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简史
  • 世界简史
  • 世界简史
  • 世界简史
  • 世界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简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33 2.7折 4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房龙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43090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31485806

上书时间2024-11-1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房龙(1882—1944),荷兰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房龙擅长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文化、文明和科学等方面的通俗著作,1921年出版的《人类简史》(另译《人类的故事》,使他一举成名,享誉世界。
房龙一生著述颇丰,写了30多部涉及历史、文化、文明和科学等方面的通俗著作,单枪匹马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都复述一遍。主要作品有《人类简史》《世界简史》(另译《房龙地理》)《文明的开端》《太平洋的故事》《人类的艺术》《圣经的故事》《宽容》《美国的故事》《与伟人谈心》等。
房龙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幽默风趣、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作为一个文化普及者,他一生都致力于“向人类的无知和偏见挑战”。

目录
前言/01

一章?人类及其家园/001
第二章?地理学的定义/007
第三章?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的特点、规律和状况/010
第四章?地图/027
第五章?地球的四季及其形成/040
第六章?海洋中的陆地/043
第七章?欧洲和生活在那里的民族/049
第八章?希腊:连接古老亚洲和新兴欧洲的桥梁/053
第九章?意大利/064
第十章?西班牙/081
第十一章?法国/092
第十二章?比利时/104
第十三章?卢森堡/108
第十四章?瑞士/110
第十五章?德国/116
第十六章?奥地利/124
第十七章?丹麦/128
第十八章?冰岛/132
第十九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35
第二十章?荷兰/144
第二十一章?英国/149
第二十二章?俄国/166
第二十三章?波兰/178
第二十四章?捷克斯洛伐克/182
第二十五章?南斯拉夫/185
第二十六章?保加利亚/188
第二十七章?罗马尼亚/192
第二十八章?匈牙利/194
第二十九章?芬兰/197
第三十章?亚洲的发现/199
第三十一章?亚洲与世界/203
第三十二章?亚洲中部高原/205
第三十三章?亚洲西部高原/209
第三十四章?阿拉伯半岛/222
第三十五章?印度/226
第三十六章?亚洲东南半岛/234
第三十七章?中国/239
第三十八章?朝鲜与蒙古/252
第三十九章?日本/256
第四十章?菲律宾/267
第四十一章?荷属东印度群岛/271
第四十二章?澳大利亚/277
第四十三章?新西兰/284
第四十四章?太平洋群岛/287
第四十五章?非洲/289
第四十六章?美洲/320
第四十七章?新的家园/342

内容摘要
《世界简史》是房龙的经典著作之一,打破了传统地理书罗列数据的写作方式,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将自然和人文融会贯通。他讲述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类是如何去适应自然环境,又如何去尝试改变环境,进而获得幸福的过程。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科普书,也是一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史。“历史是地理学的第四维,它赋予地理学时间和意义”,体现在这部著作中,那就是以历史为经、地理为纬的人类生存史。

主编推荐
1.从史前史到21世纪,听房龙讲世界文明发展史!

2.通俗版《全球通史》,大人小孩都能看懂的历史书,全新升级典藏版! 

3.一部描写世界文明发展史的宏伟巨著,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世界的过去,更让我们看到世界的未来!

4.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5.内外双封面,装帧精美,高端大气!进口超感滑面封面纸,内文进口轻型纸!版式疏朗,字体优美,设计唯美。

