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巢起义/新编历史小丛书
  • 黄巢起义/新编历史小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巢起义/新编历史小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97 1.6折 24.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宁可

出版社文津

ISBN9787805549101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4.8元

货号32065768

上书时间2024-07-1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宁可,1928-2014,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宁可史学论集》《敦煌社邑文书辑校》等书,讲有《史学理论》《六至十四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历史上的中国》。

目录
一、农民大起义在酝酿着 
二、投奔起义军去 
三、转战中原 
四、南征 
五、北伐 
六、潼关之战 
七、占领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八、长安被围 
九、悲壮的结局 
十、这次起义的历史意义

内容摘要
《黄巢起义》详细描述了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兴起、战斗、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对我们今天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如何认识农民问题,以及我们今天现代化的推进,如何解决好“三农”等大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说,不了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就无法全面认识中国的农民;不了解农民,就不能全面认识传统中国。

精彩内容
打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是起义军胜利的顶点,也是起义军失败的开始。
辉煌的胜利使得起义军骄傲和麻痹起来。他们以一天一百多里的行军速度迅速攻克长安之后,却没有派兵去追击仓皇逃窜的唐僖宗。这个昏庸的小皇帝带着少数神策军,竟在起义军的眼前以一天五六十里的速度越过秦岭逃到兴元,然后又从兴元逃到成都,依靠田令孜的胞兄、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支持,在成都重新建立起唐朝的小朝廷,并号召各地地主、官僚、藩镇联合起来进攻起义军。逃散的唐朝百官逐渐奔赴成都,各地的税收贡赋也都开始向成都输送。这个本来已经濒于灭亡的唐朝中央政权竟然又逐渐缓过气来,露出它的狰狞面目。成都成了和长安对抗的反革命中心,在这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时刻,起义军却在长安按兵不动,忙着定国号、称皇帝、封百官,陶醉于某些藩镇不可靠的输款纳降的消息,却没有想到,这些藩镇只是慑于起义军的威势,又不知唐朝中央政权的命运如何,因此才暂时表示归顺,观观风色。他们尽管平日同唐朝中央政权闹矛盾,彼此之间又经常冲突,但在维护封建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的根本问题上始终有着共同的利益。当他们发现起义军的发展直接威胁到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他们自己的具体利益时,他们就可能联合起来,支持唐朝中央政权,共同对抗起义军。
