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语文学科学业指导
  • 新高考语文学科学业指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高考语文学科学业指导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68 4.8折 66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桑哲 唐子恒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135658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6元

货号1202601756

上书时间2024-11-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言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一个人从婴幼儿时就开始学习口语,后来又学认字、阅读,逐渐能够掌握使用书面语言。语言交际活动会伴随人的一生,这种活动主要表现在接受和表达两个方面,对口语来说就是听和说,对书面语来说就是读和写。听和读,起码要能懂得对方表达的意思,不发生误解。对高中生来说,阅读有更高的要求,例如能够准确地获取阅读对象所表达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数据、情节等信息,能正确评价阅读对象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理解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创造的意境或抒发的感情,等等。说和写,起码要把话说或写清楚,不出现语病,让对方能够正确理解。在此基础上,则要追求表达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用语准确规范,表达形象生动,或简洁明了,连贯得体,并能采用某些修辞手段提高表达效果,等等。

 

 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甚至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首先,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在社会上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终其一生,都要与别人相处交流,而语文正是这种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好运用好这个工具,才能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果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太差,不要说他的工作学习效果会怎样,就是日常生活恐怕也不会很顺利。

 

 其次,语文知识和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和基础。任何知识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语文知识能力来实现的。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有学科的书籍,包括所有课程的教材,大部分内容是靠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老师上课时的讲授,也离不开语言。只有听懂了、读懂了这些内容,才有可能掌握其中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如果语文知识缺乏,语文能力有限,必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认为语文课对文科生重要,理科生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数理化生等科目上,因而忽视语文学习,这种看法和做法是错误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这话很有道理。

  

 语文对于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除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之外,还有新闻报道、演说词、回忆录、人物传记、科普文章等等,都是优秀、经典的文章,通过学习,能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使学习者受到审美、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学好语文,不仅能够增长基础知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够理解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打好基础,在各科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而且有利于提高个人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智商和情商,增强交流表达能力,这些对自己的终身发展都大有裨益。

 

 语文课程或语文学习有哪些特点,如果从理论上研究探讨,会发现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像上文提到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无疑都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做理论层面的深入探究和全面的分析,只就与中学生学习实践关系密切的几个特点做简要介绍。

 

 语文学习的一个特点是实践性。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就离不开说话,离不开运用语言与别人交流沟通。可以说,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在不自觉中学习语文了。在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都存在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而语文课程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中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语文、用语文,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在学语文、用语文。语文学习的内容并不是只存在于课堂上、书本里,供我们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而是融汇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实实在在的知识和能力。

 

 语文知识的另一个特点是前后承接的关联性不明显。同学们在学习中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学数学时,如果因故缺了一两节课,后面的课就可能听不懂了,理科其他课程有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这说明理科知识各部分的关联性强,后面的知识对前面知识的依赖性也强,中间一旦有缺失的环节,后面就很难接上,学习落后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把缺的那一两节课补上,就又能继续学习了,学习进步也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一道数学题,如果没弄懂,就可能完全不会做,如果听老师同学讲解后弄懂了,就会做了,懂和不懂、会和不会之间的界限很清晰。但语文学习不是这样。缺了一两次甚至更多次课,后面的课也不至于完全听不懂;对一道自己不熟悉的问题,可能也不至于完全不会做,听了别人的讲解后可能理解得深刻一些了,但是不是完全融会贯通了却很难说。这说明,语文知识各部分之间的依赖性不像理科那样强,对某些具体问题,懂和不懂、会和不会的界限也不十分清晰。

 

 语文学习还有一个特点是积累性。这个特点与上一个特点是相联系的,正是由于语文知识各部分之间的依赖性不像理科那样强,对某些具体问题,懂和不懂、会和不会的界限也不十分清晰,所以语文学习无论是落后了还是进步了,在短期内都表现得不明显。语文学习的进步,是一个较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学习落后已经表现出来了,想赶上去也不太容易。

 

