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夜蓝空的辰梦今朝眼底的万花(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昨夜蓝空的辰梦今朝眼底的万花(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23 5.1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宗白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8313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31083653

上书时间2024-07-2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中国美学大师宗白华美学散文精选集。收录了《美学的散步》《美从何处寻?》等经典美学散文四十余篇。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一生著述不多,本精选集几乎汇集了其一生精要的美学篇章。如何在愈益紧张的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宗白华的美学散文正好能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迪。

 

 

 

中国真正构成美学体系的是宗白华。

 

——冯友兰

 

 

 

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是其是而非他人之所是。美学仿佛是处在太虚幻境里,令下界凡人莫测高深。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只有两位学者是例外,一个是朱光潜先生,一个是宗白华先生。他们讲美学讲得真切,讲得实在,令人读了明白。所以我说,他们把美学从太虚幻境里拉到了地面上。

 

——季羡林

 

 

 

一种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从早年到暮岁,宗先生独特地一直保持了下来,并构成了宗先生这些美学篇章中的鲜明特色。

 

——李泽厚



作者简介



目录
辑一  美学的散步
  美从何处寻?
  《美学的散步》小言
  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清谈与析理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康德美学思想评述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道家与古代时空意识
辑二  观念的丰盛
  青年烦闷的解救法
  我的创造少年中国的办法
  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
  怎样使我们生活丰富?
  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与创造生活
  新人生观问题的我见
  歌德之人生启示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的人文思想
  席勒和歌德的三封通信
辑三  艺术的情志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形与影
  与宣夫谈画
  团山堡读画记
  《蕙的风》之赞扬者
  艺术生活
  艺术的天才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
  我和诗
  自德见寄书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中国美学大师宗白华美学散文精选集。分为美学的散步、观念的丰盛、
艺术的情志三部分,收录了《美从何处寻?》《清谈与析理》《青年烦闷的解救法》《歌德之人生启示》《看了罗丹雕刻以后》《艺术的天才》等经典美学散文。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一生
著述不多,本精选集几乎汇集了其一生精要的美学篇章。

主编推荐
宗白华美学散步精装典藏版,精美彩色插图,收录美学大师宗白华一生精要的美学篇章,冯友兰、季羡林、李泽厚等认可的美学经典。

精彩内容
 美从何处寻?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流云小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某尼悟道诗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
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
!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
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
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
“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你就越能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你就会像一
面镜子,像托尔斯泰那样,照见了一个世界,丰富了自己,也丰富了文化。人们会感谢你的。
那么,你在自己的心里就找不到美了吗?我说,如
果我们的心灵起伏万变,经常碰到情感的波涛,思想的矛盾,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未必是美。只有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把她形象化了,表现在文艺里,或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的欢乐表现在舞蹈的形象里,或把你的忧郁歌咏在有节奏的诗歌里,甚至于在你的平日的行动里、语言里。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那时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真
正地切实地具体地发现你的心里的美。除此以外,恐怕不容易吧!你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人生的,社会的,自然的),这“美”对于你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的意志只能指使你的眼睛去看她或不去看她,而不能改变她。你能训练你的眼睛深一层地去认识她,却不能动摇她。希腊伟大的艺术不因中古时代而减少它的光辉。)宋朝某尼虽然似乎悟道,然而她的觉悟不够深,不够高,她不能发现整个宇宙已经盎然有春意,假使梅花枝上已经春满十分了。她在踏遍陇头云时是苦闷的,失望的。她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心的圈子里了。只在自己的心里去找寻美的踪迹是不够
的,是大有问题的。王羲之在《兰亭序》里说:“仰观
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他的书法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仅是大宇宙,小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视。
诗人华滋沃斯①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达到这样的、深入的美感,发现这样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我们的感情是要
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矿石商人仅只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
,而看不见矿石的美的特性。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作“移人之情”或“移我情”。琴曲《伯牙水仙操》的序上说: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赉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没,山林窗冥,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操而作歌云:“紧洞庭兮流斯护,舟楫逝兮仙不还,移形素兮蓬莱山,欣钦伤宫仙不还。”伯牙由于在孤寂中受到大自然强烈的震撼,生活上的异常遭遇,整个心境受了洗涤和改造,才达到艺术的最深体会,把握到音乐的创造性的旋律,完成他的美的感受和创造。这个“移情说”比起德国美学家栗卜斯的“情感移入论”似乎还要深刻些,因为它说出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改造是“移情”的基础呀!并且“移易”和“移入”是不同的。
这里我所说的“移情”应当是我们审美的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美学家所说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的消极条件。女子郭六芳有一首诗《舟还长沙》说得好: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
自己住在现实生活里,没有能够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等到自己对自己的日常生
活有相当的距离,从远处来看,才发现家在画图中,融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