首先起来对抗黄巢的是已经公开投降了起义军的河中留后王重荣。他与领兵入关的义武节度使(驻定州,今河北定县)王处存结盟,进驻渭北(今陕西鄜县、宜川、黄陵一带),在长安的北面形成一条反对起义军的战线。在长安的东南,和起义军打过多年交道的太监杨复光这时任忠武军监军,带着一部分军队驻扎在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唐朝政府任命他为京西南面行营都统。于是,在长安的东南面也出现了一条反革命战线。而真正充当进攻起义军的急先锋的则是凤翔节度使郑畋。郑畋杀掉黄巢派来的使者,又让他的儿子郑凝绩去投奔唐僖宗,表示他与起义军对抗到底的决心。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三月,唐朝任命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并给他以用“墨敕”任免官吏的特权。又根据郑畋的建议,任命泾原节度使(驻泾川,今甘肃泾川北)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驻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南)唐弘夫为行军司马,积极筹划进攻长安。凤翔一时成为反革命的军事中心,成了插在起义军背上的一根芒刺。
起义军决心拔掉这根芒刺。黄巢派大将尚让、王播率领五万人进攻凤翔。双方相会于龙尾坡(今陕西岐山县东)。郑畋先派唐弘夫埋伏在要害地方,自己领了几千士兵,疏疏落落地列阵在一座高冈上。尚让等人过于骄傲,以为郑畋是个书生,一定不懂用兵打仗,就一拥攻上,队伍也乱了,不料埋伏的唐军突然杀出,起义军猝不及防,打了个败仗,损失了两万多人,只好向后退却。
起义军遭到挫折,敌人的气焰顿时嚣张起来。善于舞文弄墨的郑畋,乘机发布一道檄文,号召各地藩镇联合起来“讨贼”。不少藩镇纷纷出兵响应,唐军开始发动攻势。王重荣、王处存从东面和东北面,唐弘夫、程宗楚、拓拔思恭、朱玫等从西面和西北面,步步向长安进逼,其中以唐弘夫、程宗楚和王处存两支军队离长安最近。王处存屯兵在长安东北五十里的渭桥,唐弘夫等则一直进到离长安城北二十多里的渭河边上。
黄巢决心用计消灭敌人。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四月五日,黄巢领兵离开长安向东撤退。唐军得到消息,纷纷抢着进城,程宗楚先到,唐弘夫随后,他们怕其他部队争功,连凤翔军和鄜夏军都没有通知。当夜,王处存也领了五千精兵赶到。这些唐军不仅不去追击起义军,甚至连起义军的去向都不打听,他们只顾忙着强占民房,抢劫财物,掳掠妇女,盔甲兵器都扔到一边了。城里的一些流氓无赖也乘机活动,有些人缠上了唐军作为识别标志的白头巾,冒充官军进行抢劫。
起义军其实并没有走远,就露宿在城东二十里的灞上。这时打听到城里唐军的混乱情况,并且知道其他各军并未继续开来,就连夜回军从各门突进长安,与唐军在城内展开大战。唐军既没有统一的指挥又没有后续部队,再加上抢来的财物太多,既背不动又舍不得扔掉,连跑都跑不动,哪里还能打仗?结果被起义军消灭了十之八九,程宗楚、唐弘夫也死掉了。只有王处存带着少数残兵败卒逃出城去。一夜之间,起义军再度占领了长安。
鉴于唐军入城时反动势力的猖獗情况,起义军收复长安之后,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镇压,杀掉了许多地主、官僚、贵族和坏分子,城里的秩序逐渐安定下来。
尽管起义军再度占领了长安,并在打破唐军对长安的包围圈的战斗中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但是他们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处境越来越困难了。过去起义军虽然打下许多地方,因为没有派兵留守,又都被官僚、军阀和地主武装夺了回去。这时,起义军能够控制的只有长安附近南北不过几十里、东西也只有二三百里的一小片地区。这个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人口众多,统治阶级的剥削又十分残酷,粮食本来就不够吃,一向靠外地调运。经过残酷的战争和唐军的骚扰,大批农民或死或逃,许多土地荒废了,外地的粮食又运不进来。几十万起义军和长安一带人民的吃饭成了十分严重的问题。地主、商人乘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大做投机生意。原先一二百文一斗的米,这时竟卖到三万文,起义军和老百姓只好吃树皮、野草和草籽。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正月,唐朝政府重新调整军事部署,免去远在淮南、逗留不进的高骈的诸道行营都统的职务,改令王铎为宰相兼诸道行营都统,跑到成都的郑畋也被任命为宰相,参与军务。对于各路兵马,唐朝政府也重新做了一番布置。王铎率东西川、兴元的唐军屯于长安东北富平的灵感寺。长安的西面是屯于京西的泾原军、屯于兴平的邠宁军和凤翔军、屯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的忠武军。长安的北面是屯于东渭桥的保大军(即鄜延军)和定难军(即夏绥军)、屯于渭北的义武军和河中军。十一路唐军再次缩紧了对长安的包围。起义军所能控制的地区,除去长安之外,只有华州和新攻占的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了。
