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斯维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奥斯维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73 5.4折 3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西比勒·施泰因巴赫尔 著 王琼颖 译

出版社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ISBN9787542671318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6.8元

货号1202131240

上书时间2024-11-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西比勒·施泰因巴赫尔,现为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弗里茨·鲍尔研究所所长、教授。她已出版了多部关于纳粹和大屠杀的作品,其中包括《“模范城市”奥斯维辛——上西里西亚东部的日耳曼化政策与屠犹》及《达豪:纳粹时代的城市与集中营》。最新的作品是与尼古拉斯·瓦克斯曼合编的《瞄准左翼——1933年集中营的设立》。

王琼颖,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曾参与多个国家级课题,翻译德语相关著作多部。

目录
第一章 奥斯维辛城

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边界

天主教徒与犹太人

一处营地

年战争爆发

第二章 集中营

纳粹集中营体系中的奥斯维辛

囚犯

集中营党卫队

第三章 强制劳动与大屠杀

IG法本

莫诺维茨与附属营

筛选原则

第四章 “模范城市”奥斯维辛

东部的德意志桥头堡

纳粹的未来计划

公众与罪行

第五章 “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

灭绝政策

杀人实验

比克瑙

第六章 大屠杀的中心

大屠杀的设施与技术

谋杀犹太人

其他受害者群体

奥斯维辛的医生

第七章 最后阶段

奥斯维辛与盟国

特别小分队起义

集中营的解散与“死亡行军”

第八章 解放后的城市与集中营

“模范城市”的终结

野战医院、战俘营与纪念馆

受害者人数

第九章 法庭上的奥斯维辛

在波兰的审判

盟国的审判与联邦德国早期司法实践

法兰克福的奥斯维辛审判及其他处置

第十章 “奥斯维辛谎言”

公开出版的资料集与节选的见证者报告

其他重要文献资料

内容摘要
“奥斯维辛”已经成为针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同义词,有超过100万人在这座第三帝国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中被杀害,而它就坐落于二战期间被擢升为“德意志东部占领区模范城”的同名城市旁。在这里,秩序与犯罪相依相存。作者以凝练准确的笔触叙述了奥斯维辛的历史,其重点置于这里构成了灭绝政策与“占领生存空间”在时空上的融合。本书还专门讨论了受害者人数的问题,而且特别讲述了战争末期的罪行司法追责以及所谓的“奥斯维辛谎言”。

