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全九册)
  •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全九册)
  •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全九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全九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7.49 5.3折 52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马乔里·E.威斯曼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50041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2元

货号31524242

上书时间2024-07-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系选用的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馆藏作品,读者可领略到其丰富的收藏,另外,书系中选用的艺术专题在以往的中文艺术类图书中较为少见,却是了解西方经典绘画不可或缺的角度。本套图书将帮助读者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绘画,使读者对绘画背后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创作提供参考,将是一系列新颖的艺术读物。

作者简介
马乔里·E.威斯曼(Marjorie E.Wieseman)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管理荷兰绘画的前任馆长。曾出版有《荷兰绘画》(Dutch Painting)与《维米尔笔下的女人:秘密与沉默》(Vermeer's Women: Secrets and Silence)。
大卫·邦福德(David Bomford),曾任英国国家美术馆绘画藏品高级修复师、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收藏部门的副主任、休斯顿美术馆保护部门主席。
吉尔·邓克顿(Jill Dunkerton)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修复师。她是畅销书《从乔托到丢勒》(Giotto to Dürer)的作者之一。
马丁·韦尔德(Martin Wyld)是世界有名的绘画保护专家,曾担任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首席修复师及保护部门的主任。
尼古拉斯·佩尼(Nicolas Penny)是英国国家美术馆原馆长,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英国大学专业与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艺术史专业。他负责编写了英国国家美术馆意大利绘画图录(共三卷,其中第三卷是与乔姬雅·曼奇尼合著的)等。他还是《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和《伯灵顿杂志》(Burlington Magazine)的撰稿人。
乔·柯比(Jo Kirby)曾任职于英国国家美术馆科学部,是世界知名的绘画材料史专家,曾为英国国家美术馆“艺术的创作过程”系列的伦勃朗、印象派和德加专题,以及《国家美术馆技术期刊》撰稿。
阿肖克·罗伊(Ashok Roy):曾任英国国家美术馆科学部主任和《国家美术馆技术期刊》编辑。出版了大量关于老一辈大师绘画的材料史及其技术研究的著作,目前继续以独立学者的身份从事这些领域的研究。
亚历山大-斯特吉斯(Alexander Sturgis)现任英国牛津市阿什莫林博物馆馆长,曾担任巴斯市霍本艺术博物馆馆长、伦敦市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展览与项目主管。著有《反叛者与殉道者: 19世纪画家的形象》(Rebels and Martyrs:The Image of the Artis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和《刻画时间》 (Telling Time)等。
艾丽卡·朗缪尔(Erika Langmuir,1931~2015年)是英国官佐勋衔获得者,她曾在苏塞克斯大学任教,并曾担任开放大学艺术史系主任。1988年至1995年,她担任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教育主管,是《英国国家美术馆指南》(National Gallery Companion Guide),以及《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系列《静物》(Still Life)等多本著作的作者。

目录
1《赝品》
对画作的科学检测 1
诡秘的作品 1
细究画作 5
探寻表层之下 14
证据的权衡 26
案例 31
术语表 90
延伸阅读 92 
画作的横截面图 93
致谢 93
图片版权 94

2 《修复》
引言 1
过去的保护方式 3
作品的材料和结构 9
变化和恶化 19
修复和保护 27
现代的保护方式 31
清洁和修复方法 41
修复案例研究 55
延伸阅读 91

3 《画框》
引言 1 
固定的画框 9 
可拆卸的画框 19 
帐幕式画框与卡塞塔画框 33 
收藏家的画框 47 
私人画廊中的画框 55 
美术馆中的画框 67 
纹理和细节 75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一些著名画框 84 
延伸阅读 97 
致谢 100

4 《构图》
引言 1 
斜线的把控 11 
户外与室内 25 
破框而出的画作 37 
小路与小溪 55 
表层与深层 69 
诗意的前景 77 
延伸阅读 89 
致谢 91

5 《技巧》
引言 1
支撑物 19
设计 43
绘制 59
上光 87
延伸阅读 90
致谢 91
图片版权 91

6 《色彩》
引言 1
色彩和颜料 17
画家的论著和色彩理论 49
画家对色彩的运用 63
延伸阅读 91

7 《面孔》
引言 1
画家如何画面孔 9
肖像画:描绘容貌 35
肖像画:刻画性格 55
情感的表达 77
结语 空白的面孔 89
延伸阅读 91
图片版权 92

8 《风景》
引 言 1 
作为背景的风景 7 
人物与风景的结合 23 
作为奇观的风景 39 
风景画中的光学效应 59 
印象派及后续发展 81 
延伸阅读 90