虽然起义军处于不利的地位,但仍四面出击,取得了不少胜利。西面把驻屯兴平的唐军逼到奉天,北面尚让从同州一直打到宜君寨(今陕西铜川市北)。不料在七月遇到一场大雪,起义军冻死两万多人,受到不小的损失。
在困难的形势下,有些起义军将领动摇、叛变了。这年八月,防守东面战线的同州防御使朱温借口黄巢没有答应他增加援军的请求,杀掉监军严实、大将马慕,献出同州,投降了王重荣,并无耻地认王重荣做舅父。唐朝政府得到朱温,如获至宝,马上任他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且赐名“全忠”,以表扬这个叛徒的变节行为,希望他能始终忠于唐王朝。
受了朱温叛变的影响,华州守将李详也进行了投降活动,但被监军告发,黄巢立刻把李详杀掉,派他的弟弟黄邺去镇守华州。但不久以后,李详的一些部下又把黄邺赶走,把华州献给王重荣。这样,长安东面的战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尽管起义军受到这些挫折,唐军还是无法改变相持的局面而取得更大的进展。不少唐朝将领出现了像王重荣所说“臣贼则负国,讨贼则力不足”的彷徨心情。于是,在采纳了杨复光等人建议后,唐朝政府决定召请在雁门关北面一带活动的沙陀族酋长李克用带领沙陀兵前来助战。
这年十一月,李克用得到唐朝召他前去镇压起义的命令,立即率沙陀兵四万人南下,驻在河中。黄巢派使者与李克用讲和,使者竟被杀掉。十二月,因为穿黑衣服而号称鸦儿军的沙陀兵从夏阳(今陕西合阳县西)渡过黄河,进驻同州,开到了镇压起义军的最前线,唐政府任命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东北面行营都统。力量比变得不利于起义军了。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正月,李克用的部将李存贞和黄巢的弟弟黄揆大战于同州南面的沙苑,起义军失败了。二月十六日,十五万起义军在尚让等人的率领下,在梁田陂(今陕西蒲城县西)同以沙陀骑兵为主力的唐军大战。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黄昏,起义军败退,损失了好几万人。李克用乘胜以主力包围了被王播、黄邺重新占领的华州。
黄巢派尚让等去救援华州,中途被李克用、王重荣的联军打败。沙陀兵一直进到长安北面的渭水边上,小股的沙陀骑兵每夜潜入长安城内进行骚扰,城内秩序开始混乱了。
起义军缺乏对付强悍的沙陀骑兵的有效办法,几次战斗都吃了大亏。长安城的存粮又已吃尽,敌人四面合围,长安已无法再坚守下去了。黄巢看到了这一点,他派了三万起义军去守卫长安东南的蓝田道,预先留下退路,然后集结力量准备和唐军作战。
三月底,黄揆等人在华州坚持了一个多月之后撤出了华州,长安外围最后一个重要据点失去了。长安已成孤城,唐军从西、北、东三面包围上来。李克用的沙陀兵和忠武军、河中军首先渡过渭河,起义军拼死抵抗,一日三战,唐军的后续部队源源而来,起义军且战且退。四月八日,李克用从长安东北禁苑(皇家花园)的光泰门冲进禁苑。起义军苦战一天,不能取胜,第二天,黄巢焚烧了一部分宫室,率领十五万人按原订计划向东南方向撤退。
进入长安的沙陀兵和其他各路唐军乱烧乱杀,长安城里火光冲天,哭声不断,来不及撤退的起义军及其家属和长安市民纷纷被害。这座当时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几乎全被烧光、
抢光。
起义军十分了解唐军贪婪的特点。他们在撤退时,故意把一些珍宝沿途抛撒。果然,追击的唐军争着去攫取这些珍宝,不再急着追击。于是起义军从容地从蓝田越过秦岭,撤向河南。
占领长安使得唐朝统治阶级欣喜万分。他们赶紧奖赏有功的将领。李克用、朱玫等都加“同平章事”,即带宰相的职衔,其他有功之臣也纷纷升官晋爵。李克用由于功居第一,尤其得到唐朝的重视,不久,他就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驻太原),从此割据了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地区。叛徒朱全忠则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割据了控制运河交通线的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一带地区。
但是,唐朝统治阶级高兴得早了一点,起义军还在河南一带活跃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