 针对上述特点,我们学习语文就至少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语文课程学习与日常语文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语文的实践性非常强,语文学习的资源和机会几乎无处不在,平时读书、看报,上网、看电视,与人交谈,都是语文学习的机会。还可以参加一些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只要平日留心,好好利用各种机会,就会有所收获。上面已经讲到,语文知识和能力要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表达得体的问题,不仅考试做题时要注意,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场合都要注意。一篇用在报刊上的新闻稿和一篇广播稿用语就不能完全一样,因为前者是书面语,用词相对文雅,结构相对严谨,后者是口语,用词不宜过分文雅,语句较短,要让人容易听明白。对长辈说话与对同学、朋友说话口气也不能一样。即便都是长辈,对老师、校长说话和对父母说话也有区别。与人交谈时,还应考虑到对方文化水平的高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还有,在某些庄重礼貌的交流中,带有尊崇意的用语要用在对方身上,例如“府上”“令尊”“高足”“惠赠”“惠顾”“光临”“垂询”“高见”“赏光”“赐教”“华诞”“海涵”“屈尊”“鼎力”等等;带有谦恭意的用于则要用在自己身上,例如“舍下”“寒舍”“家父”“拜读”“拜托”“恭候”“奉告”“奉送”“请教”“拙作”等等。

 

 其次,要善于发现语文之美,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语文是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学科之一。语文课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对学习者的思想情感容易起到熏陶感染作用。收入语文教科书的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文章,值得我们好好领会欣赏。只拿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来说,《左传》的凝练,《史记》的酣畅,《论语》的和顺含蓄,言近意远,《孟子》的气势充沛,滔滔雄辩,《庄子》的奇幻浪漫,妙趣横生,《荀子》的稳健雄浑,《韩非子》的锐利峻峭,都值得我们仔细体会欣赏。课外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大规模地接触古今中外富有魅力的文学作品和其它行诸文字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还可以结合语文课学习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一些名篇名句,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段或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这样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再把这些收获用来提高古诗文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等等。这样一来,自己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会逐步提高。一段时间以后,你会感受到语文修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带来的快乐,这会反过来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再次,语文学习的进步往往比较缓慢,需要一个较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克服急躁情绪。上文说到,有些课程缺了一节课后面的课就可能听不懂,而语文课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说明语文学习的落后不是立竿见影的,在短期内不容易被发现,而语文学习的进步也是这样,在短期内不容易感觉到。所以,语文学习不能希求一蹴而就,而应当把功夫下在平时,多读多写,丰富语言知识,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日积月累,就会有所收获。

 

 此外,上文说过,语文学科各部分知识的关联性和前后的依赖性不像有些学科那样明显,再加上高三进入高考备考的复习阶段后,老师往往会带领同学按照高考试卷结构,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部分进行强化训练,这往往会在无形中让同学们忽视各部分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联系。我们说语文学科各部分知识的关联性不像有些学科那样明显,只能说明不同学科各有各的特点,而绝不是说语文学科各部分之间没有关联。事实正相反,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整体性很强,我们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举例来说,现代文阅读训练,要求同学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基本特征,能据此确定文本类型,把握文本中包含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程序、数据等关键信息;能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了解文本论证和说明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方法; 能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能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反驳;等等。而掌握了这些知识技能,对写作肯定会有直接的帮助,要有意识地把这方面训练得到的能力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平时多读优秀的规范的文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对用词准确、消除语病、使表达连贯得体也肯定有帮助,而准确获取文中传达的信息,也是古诗文阅读应当具有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形象思维和艺术审美,兼及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又与古代诗歌阅读有相通之处。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训练,无疑又会对写作有帮助。

 总而言之,学语文,既要重视课本学习、课堂训练,又要紧密结合日常语文生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语言积累,结合实际生活需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掌握利用语文这个基础性的工具,促进各个学科的学习,陶冶性情,提高素质,为自己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商品简介

本书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部分进行精细剖析的基础上,也注重各部分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整体性养成很有帮助。举例来说,现代文阅读训练,要求学生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基本特征,能据此确定文本类型,把握文本中包含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程序、数据等关键信息;能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了解文本论证和说明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方法; 能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能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反驳;等等。而掌握了这些知识技能,对写作肯定会有直接的帮助。平时多读优秀的规范的文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对用词准确、消除语病、使表达连贯得体也肯定有帮助,而准确获取文中传达的信息,也是古诗文阅读应当具有的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形象思维和艺术审美,兼及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又与古代诗歌阅读有相通之处。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训练,无疑又会对写作有帮助。

 

学语文,既要重视课本学习、课堂训练,又要紧密结合日常语文生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语言积累,结合实际生活需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掌握利用语文这个基础性的工具,促进各个学科的学习,陶冶性情,提高素质,为自己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桑哲,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语文课程专家,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特邀教育督导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会长,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桑哲长期致力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实践,专注于语文教育测试与评价研究,目前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基金等语文高考研究有关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多项。

唐子恒,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汉语词汇、语法以及古籍整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经多年参与山东省高考命题工作,关注山东省及全国高考语文学科命题特点和倾向,对高考语文科试卷及答题方法有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