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锋:最熟悉的陌生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雷锋:最熟悉的陌生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85 4.0折 2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邢华琪 著作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239860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200431268

上书时间2024-11-2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有QQ号吗?雷锋”(代序)/1
尘封50载的第三次百元捐款/1
从雷正兴到雷锋/7
“雷锋叔叔”的由来/13
一个正确的“历史错误”/20
为新兵雷锋发表社论/27
粮食·武器·方向盘/33
特殊的入党经过/38
小学生推荐的人民代表/43
不该尘封的真实/48
生前发表日记/54
1962年7月29日:究竟发生了什么/61
来不及任命的副指导员/65
“黄丽”预言:雷锋会走向世界/70
赠给“父亲”的照片/76
“雷一嫂”为何走上绝路/81
“不禁逢人夸外甥”/85
反串女角/90
矢志寻找工作/94
……

内容摘要
本书从雷锋生前鲜为人知的经历入手,本着还原历史、还原真实、还原本色的主旨,既写故事,又有评点,让雷锋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书中涉及人物全部使用了本人真实的姓名,没有化名,没有掩饰告诉读者,雷锋做好事也留名,买过皮夹和英纳表,也有过铭心刻骨的“兄妹情”,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提拔为干部。

精彩内容
    尘封50载的第三次百元捐款
    这是一份50年前被应征到北京的雷锋珍贵文稿,在1963年3月举办的雷锋事迹展览中没有展出,这件文物已在博物馆静静躺了半个世纪。
    这是一份几乎没有人翻阅过的文物,由于至今尚未归档,尚未评定文物等级,有幸去翻阅雷锋文档的人也无法看到这件极有价值的文物。那些撰写雷锋传记的作家与研究雷锋事迹的学者,几乎都无缘获得此份文档上的资料。于是,雷锋第三次百元捐款的事迹,不曾有人涉及过、撰写过。
    这是一份雷锋蘸着心汁写的《入党转正申请书》,长达1174字,写于1961年9月19日,上面有雷锋的签名与印章。
    如果此件雷锋文物,放在任何一个纪念馆或档案馆,都会是镇馆之宝,因为它透露了雷锋鲜为人知的第三次百元捐款信息。
    这件珍贵文物本应该当年就公布于世,与读者见面,让世人更深地了解雷锋的感人事迹,真实地感知雷锋的内心世界。可惜,不知什么原因,它被半个世纪岁月忽略了。
    这些年来,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有人质疑雷锋捐款的真实性和去向,在已有的雷锋传记和故事中,他生前有两次100元的捐款行为。靠前笔捐给和平人民公社,第二笔捐给辽阳水灾区。200元捐款出自当年每月只6元津贴费的士兵,尤其震撼普通民众的心,雷锋因此被评为节约标兵,荣立二等功。其实,这些捐款是雷锋在地方工作时节省下来的。然而,两次捐款都被退了回来,退回来的捐款后来又到那里去了,似乎没有人追问过,也没有人能说清。
    靠前次,捐给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100元――
    那是5月的一个星期天,雷锋上街办事,看到人们敲锣打鼓,欢庆和平人民公社成立。他想,一个新成立的人民公社,肯定会有不少困难。不一会儿,雷锋出现在了和平储蓄所的营业台前。他每个月来存一次钱,储蓄所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业务员王玉珍一见他来了,热情地招呼说:“又来存钱啦?”
    “不是存,是取。”雷锋说,“我是来取钱的。”
    “取?取多少?”
    “取200元。”
    存折上总共有203元。雷锋入伍后津贴费仅为6元钱,存折上这笔钱主要是他在地方工作那几年攒下的“家底”。
    一次性取出这么多钱,又是熟人,业务员一边办理付款手续一边顺口问道“家里有事等钱用吧?”王玉珍显然不知道雷锋是个孤儿。
    “家?对,是给家里用。”雷锋答道。
    说话间,雷锋又出现在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办公室里。他从衬衣的口袋里取出200元钱,双手捧着说:“这是我对新成立的和平人民公社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
