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可以这样读:欧丽娟的唐诗公开课(2024版)赠明信片
  • 唐诗可以这样读:欧丽娟的唐诗公开课(2024版)赠明信片
  • 唐诗可以这样读:欧丽娟的唐诗公开课(2024版)赠明信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诗可以这样读:欧丽娟的唐诗公开课(2024版)赠明信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78 4.3折 58 全新

库存14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欧丽娟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088384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2066626

上书时间2024-10-2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唐代诗歌、《红楼梦》的研究,成果丰硕。着有《杜诗意象论》、《大观红楼》系列、《唐诗的乐园意识》、《诗论红楼梦》、《李商隐诗歌》、《红楼梦人物立体论》等书。
自2012年在台大开放式课程陆续开设《红楼梦》与《中国文学史》以来,广受海内外华人欢迎,让不同世代读者重新认识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并获得2015年全球开放教育联盟的杰出教学者奖。\"

目录
\"楔子/ 001
之一   初唐的新声  陈子昂与《登幽州台歌》
010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013  陈子昂的复古主张:汉魏风骨以兴寄
018  复古的伟大继承人:李白
李白版的中国诗歌史
孔子的“绝笔于获麟”
听其言而观其行
034  《登幽州台歌》逐句解
宇宙的视野,孤独永远需要豪迈
“凝视永恒”的初唐时代精神
040  反对的对反:陈子昂对六朝的吸收
044  杜甫、韩愈的劝告:《戏为六绝句》与《调张籍》
转益多师是汝师
韩愈对李、杜优劣论的排解                                                                                                                                              
之二   深水静流的智者  盛唐王维的《杂诗》(其二)
054  离人共感,所以千古传诵
057  《杂诗》(其二)逐句解
062  先行者王绩,十四个关于家乡的提问
064  为什么要问:“寒梅著花未?”
“有敦瓜苦”,从微物关情
瞬间的反应:自我防卫的心理机制
“不敢问”的情怯
076“不敢说”的辛酸——辛弃疾的“欲说还休”
识尽愁滋味:超乎言语的人生历练之苦
单子没有窗户:人的有限性和的孤独
诉说的痛苦:三种因诉说而受伤的模式
没有人真正愿意听自己说话
天气:不会受伤的社交话题
读诗,也读懂了人性
之三   穿透人间的诗仙  盛唐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
104   语语浓艳,字字葩流
106  《清平调词三首》的创作背景
“布衣入宫”——天时、地利、人和的奇迹
“帝王/浪漫情人”的奇迹——文艺盛世的轴心
唐人的审美观——兼谈杨贵妃的美
“帝妃之爱”的奇迹——单子没有窗户的救赎
134  《清平调词三首》的层次结构
由天上到人间、从神话到真实
归结于玄宗的宠爱
138  《清平调词三首》的比喻做法
国色天香的牡丹
母仪天下的女神
历史上的名美人
156 《清平调词三首》的主旨
不可能是讽刺
李白会是个没有教养的人?——谈格调与等级
禄山之爪的谬误无稽
歌颂永恒的帝妃之爱
176  两个自我超越的天才
唐玄宗:短暂沉睡的圣君
李白:超越自我的伟大诗人
之四   博大精深的诗圣  盛唐杜甫的《月夜》
188  历史上、文学中的妻子
传统对妻子的伦理定位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夫妻私情的禁忌
诗人与妻子在平等关系上的对话
203  杜甫诗中的妻子:伟大的地母
杜甫的婚姻与妻子杨氏
208  老瘦贤慈的形象,同甘共苦的恩情
215  另一种妻子造型:香艳的美人
宫体艳情的文学传统
非伦理的男性凝视:细说《月夜》“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静物般的女体呈现
婚恋中的女性:地母/神女的统一
“夫妻风怀诗”的
236  浪漫与恩义的结合
明月与思妇:传统父权的性别政治结构
诗圣的另一面:弥深弥坚的情爱书写
之五   精明世俗的诗魔  中唐白居易的《琵琶行》
246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252  《琵琶行》:时代的宁馨儿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的小人物书写
小说化的歌行体
纪实与想象:诗人和琵琶女必然的邂逅
263  先声夺人:音乐描写的集大成
“幽咽泉流水下滩”的先行者
“幽咽泉流水下滩”的合理修订——“幽咽泉流冰下难”
271  琵琶女的新造型
琵琶女的成长与天赋:名门意识与一流才艺
同类中的异数:美酒华服收编不了的灵魂
琵琶女的性格特质:缺乏精神力量的庸俗女妓
为何嫁作商人妇?琵琶女的能与不能,知与不知
带妆入睡的身份限定与心理状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307  代笔的影响:诗人的化身
白居易的缺憾:“去中心化”的念念不忘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等同意义
“投射心理”的发动
“向往的理想之我”与“真实的本然之我”的分裂
327  “讽喻诗”:昙花一现的风骨
之六   哀凄绝望的诗灵  晚唐李商隐的《锦瑟》
334  无题的凄苦:独恨无人作郑笺
历来的理解视域:咏物?政治?爱情?
“无题”的内在意义:人生总体情境的身世之感
344 《锦瑟》诗的意象特点
美丽与哀愁的共同结晶
四句神话传说,迷离不清的晕染效果
“遗貌取神”,回顾一生的过眼烟云
359  美丽的错误
“可待”“只是”“惘然”的正确训诂
“可惜馨香手中故”:习惯于绝望
368  每况愈下的悲剧:自我的墓志铭
天鹅之歌:爱与悲剧的陷溺
无意于改变的非勇者
“深知身在情长在”的生命哲学\"

