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上下)(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上下)(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9.53 5.5折 10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洪宇

出版社人民教育

ISBN9787107239939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3781831

上书时间2024-11-1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由周洪宇所著的《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上下)》从文化学的独特视角,将世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的活动和事迹划分为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创造世界和接受世界四大部分,从这四方面全面考察了陶行知在现代中国的实践与贡献,系统探讨了其日常生活、精神追求、实践创造和作用影响。本书不仅进一步拓宽了陶行知研究的视阈,而且有助于人们深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献身精神。

目录
绪论、
  一、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
  二、陶行知的“四个世界”
  三、从个人的世界看时代——人物研究的新视角
第一章  陶行知的生活世界(上)
  第一节  时代与环境”
    一、大时代
    二、新环境
  第二节  求学经历
    一、呖村蒙馆
    二、崇一学堂
    三、金陵大学
    四、伊利诺伊大学
    五、哥伦比亚大学
  第三节  三大交往群体
    一、前辈群体
    二、师友群体
    三、学生群体
  第四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一、大家庭
    二、爱情与婚姻
第二章  陶行知的生活世界(下)
  第一节  人生选择
    一、四次抉择
    二、四次推却
  第二节  教育生涯
    一、主持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教育科,提倡高等教育革新
    二、主持中华教育改进社,推动全国教育改革
    三、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推行平民教育运动
    四、发起乡村教育同志会,推行乡村教育运动
    五、创办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发动普及教育运动
    六、成立国难教育社和生活教育社,开展战时教育运动
    七、主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推动民主教育运动
  第三节  政治活动
    一、参加辛亥革命地方起义
    二、领导南京五四爱国运动
    三、支持晓庄师生反帝爱国运动¨-
    四、响应“八一宣言”,发表“共同声明”
    五、从事国民外交,争取抗战外援
    六、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
……
第三章  陶行知的精神世界(上)
第四章  陶行知的精神世界(下)
第五章  陶行知的创造世界(上)
第六章  陶行知的创造世界(下)
第七章  陶行知的接受世界
附录一  陶行知研究方法论
附录二  陶行知生年新证
附录三  陶行知家世考略
附录四  陶行知早年史料
附录五  陶行知著译系年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20世纪综合性的文化巨人。
由周洪宇所著的《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上下)》以独特的视角,将陶行知一生的活动和事迹划分为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创造世界和接受世界,采用历史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接受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图全面、系统地论述和阐发陶行知的生平、事业与思想:从大时代、小环境、求学经历、
关联群体、家庭环境等构成的生活世界,来考察陶行知成长受的影响;从政治理念、哲学观点、文化思想、教育学说、人格精神构成的精神世界,来展示陶行知的思想体系;从办学实践、文艺创作、科学教育、
新闻出版、图书馆建设等构成的创造世界,来体现陶行知的创造成就;从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对陶行知的研究现状及成果、陶行知的著述及论文和著作目录构成的接受世界,来把握陶行知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充分体现陶行知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教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本书既是一部有深度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新意的人物评传。

精彩内容
 金大求学经历对于陶行知的影响,除了体现在其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方面,还体现在其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个性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人格
风范等方面。凡是与陶行知直接接触过、交谈过或阅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会发现他学识渊博,涵养丰厚,具有学贯中西的大家风范。而这首先是在新式学校开
其肇端的。陶行知幼年从父亲以及别的教师那里接受中国式的启蒙教育,饱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特别是深受尊奉理学、注重经世的徽州文化的影响,因而其知识结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实根底。进入崇一
学堂之后,他又接受了近代新式教育,学习西方文化科学知识,由四书五经、子日诗云一变而为声光化电、科学民主。尤其是在金陵大学这所中西文化汇聚一
炉的教会大学里,他有意识地改造和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既刻苦钻研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又努力学习文学、哲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既广泛涉猎近代西方各种哲学、社会政治学说和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先进中国人的论著,又遍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出入于经史子集之中,尤其是对王学的探讨不遗余力,颇有心得。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这种初始的飞越时间与空间的心灵历程,显示出陶行知一生的知识取向一一横向采纳与纵向汲取齐头并进,两不偏废。如果说崇一学堂阶段中西文化在他那里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交融”,那么金大时期
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融会”了。
经过这番中西文化“有意识的融会”,陶行知的知识结构呈示出鲜明的开放、综合的宏观走向;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这个知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但由于陶行知已跨人了新的时代,进入了世界文化的大系统,获得了一种现代开放意识,因此它不再局限于过去与传统,而是面向世界和时代展露出开放、综
合的知识取向。
正是这一在新式学校初步形成的开放的知识结构,不仅使陶行知后来在进一步采撷中外文化的精华时更为容易,而且也使他日后在创造性构建其思想学说时全然没有左支右绌、捉襟见肘的感觉。像这样中西文化交融并摄而形成的渊博知识,在曾经就读于教会学校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身上,也同样表现得特别明显。在南华医校时,孙中山不仅博览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还特地请了一位老师教授中国经史,对中国传统文化下了不少功夫。或许,博采中西文化之所长,熔为一炉,而自成体系,这正是孙中山、陶行知一类伟大人物的共性,也是他们成功
的契机吧!如果说知识结构的重建还只是陶行知主体意识结构表层的变化,那么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就属于其深层的变化。随着知识结构的重建而来的西方文化参照体系的形成,广泛的世界性视野的拓展,陶行知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实质性的蜕变。
在未入新式学校之前,作为徽州乡村的一名接受传统教育的好学少年,陶行知当时的人生理想只能是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时代和社会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是新式教育促成了他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他开始由尊崇君王到服膺民主共和,由重群体轻个体到协调两者关系,由伦理道德至上到主张义利统
一。他强烈抨击不合理的封建血统论和世袭制,“君主嗣统,只问血胤,鲜问才德”,王权世袭,等级森严,主张一切权力归于人民。他高扬个人的价值、个体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的解放,并努力协调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认为它们“实共和主义之两元也”。他还公开宣布:“奉天命为归宿,而不敢止于独善”,表示传统的“独善其身”、“慎独”等个人修养方式业已过时,处于大变革时代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尽天职之价值”和“担负进化之大任”,仅仅满足于“独善其身”是不行的,还必须“为全群谋福利进化”。当然,我们不能说此时陶行知已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彻底决裂,思想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无论如何,他此时毕竟开始走出传统价值观念的思想樊篱。
P38-3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