业董事会的高参,每年都会定期搞几次企业家之间的聚会,氛围轻松、休闲,不为谈生意,只为让大家有个互相给面子的机会。毕竟生意场上,谁跟谁都难免兵戎相见,为了赚钱搞得老死不相往来很伤和气,老板们有时候需要这样一个下台阶的机会,敞开心扉地互相聊聊。
王权磊是导师的爱徒,每次聚会都得鞍前马后地招待客人,程晓玲这样的漂亮女人,从第一次聚会起就是最受关注的花瓶,必须不能缺席。
本次聚会,维度集团的副总裁也受邀参加了,他们刚刚在一起并购案中跟另外一家集团直接对话,就是黄静莉出差忙活的那次,花巨资抢到大单,两个集团关于这个项目的直接负责人想来一次非正式的对话,维度集团的副总裁带着财务负责人Peter汪出席,Peter汪又邀请了黄静莉,非正式的聚会嘛,漂亮又有气质的女人永远不嫌多。
黄静莉有些排斥,不是很想去,她的衣柜里上点档次的只有正装,根本没有适合这种活动的高档礼服,也不知道去哪儿买,刚买的毛衣和靴子平常穿还可以,出席这种场合太居家了。Peter汪亲自开车带着她去了一家高档商场,有朋友在那里开了一家服装店,里面的衣服正好适合,还能打个大折扣。
整个试衣的过程都很尴尬,结婚10年,黄静莉从没跟杨墨之外的男人一起逛过商场,更别说试衣服。Peter汪很喜欢露背的设计,给黄静莉挑选了几件整身长裙都是露背装,而且露得尺度都相当大。黄静莉脸红极了,扭捏着不想要,这衣服要是杨墨看见了,估计能气个半死,但是Peter汪和他朋友的大加赞赏让她不好拒绝,最终半推半就地买下一件。折扣很大,依然不便宜,Peter汪抢着付款,黄静莉没答应,她把衣服、发票都放在了公司,打算等参加完聚餐找个合适的机会,再跟杨墨真诚地解释。
聚会开始,程晓玲陪伴着王权磊,不得不到处装出很恩爱的样子,而且很快就跟黄静莉相遇了。简单地交流之后,各种人三三两两地聊起来,黄静莉独自一个人藏在角落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程晓玲及时地过来解围,陪她聊了几句,帮她拿了点东西吃,两个人单独相处时,突然冒昧地问:“请问你的老公是不是叫杨墨?”
黄静莉其实开始就认出了程晓玲,她看着这个女人每天晚上缠着自己老公早憋出了一肚子气,曾经赌气似的,拿着杨墨的手机把程晓玲的朋友圈都快翻烂了,看过一堆美颜自拍,刚刚在门口第一眼看见王权磊夫妻俩秀恩爱时,脸瞬间沉了下去,心里忍不住说,真虚伪;同时,她又非常紧张,因为对杨墨隐瞒了太多,她只说要参加一个提供晚宴的高端会议,可能晚点回家,没说自己穿昂贵的礼服,还露出整个脊背,甚至尾椎骨都若隐若现,生怕被泄露出去,所以一直躲在角落里。
怕什么来什么,程晓玲还是找来了,并且主动谈起杨墨,这让黄静莉非常意外。她不知道,作为每年都要参加多次这种聚会的程晓玲,每次都要提前阅读一份王权磊准备的到场人员资料,她跟杨墨聊天时,杨墨总是提到自己的老婆,这一次一看到名单里有黄静莉的名字,她立马有了大胆的想法。
程晓玲已经没有退路,非常焦虑。王权磊的冷暴力始终没有软化的迹象,孩子好像也被洗脑了一样,以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都是由程晓玲负责,王权磊只有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出面干预。现在,她不光跟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要对孩子一严肃,孩子就会闹,哭着说她是个坏妈妈,这让程晓玲非常伤心。在杨墨分析出来王权磊不会主动离婚之后,她特别渴望制造机会,让杨墨接近王权磊,给他们夫妻搭建一个可以沟通的桥梁。
王权磊的整个人生都很克制,是理工男的标准世界,每一道工序都用数据标准去衡量。他酒量很好但是很少贪杯,平时不管应酬还是朋友聚会,总是喝定量,唯独导师组织的这种聚会,他必须陪各种人到尽兴,酒要喝很多。喝多了的王权磊不会醉到发疯,却是他放下所有伪装、意志最薄弱的时候。程晓玲觉得这是天赐的机会,之前苦于没有借口把杨墨邀请来,自认出黄静莉的那一刻,她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不管成不成,她都想赌一赌,求生意志相当强烈,一直盘算着怎么把杨墨叫来。
这样的聊天就非常尴尬了,程晓玲夸露背裙真好看,问杨墨为何没来,直说自己可以现在邀请杨墨来,句句扎在黄静莉的心上,让她非常慌乱,程晓玲何等聪明,悟出了问题,在Peter汪突然过来,要介绍个朋友认识,把黄静莉带走之后,自作主张地把偷拍的黄静莉的背影发给了杨墨,说:偶遇你老婆,她今晚真性感。
一个谎言被无情地揭穿了。
杨墨本来在家没心没肺地吃着面条,一不留神还吃撑了。当背影发来,他瞬间毛了,老婆从没穿过这么性感的礼服,结婚时没有,泳装都没这么暴露的款式,难道这几个月天天开会、出差都是这样的?他赶紧急火火地问:这是在哪儿?程晓玲发来定位说:你来吧,我接你。
一向邋里邋遢的杨墨,刮了胡子,穿上自己最好的西装,给皮鞋擦了油,开着车来到聚会场地,因为不想让有钱人看见他的小破车,特意停得很远,然后徒步走过去。程晓玲在门口接他,让没有邀请函的他能够顺利进场。杨墨最好的西装买了已经5年,很正式而且有点过时,不符合宴会的风格,他一进来就很扎眼,好像嘻哈风格的聚会突然有个人穿着校服乱入,他着急地问黄静莉在哪儿,程晓玲却把他首先引荐给了王权磊的导师,主动介绍,这是以前著名报纸的副主编,现在正在经营“婚姻治愈事务所”。
导师接见的人物,王权磊必须笑脸相迎,主动打招呼,两个人的表情管理都很到位,假惺惺地问候,像第一次遇见一样,没让人看出任何破绽。导师说着客气话,什么有幸能够请到这样的名人,“婚姻治愈事务所”的idea相当新颖,从报社副主编的高位毅然投身于婚姻治愈行业中,勇气可嘉,然后主动帮杨墨介绍一些上来打招呼的客人。王权磊一直陪同着,介绍着。
有宴会地位最高的导师的推荐,客人们都围拢过来,其中大多数是有钱成功的中年男人,在这种场合特别喜欢拿男女话题说事儿,一直拿着杨墨的工作开玩笑,杨墨出了一头汗,不知道该如何脱身,被迫频频举杯,跟各种人喝酒。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敬他,他没法拒绝,没法解释正在要孩子不能喝酒这种事,连续喝了乱七八糟的香槟和葡萄酒,本来就酒量平庸,毫无意外地喝大了。
杨墨喝大的标志就是嗓门儿越来越大,笑声越来越夸张,很失态,围着他的中年成功人士看起来都把他当个小丑在逗乐。黄静莉本来一直躲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