主编推荐
德国纳粹与大屠杀研究专家西比勒•施泰因巴赫尔研究力作奥斯维辛是一座人文精神的纪念碑,纪念凶残极权之下,反抗迫害的自由思想与灵魂。奥斯维辛展示了德国纳粹政权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的铁证,见证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段大屠杀、种族主义和野蛮行为的沉痛历史记忆,让人类时刻不忘反思极端意识形态带来的悲惨后果,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精彩内容
        第一章
    奥斯维辛城
    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边界
    德意志人在奥斯维辛(Oswiecim)周围安家落户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末,他们开启了一个定居于此的设想——而在将近700年后,试图“完成”这一方案成为纳粹分子有计划实施残忍的“日耳曼化政策”的原动力与目标。1178年首次见诸文献的奥斯维辛位于斯拉夫人与德意志人交界的地方,这一源出古波兰语“swiety”(意为“圣徒”。——译者注)的名称,指出了这里早期基督教化的过程。
    中世纪时的东部定居运动起源于波兰君主领土扩张,通过调整社会、法律和经济秩序提升斯拉夫文化,以及加强王权的种种意图,但在维护、保全和促进斯拉夫传统的背景下,“德意志法”(这里的“德意志”并非一个民族概念,而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经历了一个文化上和平融入的过程。定居者们采用德意志城市法进行管理,因为按照中世纪的传统,法律适用于属人原则,而非属地原则,如此他们便于1260年在自己生活的奥斯维辛建立起了这样一套法律。
    这座位于维斯瓦河(Weichsel)与索瓦河(sola)交汇处的城市很快成为一个小型贸易中心,它也是以这一名称命名的公爵领地上的法庭所在地与首都。几个世纪以来,奥斯维辛几度变更其政治归属:1348年它被并入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语成为官方语言。但随着中世纪爆发第一次农业危机,德意志定居运动在14世纪中叶陷于停顿,最终胡斯战争结束了这一东进的过程,由于当时奥斯维辛处于波西米亚的统治之下,因此捷克语成为这里的官方语言。1457年,这块公爵领地被以五万银马克的价格出售,并被置于波兰王冠的统治之下,但西里西亚法仍被暂时保留下来——因此更确切来说,直到1565年这里才成为波兰国王的领地。
    1772年,普鲁士、俄国及奥地利瓜分了波兰,奥地利吞并了包括克拉科夫(Krakau)和伦贝格(Lamberg)在内,西起比亚拉河(Biaia),东至兹布鲁奇河(Zbrucz)的地区,这一地区遂成上述列强集结军队的地方,七年后奥斯维辛落入了奥地利之手。德语再度成为这里的官方语言,这座城市因此被定名为“奥斯维辛”(Auschwitz),并位于哈布斯堡帝国新成立的加利西亚一沃里尼亚王国(Galizien und Lodomerien)内。虽然1793年与1795年的第二、三次瓜分波兰对这座城市并无影响,但是随着1815年维也纳和会重新改划边界,奥斯维辛得以进入德意志联盟,它成为这个邦联性质国家共同体的一员直到联盟1866年解散为止。而哈布斯堡家族对这座城市的统治则一直持续到1918年王朝覆灭,直到最后一刻皇帝都领有“奥斯维辛公爵”的头衔。
    天主教徒与犹太人
    由于受伦贝格、克拉科夫、布雷斯劳(Breslau)和格尔利茨(Garlitz)这条贸易线路的吸引,早在10世纪到11世纪,犹太人就开始定居于上西里西亚。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他们被允许在奥斯维辛这一贸易要冲安家置业,但正式的书面移居许可则要到1457年才出现。然而,不同于周边其他地区,这座城市并未出台过严禁犹太人安家做买卖的规章制度。这里的天主教徒既没有迫害,也没有屠杀过犹太人;同样,他们也没有将后者隔离在犹太隔离区(Ghetto)内或迫使他们生活在城墙根前。在近代第一波血腥迫害浪潮(即哥萨克人挑起的赫梅尔尼茨基屠杀)下,尽管1648—1649年犹太人遭到相邻城市的驱逐,但奥斯维辛的情况则正相反,或许也是因为犹太人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并未受到威胁。
    不同于19世纪普鲁士将其东部省份的波兰居民完全纳入普鲁士国家体系之中,奥地利迫于外交失败的压力及努力平衡与匈牙利关系的考虑,竭力压制加利西亚谋求波兰化与独立建国的企图。但加利西亚这一位于内莱塔尼亚。的世袭领地按照1866年的自治条例获得了广泛的自治权利。波兰人接手了原来奥地利公务员占据的位置,波兰语重新进入行政机关与学校。奥斯维辛重新启用它最初的波兰语名字(即“Oswiecim”。——译者注),同时街道名称也恢复成原来的波兰语名称。
    对于犹太人而言,随着同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奥斯维辛开始进入了“奥地利的好时光”,它发端于从前积贫积弱的犹太人社区在人口和经济上强劲发展的那十年。封建农业社会的等级制度被取消,随之消失的还有从前由东欧犹太人所承担的中间人角色一~他们曾在封建领主、农民和国家之间从事小批发商、手工匠、沿街兜售的小商贩、小酒店主和雇农,因此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上。随着几个世纪以来束缚其经济发展的单一职业结构的消失,犹太人得以摆脱毫无安全感可言的法律地位,获得完全平等的市民权利,最为重要的是发展其政治与文化的权利。在这里,犹太社区欣欣向荣,随后又成为正统犹太教精神的中心,此外,它还是重要的犹太复国主义团体的所在地。当时的人们已经带着一种自豪感谈及“奥斯维辛的耶路撒冷”。
    直到19世纪末,加利西亚一直是一个农业地区,其居民中有近80%以农业为生。就业不足和显而易见的贫困笼罩着这里,但奥斯维辛却因为靠近新兴工业地区上西里西亚与波西米亚西北部而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1856年,当这座城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