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8.35 6.4折 60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雷金波,郑明新 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75734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1201608187

上书时间2024-11-2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雷金波,1973年出生,江西丰城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深厚软土地基处理和静压沉桩效应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工程力学》教材1部(北京大学出版社)。郑明新,陕西渭南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东交通大学道桥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道路边坡稳定与路基病害防治、环境岩土保护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复合地基概述
1.2.1 复合地基的概念
1.2.2 复合地基的分类
1.2.3 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
1.2.4 复合地基的作用
1.2.5 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1.3 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研究现状
1.3.1 室内外试验研究
1.3.2 理论研究
1.3.3 数值模拟研究
1.4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1.4.1 数值计算方法
1.4.2 工程简化计算
1.5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思路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思路
2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现场足尺试验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概况
2.2.1 地质条件
2.2.2 试验内容
2.2.3 试验设计
2.2.4 仪器测试原理与仪器埋设
2.2.5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2.2.6 各桩基极限承载力的估算
2.3 试验结果整理
2.3.1 各桩静载试验结果
2.3.2 桩身轴力测试结果
2.3.3 桩周土压力测试结果
2.3.4 桩侧摩阻力分布
2.3.5 桩土荷载分担比与桩土应力比
2.3.6 剖面沉降观测
2.4 试验结果分析
2.4.1 荷载一沉降曲线
2.4.2 桩身轴力分布特征
2.4.3 桩周土压力分布特征
2.4.4 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特征
2.4.5 桩土荷载分担比与桩土应力比
2.4.6 剖面沉降观测
2.5 现场试验与原型观测比较
2.6 有帽桩与无帽桩复合地基试验比较
2.6.1 试验设计
2.6.2 测试内容
2.6.3 结果分析
2.6.4 有、无桩帽以及不同垫层形式对疏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分析
3.1 高速公路路堤沉降变形特点及软基处理方案分析
3.1.1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变形特点分析
3.1.2 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3.2 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型的确定
3.2.1 带帽桩复合地基思路形成过程
3.2.2 带帽刚性疏桩复合地基变形及作用机理分析
3.2.3 沉降计算模型的确定
3.3 沉降计算模式的确定
3.3.1 复合地基模式
3.3.2 桩帽间土体沉降模式
3.3.3 桩基沉降简化计算模式
3.4 PTc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及结果分析
3.4.1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结果
3.4.2 三种沉降模式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3.4.3 长桩型与短桩型控沉疏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3.5 本章小节
4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4.1 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的作用
4.1.1 基础下设置褥垫层的必要性
4.1.2 褥垫层的作用
4.2 带帽刚性疏桩复合地基复合桩土应力比的计算与分析
4.2.1 桩土应力比与复合桩土应力比
4.2.2 基本假设
4.2.3 计算模型的建立
4.2.4 复合桩体变形协调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4.2.5 影响因素分析及工程算例
4.3 带帽单桩桩体与桩帽下土体相互作用分析
4.3.1 基本假设
4.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4.3.3 方程建立与求解
4.3.4 工程算例及其力学性状分析
4.4 带帽单桩复合地基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4.4.1 基本假设
4.4.2 计算模型的建立
4.4.3 方程建立与求解
4.4.4 工程算例及带帽单桩复合地基桩土力学性状分析
4.5 本章小节
5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法概述
5.2 有限元分析内容及计算工况
5.2.1 有限元分析内容
5.2.2 各种影响因素及其计算工况
5.3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5.3.1 材料本构模型
5.3.2 有限元计算模型网格
5.3.3 材料参数选择
5.3.4 接触面处理
5.3.5 边界条件
5.4 成果分析
5.4.1 群桩效应分析
5.4.2 有、无桩帽的影响分析
5.4.3 垫层厚度及材料的影响分析
5.4.4 桩长的影响分析
5.4.5 复合面积置换率的影响分析
5.4.6 加固区和下卧层土体变形模量的影响分析
5.4.7 基础刚度的影响分析
5.4.8 试验荷载水平的比较与分析
5.4.9 试桩力学性状分析
5.5 路堤下带帽刚性疏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平面有限元分析
5.5.1 分析内容
5.5.2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5.5.3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择
5.5.4 边界条件的确定
5.5.5 计算参数
5.5.6 计算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节
6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
6.1 PTC管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6.2 复合地基两种设计思路
6.2.1 承载力控制设计
6.2.2 沉降控制设计
6.3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
6.3.1 沉降控制设计理论
6.3.2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设计步骤与设计内容
6.3.3 带帽PTC型管桩桩复合地基的初步设计
6.3.4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
6.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工作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也没有现成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雷金波、郑明新著的《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通过现场足尺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深入系统地研究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加固深厚软基的工作机理,研究了桩长、桩体中心间距、桩帽大小、垫层材料及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提出了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初步设计和优化设计方法。本书不但对带帽PTC型刚性疏桩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有指导意义,而且助于带帽刚性疏桩复合地基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本书可供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使用,亦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主编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