内容摘要
聚焦从初唐到晚唐的六大诗人: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六大诗作:《登幽州台歌》《杂诗》《清平调词三首》《月夜》《琵琶行》《锦瑟》;探讨包括:宇宙意识、绝对的孤独、真正的爱、妻子形象、“向往之我”和“真实之我”的矛盾、幻灭与绝望等人性与文化内涵。旁征博引220余首诗词相互参照;援引中外学说深化论点;涵盖创作时空背景的爬梳、诗人性格的寻索,以及诗作意涵的不断抽丝剥茧、层层探掘。

精彩内容
\"自序·在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链上古今共鸣天地逆旅、光阴过客,此乃万物的生活本质,只看时间、空间的久暂短长。唯历经几番播迁,在壅塞泛滥的书柜深处,至今犹然矗立着一本小书,《唐诗三百首》。
作为一般古典文学爱好者最常接触的入门书,这本年深日久的《唐诗三百首》却是坊间粗制滥造的消耗品,校对脱误、注解简略,还带有粗暴的画线,加上破损的扉页,总体而言,就是先天来自漫不经心的业者,后天又遇到漫不经心的读者,注定要在世间灰飞烟灭。
但是,我永远记得乍然相遇的当下,翻开扉页后简直光芒万丈,如获至宝。周遭是年节夜晚的爆竹喧阗、笑语盈耳,父执长辈家的门庭内外,同辈的小朋友们都在玩耍嬉闹,我则因为那小小的书架而独留室内,并且从零落的几本书里发现了稀世奇珍,时间霎时定格,于是遗忘了这个世界的热闹与寂静、繁华与荒凉。
当时并不懂什么叫作印制精良、装帧精美,只清楚意识到,在凌乱的画线间、缺角的页面上,分明映现了一个和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意境,那些字句虽然看不懂却又迷人至极,宏大、深沉、 优雅、精致,和这个白话的世界何其不同!
固然那时还只是入学不数年的孩童,并不知道何谓“文学”,但已经过早地感到真实世界是如此粗糙浅俗,一切都过于直接而有限。只有书本例外,却可惜文字所点燃的光总是在最后一行熄灭,留下莫名的空虚。然而,不断擦亮火柴的小女孩竟在这偶然的不可思议的瞬间,仿佛瞥视到白话世界之外的另一层存在,浓缩的、 凝练的、深邃的、华丽的,一种无以名状的无限。甚且合上书本之后并没有消失,继续安顿在心里。
即使后来在成长过程中慢慢读了一些书,于文字里寻求救赎,也明白文学为许多苦闷的心灵提供了一条出路,却又隐隐觉得白话文学之为文学,同样停留在这个世界里,或许多一点美的意象,多一点善的感悟,也多一点真的揭露,仍然是对“这个世界”的咀嚼复制,不是质性的蜕变,一旦所处理的是虚荒谬失的现代乱象,更是不堪入目。可唐诗明白示现:真空并不需要用叛逆的、 感官的方式来填补,那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彼身,同样落入粗糙庸俗之流,即使包装了艺术。
我们需要美,但更需要正派大气的美;需要艺术,却更需要 坚定向上的艺术,这都非建立在求真存善的基础上而不可得。在唐诗的形式锻炼之下,唐代诗人的笔墨也被打磨、淘洗得晶莹剔透,容不下罪恶丑陋的渣滓;在历史的严苛冷峻之下,也过滤、淘汰了欺世盗名的成分,大美、至善、纯真兼容并存,这是最完美的艺术。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升华,抵抗现实的庸俗粗糙,填补存在的空虚荒寂,甚至碰触到永恒,于是可以真正地呼吸,不再感到窒息。
多年以后,才能明白这就是唐诗不朽的力量,而那力量本身则早已根深蒂固于童稚的心灵,逐渐酝酿成了志业,并且在志业的发展中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的并不只是“感动”,尤其不是兴之所至、有感而发,用花团锦簇的感性直觉所渲染出来的感动。 在诗的美感中其实存在着无比幽深的未知,这些诗在讲什么?那几首果真此意?如许篇章是否只有这个解释?一旦认真追问,便疑惑陡增,明明字里行间的心魂震荡着,我却只能依稀触摸到几分脉动,无法还原。
幸而随着知识学问的增加与进步,以及人生体验的扩展与深化,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中终于多了几分洞明,再度确认唐诗是多么优美而深刻的世界。那不是过去的遗迹,而是现代的预演,因为活着总面临着永恒的课题,生老病死,追求与幻灭,企慕与绝望,尤其是爱与缺憾,我们就在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链上古今共鸣,秘音交响。
只可惜,一般的爱好者往往只获得浪漫的赏析,以致不乏美丽的误会;那深刻的部分则留在学术的象牙塔里,很少成为推动社会知识进展的动力。文化长江断裂,古典长城崩散,而力图复兴者所捡拾的,会不会只是七宝楼台所拆碎的片段,每一个碎片都光彩闪烁,拼凑起来却面目全非,甚至在折射的时候掺杂了飞舞的尘埃,遮蔽了原貌?
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如 果一本简陋的《唐诗三百首》可以启迪一个小女孩的心灵,空谷传响,给予堂正崇高的追寻方向,那么,应该也可以相信,总有几颗种子借机发现了阳光从何处照耀过来,进而追踪溯源,探寻光源之所在。那是真正的希望。
《唐诗可以这样读》这本书是“唐诗新思路”的首部曲。很感谢台大图书馆数字学习网工作团队灵心巧思,于2013年年底初次制作在线课程时构想出这个题称,精要传达了内容的走向,于是这次便援用进来成为系列名。后续若还有机缘,尚有其他的唐诗主题可以继续开展,但何妨随运任化,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唐诗永远存在,不废江河万古流,自有渔人溯溪而上,揭探桃花源的奥秘,又何须担忧乏人问津?
是为序。
2017年5月6日于台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