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学译述提要与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末清初拉丁文儒学译述提要与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5.23 6.7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莹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341483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867086

上书时间2024-10-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莹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欧洲藏儒学拉丁文文献整理以及儒家思想跨文化译介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七、十八世纪“四书”在欧洲的译介与出版》《耶稣会士罗明坚“四书”手稿新探》等近30篇,出版译著《中国哲学家孔夫子(第二卷)》(2021年)、编著《东亚与欧洲文化的早期相遇——东西文化交流史论》(2012年)等。

目录
目录
绪论1
一、研究对象和范围1
二、研究现状3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7

第一章    
明末清初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群体概况及其儒学译述9
第一节?明末清初来华天主教修会概况9
一、耶稣会概况及其成员的神学训练背景9
二、多明我会及方济各会的神学训练背景13
三、明清三大天主教修会入华及其之间的关系14
第二节?中国礼仪之争与来华天主教修会之间的纷争17
一、中国礼仪之争的出现及其历史背景18
二、中国礼仪之争产生的原因分析22
第三节?传教士研习儒学典籍及出版儒学译述的目的32
一、耶稣会士的译介动机32
二、托钵会士的译介动机34
第四节?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儒学译述编目及提要35
一、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中、拉儒学译述书目35
二、明末清初来华多明我会士儒学译述书目72
三、明末清初来华方济各会士儒学译述书目88

第二章?儒家形象的缔造与分裂103
第一节?传教士对儒家形象的缔造103
一、从游记汉学进入传教士汉学103
二、传教士对“中国知识”的编纂107
第二节?在原儒身上发现宗教性:支持文化适应政策一派的儒学观110
一、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四书译介团队111
二、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四书译文特点113
三、支持文化适应政策一派的儒学观126
第三节?原儒与今儒皆为无神论者:反对文化适应政策一派的儒学观137
一、坚决反对文化适应路线的代表:闵明我及龙华民的观点138
二、由全然反对转向部分适应的代表:利安当149
第四节?儒家形象的重构:文化调和派的努力162
一、卫方济及其《中国哲学》162
二、法国耶稣会士的译经活动以及“索隐派”的兴起194

第三章?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儒学观分析219
第一节?三种传教士儒学观的根本性分歧及其评判标准219
第二节?对于重要儒学概念的认知异同及立论分析222
一、“天”/“上帝”与Deus223
二、“鬼神”与spiritus,angelus228
三、“仁”与amor/charitas243

第四章?结语252
一、体悟式表达:反思传教士对“地方性知识”的处理252
二、在西方参照系之下中国文化的身份转换254
三、对跨文化译介的启示257

参考文献261
原始文献261
辞典及书目264
中外文专著及论文265
索引283
后记297

内容摘要
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的译介,直接促成“中学西传”与欧洲启蒙思想界之间的互动,他们与来华托钵修会在“礼仪之争”中围绕儒学宗教性问题展开的讨论,亦引发中国天主教史上的重大转折。本书立足拉丁文原典,一方面借助中西方版本学的方法,从传教士中外文儒学译述的编目整理及提要撰写起步,旨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勾勒出康熙朝“儒学西传”的整体面貌,同时亦使各个修会内部以及来华三大修会之间儒学译述的系谱传承、相互借鉴抑或回应问难等隐含的脉络获得清晰化梳理;另一方面采用形象学、阐释学的研究方法,依据传教士对待儒家文化的不同态度,分别选取“支持文化适应政策”“反对文化适应政策”及“文化调和激进派”三派的代表作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进而呈现“礼仪之争”时期来华传教士理解儒家经典的实际情况及其对于儒学宗教性的深入思考。同时,为综合考量上述三种儒学观的异同,本书将以“天”“上帝”“鬼神”“太极”等极具争议性的儒学概念理解为线索,借助概念史的研究方法,由其立论依据(对不同儒学典籍的选择性翻译及引用)、论证手法及最终结论,总结三种儒学观的根本性分歧所在,并对其评判标准进行反思。在具体呈现其儒学观的多样性及矛盾性的同时,亦会对他们所缔造的儒家形象在启蒙时代欧洲的传播及影响进行梳理及评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