    10元一张厚厚的一沓人民币,带着一名士兵的体温,捧在一名士兵的手上,工作人员慌忙站起来,有些不知所措。
    “解放军同志,你关心人民公社的心意我们收下,这钱我们不能收,你还是留着自己用,或者寄回家吧。”
    雷锋从不刻意张扬自己的身世,可现在对方既然提到了“家”。他沉默片刻后说:“我没有自己的家,现在部队驻在望花区,望花区就是我的家,人民就是我的父母。这钱是人民给我的,我把它还给人民……”
    话说到这个份上,还能怎么着呢?公社的同志答应收下一半,让雷锋留下一半。再就是,捐款人必须签字立据,留下真实姓名和地址,否则决不能收。雷锋看没得商量,只好照办。
    第二次,捐给辽阳洪水灾区100元――不久,弓长岭一位工友的来信,信上说,辽阳发大水,太子河泛滥成灾,交通阻断,许多村子和庄稼被淹,焦化厂也停工待料。这封信对他震动不小,加上广播和报纸传来的消息,雷锋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灾情的严重。他想到了和平人民公社退回的一百元,又一次走到储蓄所,然后走到邮局。
    很快,一张绿色汇款单附加一封信放到了辽阳市防汛抗灾指挥部桌子上。雷锋在信里写道:我是从辽阳参军入伍的,辽阳是我的第二故乡。辽阳遭受水灾,作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我要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来支援灾区人民,希望辽阳市委收下他的100元捐款。同时,雷锋还寄来一张4寸拉手风琴的黑白照片,照片背后写着“赠给:辽阳市委留念。7343部队15分队雷锋,60.8.28"。
    辽阳市委领导很是感动,认为一个战士每月只有几元钱的津贴,攒100元钱至少得一两年时间,实在不忍心收下,便让机关工作人员李绍信执笔,以辽阳市委名义,给雷锋所在部队写了封感谢信,并将汇款退给了雷锋。
    随着雷锋事迹的宣传,特别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报刊的报道,读者来信逐渐增多。这其中,有长者的嘱托,有少年的倾诉,有迷路者的渴求,有需破译的盲文信……信纷纷,意浓浓,爱深沉,情执著。信是心与心的共鸣,心与心的相会;信是回音壁,回响着呼唤。如果说,当年读者用书信在学雷锋书页上写下了浓厚一笔,那么,雷锋的回信则续写了更多的动人故事。
    1961年9月上旬,雷锋接到河南省巩县驻驾庄公社干沟民办小学的来信,因近两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给民办学校造成了难以为继的困难。师生们诚恳地说,他们是从报纸上读到雷锋事迹的,感知到雷锋那颗博大爱心,他们也知道雷锋每月津贴只有六七元钱,已经把钱倾囊捐给了灾区,但是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愿向雷锋伸出求援的手,而且明确要求捐助100元现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雷锋向指导员高士祥报告了此事。高士祥看完来信,颇感为难,他对雷锋说,时下有困难的地方很多,不止一个干沟小学。我知道你已经没有什么存款,这点钱救不了多少难。
    雷锋沉思良久,说:“我想卖掉自己的衣服和皮鞋,可以凑点钱。”
    高士祥没有同意雷锋的这种打算,原因是衣服和皮鞋拿到自由市场去卖,有违部队的纪律。
    雷锋心里感到很不安,似乎看到了孩子们食不果腹又渴求知识的眼神。高士祥想了想说,可以请部分官兵为干沟小学捐点款。雷锋说,信是写给他的,不能麻烦其他人,再说眼下不少战士家中都有困难。
    那些日子,干沟小学师生天天盼望着雷锋的回信。而雷锋也是觉睡不着,饭吃不下,左思右想,后来还是将自己积攒1年零9个月的全部津贴费100元,寄给了干沟小学。钱寄出去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为人民尽力了,心里也快活了”。
    干沟小学收到雷锋100元捐款后,很快送到了驻驾庄公社。公社领导郑重确定,将雷锋捐款用于干沟小学的教学。1962年初,雷锋又一次致信干沟小学,询问学校办学情况,还需要什么帮助。所有这些,都成了干沟小学师生温暖至深的记忆。
    2012年8月20日,解放军总政治部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编撰组来到河南大地,雷锋捐款河南省巩义市干沟小学的珍贵史实,终于在当地被印证。同年12月18日雷锋诞辰目,干沟小学被巩义市命名为“雷锋小学”。
    P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