精彩内容
一?人类及其家园尽管这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却是真实存在的。关于人类,如果我们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假设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是6英尺高、1.5英尺宽、1英尺厚(这比真实的人要高大,很多人还达不到这样的尺码),那么,只要用一个长、宽、高各半英里的巨型集装箱就能够像装沙丁鱼一样,把所有的人类(根据最新统计资料,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大约有20亿人)全部装进去。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这听起来似乎荒诞无稽,让人不可思议,但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只要你动手略加计算,就会发现我的计算是正确的。
我们把这个大箱子运到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那是一个自然界的神奇之境,它是由永恒之手在静默之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就把这里作为人类最后的安息之地。大峡谷的美景是那么雄伟壮观,为了避免人类被它所震撼而望断了脖子,我们把那个塞满人类的集装箱巧妙地放在那道低矮的石墙上,然后,找来一条德国种的小猎犬(这个小家伙非常聪明,而且非常听话),让它用它那棕褐色的小软鼻子拱向那个笨重的庞然大物。大箱子往下掉的时候,不时地撞击山石、灌木和乔木,发出长长的轰隆声和撕裂声,装着人类的集装箱一路砸树碾石,从山崖一直朝谷底滚落,随着最后的一声訇然巨响,集装箱的边缘撞上了河岸,人类便撞进科罗拉多河的怀抱之中。
尔后,一切复归于沉寂。
很快,人类就会被遗忘在墓穴之中,好像一切从未发生过一样,任由月圆月缺,而大峡谷将一如既往,依旧与风霜雨雪相伴。在这个神秘的宇宙间,地球也将继续在太空中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
对地球上发生的这个变化,星际间的远居近邻,还有那些外星球上的天文学家即使天天观察太空,也不会注意到究竟发生了什么异乎寻常的事情。
一个世纪之后,也许那个小小的青冢依然覆盖着一层层密密麻麻的绿色植物,而这就是人类曾存在过的唯一物证。
人类的故事到此落下帷幕。
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有些读者不大会喜欢这个故事。把不可一世的人类贬抑到这样微若尘芥的地步,看到引以自豪的人类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他们感到非常难受。然而,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这个角度把人类数量的微小和弱小躯体的无助变得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类在这里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群哺乳动物罢了,既卑微软弱,又孤立无助。从出生的前一天黎明开始,我们就被成群结队的其他物种包围着,它们已经为生存斗争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因此比我们更适应这个物竞天择的环境。在人类早期的对手中,有长达100英尺、重得像小火车一样的庞然大物;有牙齿像锯一样锋利的猛兽;也有身披像中世纪骑士盔甲、每天只是吃喝玩乐的家伙;还有一些是人的肉眼所无法看见的,但它们却以惊人的速度成倍地繁殖,如果没有以同样惊人的速度去消灭它们的天敌存在的话,它们可能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就会占据整个地球。很显然,人类的邻居具有在任何自然条件下生存的能力与决心,对高寒的山峰、深邃的海洋,它们从无半点畏惧。然而,人类只有在最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只能在高山与大海之间那些小块的干燥陆地上择地而栖。
根据确凿的证据我们了解到,有些种类的昆虫能够在石油中欢快地嬉戏(如果让我们把石油这种东西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成分,实在令人难以想象),还有一些昆虫可以在极大的温差条件下生存,而这种悬殊的温度可以在几分钟内夺去我们的生命。更让人惊奇的是,那些令人讨厌的棕色小甲虫似乎非常热爱文学,总是不厌其烦地光顾我们的书橱,即使失去两条腿,甚至三条、四条腿,仍能日复一日地在书橱中爬行。而我们人类呢?只要有一个脚趾被针扎了一下,都可能会行动艰难,甚至卧床不起。这时我们开始认识到,在这个冷漠的宇宙间,为了避免有一天消亡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从我们出生在这个旋转的星球上开始,我们不得不进行不懈的斗争,以确保继续生存下去。
对于我们这些麻木不仁的现代人,人类的经历似乎有些可笑。我们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抛开树枝、手杖,努力学习用后肢走路,一开始这也许有些滑稽可笑。然而,正是由于这笨拙的行走,人类才开始了从原始向文明的迈进。
而那些昔日的主宰者,它们曾凭借蛮力和机智狡猾对地球上两亿平方公里的陆地和海洋进行过至高无上的统治,如今它们的命运又如何呢?
它们中的大部分在地球上已经永远地消失了,只有在自然博物馆中,它们才能以“展品A”或“展品B”的形式占有一席之地。还有一部分生存下来了,但它们不得不降尊屈贵,被迫从事劳动,而且仅仅为了生存,做了人类的家畜。为了取悦人类,它们只好把自己的皮毛、蛋、奶以及肋间的肌肉贡献出来,甚至由于人类的懒惰,它们不得不替人类拖拉一些人类力所不及的重物。还有不少动物则是迁徙于荒郊野地,人类允许它们在那里吃草,保存和延续它们种族,其实人类也只是认为那些地方现在还不值得一争,没必要把它们的土地占为己有。于是,这些可怜的生物才得以暂时在那里生息、繁衍。
简单来说,在仅仅二三十万年的时间内(对于无尽的时间长河而言,这只不过是短短一瞬间),人类已使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每一块土地不容置疑的统治者,而且现在又有可能把大气层和大海纳入自己的版图。所有这一切竟然是由几亿人类成员创造出来的。然而,除了神奇的理性之外,人类所具有的优势并不比那些竞争对手多。
在这儿,我有些言过其实了。实际上,尽管这种神授理智和为自身利益打算的能力是以最高贵的形式出现的,但也只是人类中一小群男女才能拥有的特权,其他大多数成员并不被允许拥有这种权力。因此,这一小群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大多数人的主人。其他人无论对现实如何愤愤不平,也只能俯首听令。人类的进步就变成了这样一个怪诞而踯躅的进程。不管人们如何努力,数千个不断奋斗的人中真正的先锋只有一个。
我们不知道,也无法预料这条人类前进的道路会把我们引向何方。但在过去4000年文明之光的引导下,人类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除非我们被自身奇异的、固有的残忍性所引诱而偏离了正常的发展道路。这种残忍使得人类自身之间的杀戮比对待一头牛、一条狗甚至一棵树更加残暴。
地球及其万物都处于人的支配下。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及了地球的每一块土地,纵然还有洪荒旷野,但凭借其卓越的智慧、远见和手中的猎枪,人类最终也会将它们置于自己的主宰之下。
我们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家园。它生产出足够多的食物,让人类不再饥饿;它奉献出充足的岩石、泥土和森林,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建房以御寒安居;那牧场上驯顺的羊群、盛开着蓝色花朵的如同波浪一样起伏的亚麻田,还有中国的桑树上勤奋工作的蚕宝宝,都向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使我们的身体免受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灼晒。地球这个美好的家园,它给予我们的是如此之多,每个男人、女人以及儿童在未来的岁月中只需要稍作投入就可分享其成。
但是,大自然也有它自身的法则。这些法则既是冷酷无情的,却也是公正的,在这里不存在上诉法庭。大自然毫不吝惜地给予我们以无数恩赐,无私地关爱着人类,而作为回报,它要求我们学习它的法则,并遵从它的规定。
在一块只能放养50头牛的牧场上放养了100头牛,就会引发灾难,这是每个农夫再熟知不过的道理。在一片土地上,如果本来只够10万人生活,却居住了100万人,这就意味着人满为患,拥挤、贫困和痛苦就将会出现在这一地区。然而,这一事实显然被那些期望支配人类命运的人忽略了。其实在人类犯下的许多错误中,这还不是最为严重的一个。我们还在其他方面伤害了我们这位宽宏大量的慷慨母亲。在现存的生物群体中,敌视同类的唯一生灵就是人类。狗不会吃狗,老虎也不会吃老虎,甚至最凶残、最令人嫌恶的鬣狗也能与同胞和平相处。可是,人类却是互相仇恨、互相杀戮。今日世界,为了屠杀邻国或者防止来自邻国的杀戮而做出最快的反应,就是每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大自然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要求人们彼此之间和平共处,友善相待,而人类却公然违抗这一法则,这使我们不得不忧心忡忡,担心人类会面临种族灭绝的境地,因为人类生存竞争中的敌人一直都在戒备着。如果智人(这个称谓太具有谄媚色彩了,它是由玩世不恭的科学家赋予我们这个种族以表示我们的智力要优于动物界其他成员的)不愿意或无力继续担任这个世界的主宰者,那么,将有成千上万的候选者等着把人类打倒,自己登上主宰者的宝座。看来,一个由猫、狗、大象或者别的什么高级昆虫(它们是多么焦急地等候着这个时机啊)作为主宰者的世界,比一个充斥着战舰和攻坚大炮的星球大概有着更多毫无疑问的好处。
由于祖先的愚笨与无知,人类误入了歧途,身陷悲惨而危险的环境。人类到底该何去何从?摆脱这种可悲可耻的事态的出路在哪里?这本小册子试图拨开迷雾,试图冒昧地寻找一条唯一的途径,以走出充满悲哀和灾难的死胡同。
我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需要接受数百年缓慢、乏味而又痛苦的教育,才能寻找到一条真正的获救之路。这条出路会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大家都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是同行者,是邻居,是旅伴。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个确定不移的真理,明白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共同的家园,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栖身之地,我们决不会离开这个太空中的小点时,我们就会像火车或者轮船上的游客,学会互相尊重。这样,我们就会迈出解决这个可怕问题的第一步,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可怕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所有困难的根源。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星球上的旅伴,应该荣辱与共,同舟共济,一人的祸福就是我们大家的祸福。
称我为梦想者吧,叫我空想家吧,或者干脆就称我为傻瓜,也可以去叫警察把我抓走,或者叫救护车把我送进疯人院,使我不再有机会散布这令人不快的“异端邪说”。但是,请记下我的话,在人类将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小把戏,把福祉移交给更有资格的继任者那性命攸关的时刻,再想想我的话。
下面这句话就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我们大家都是同一个星球上的伙伴,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福祉,所有人都应对人类世界的幸福美满肩负起责任。
第二章?地理学的定义一个人如果选择去旅行,动身之前,他就会对自己的行程和将要到达的目的地做一个详细的了解。读书也是这个道理,读者在翻开书本之前就应该对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目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就拿这本书来说吧,“地理学”这个概念就是读者在阅读之前必须做的功课。
关于地理学的解释,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我手边的这本1912年版的《简明牛津词典》,第344页里面是这样说的: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地貌、结构、自然地物、自然区域与政治区域、气候、物产及人口状况的科学。
这本书是关于地理学的,不过,它毕竟不是一本单纯的地理教材,因此也不可能太过全面,比如地貌、自然物、自然与政治区域划分这些都不在这本书的重点范畴之内。我在这本书中重点介绍的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努力获得食物、建造居所和休闲娱乐的方式,还有人类在追求幸福和舒适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以及征服自然和改造环境的手段。
在这个地球上有20亿的庞大人口,正可谓各式各样、形态万千,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如此众多的人口,虽然他们在集装箱里显得渺小卑微,但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了这个庞大数字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这个数字,其间还包含着形形色色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特征,而恰恰是这些人文的东西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一座大山,当人们没有发现、涉足它的时候,当一代代食不果腹的人们还没有占领、开发和争夺它的时候,它仅是一座山而已。
13世纪初期,因为有了人类的那次横渡探险,永恒、深邃、宽广和咸湿的大西洋一下子变成了连接美洲大陆和欧洲旧大陆的桥梁,并且成功实现了东西方的商贸交往。
俄罗斯广袤无垠的大平原默默守候了成百上千年,它想将自己丰富的物产奉献给某个长途跋涉、不畏艰险的耕耘者,可是,第一个在这块土地上开垦的是斯拉夫人,而不是日耳曼人和法国人,假如两者可以交换,这块土地将是另外一种全新的景象。
日本频繁发生地震的命运,不管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日本人,还是已经消失的塔斯马尼亚人都不能改变。不过,假如是由塔斯马尼亚人来经营这块土地,那么很可能将有6000万人处于饥饿状态。还有英伦诸岛,假如它的统治者是那不勒斯人或者北非的柏柏尔人,而不是具有攻击性的北欧人,那我们可能永远也见不到这个国家成为日不落帝国中心的那一天,更不可能成功地将世界上1/6的人口纳入到它的统治范围内,国土疆域也不可能比原来的本土面积扩大150倍。
总而言之,我更加看重地理学中包含的人文意义,而非商贸往来。至于商贸,当今的大生产时代已经赋予了它太多的内涵。
凭经验讲,读者对于进出口贸易量、煤炭产量、石油产量还有银行存款额这些数字总是记不住的,不管怎样夸大其词、大肆渲染,想让读者逐页记住,那都是无比困难的事。并且,假如读者确实需要这些数据,工具书可以给他提供帮助(但是,许多统计手册里面提供的数据是相互矛盾的)。
首先,这是一本关于人类的书。
然后,这是一本关于人类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的书。
当然,如果有足够的篇幅,我会尽量涉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