9 《静物》
引言 1 
静物画的起源 13 
16世纪的静物画 37 
细观静物画 49 
静物画与现代大师作品 59 
静物画的升华 65 
欺骗眼睛:“错视画” 75 
静物画的再现 85 
延伸阅读 91 
图片版权 91

内容摘要
读懂一幅画作,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不断涌现的过程,而艺术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便在于这些常被疏忽的细节,细究名画系列(ACloserLook)便是这样一套带领读者在细节之中探究艺术的经典书系。该丛书于2009年由英国国家美术馆推出,2022年首次授权中文版,是备受全球艺术爱好者追捧的艺术进阶读本。丛书云集了英国文博界顶级学者的深邃目光,他们在浩若烟海的伟大艺术作品中精心遴选,提炼出技巧、色彩、面孔、画框、静物、风景、赝品、构图、修复九个维度,以厘清和解释我们对这些艺术品的兴趣、激动和沮丧,使读者得以靠近艺术家的创作,感受他们的情绪,贴近艺术史中那些关键的时刻。
1《赝品》:专家们是如何判断杰出的画作的?绘画作品在历史长河里并不总是有大师的署名与文字说明,那么人们又该如何在一幅经历重大改动的画作里发掘一颗深埋在颜料之下、面目全非的“宝石”呢?科学家、文物管理员和艺术史学家采用了一系列方法,从物理性质的角度对画作进行探究,并揭开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历史之谜。本书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案例和清晰的解释,引领读者思考艺术史上的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有意思的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答,美术馆中的专业人士仍在努力寻求答案。
2《修复》:为后代保存艺术作品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主要职能。过往对绘画作品的修复经常引发争议,但正如书中所讲,现代保护原则强调使用尽可能少地改变其结构的方法,使绘画保持长期稳定的状态。本书讨论了绘画的材质特点,描述了它们老化的过程,分析了几种主要的保护方法和修复类型,同时回应了一些绘画保护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3《画框》:画框与画作之间究竟是“完美联姻”还是“不平等的联姻”?画框有多少种装裱和悬挂方式?帐幕式画框与圣索维诺画框是如何在文艺复兴时期风靡整个欧洲的?在本书中,英国国家美术馆原馆长尼古拉斯·佩尼对画框进行了一番充分的调研,阐述了画框的历史、设计和制作工艺,以及画框与绘画作品与室内环境的关系。尼古拉斯将调研的重点放在了画框不断变化的功能,以及不同的风格、材料与制作工艺上。本书收录的画框都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珍藏,体现了一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与收藏家的独特品位,是一本难能可贵的画框专题研究读物。
4《构图》:《室内的圣母子》的灭点为什么都位于画面左侧?克里维利是如何在一幅画中表现双重主题的?为什么画家们喜欢频繁地在绘画中效仿雕刻的效果?本书以英国国家美术馆15世纪到20世纪初的画作为例,揭秘了绘画大师们是如何创作出引人入胜的虚构空间的。本书结合透视法、创作背景、作品原本悬挂的位置等因素为大家解读名作中的构图奥秘,是一本重要的艺术研究专著。
5《技巧》:本书以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13~20世纪初的西欧画作为例,探讨了艺术家在作画时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和媒介创造出不同的效果。作者展示了一幅画是如何制作的,并揭示了技巧背后的秘密。作为本系列图书中为数不多的绘画技巧分析类图书,通过清晰的文字解释和作品特写,帮助读者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绘画,使读者对绘画的创作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为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创作提供参考,是一本具有独特价值的艺术专题研究专著。
6《色彩》:本书以色彩为独特视角解读西方名画,作者结合物理、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将名作、画派背后暗藏的用色原理剖析开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实用性建议。本书共分三章:第一章介绍颜料与色彩的关系,结合名作将艺术家调色板上几种主要颜色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颜料被赋予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共鸣;第二章列举历代关于色彩的经典论著,解释了美学背后存在的光学效应及科学理论依据;第三章举例分析画家对色彩的具体运用,介绍了伦勃朗、莫奈等大师在探索过程中是如何完美呈现色彩的。
7《面孔》:本书展示了在英国国家美术馆所藏绘画中的各种迷人面孔。不管是肖像画还是叙事画,寓意画还是风俗画中,最直接地向我们传递信息的往往是画中人的面孔。画家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交代情节,刻画性格,而描绘面孔的手法也突出体现了绘画者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思考。本书探讨的内容包括千变万化的面孔、对于“美”的不同定义、肖像画家如何画出逼真的人像同时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以及我们是怎样对面部表情进行解读的。
8《风景》:“风景”是绘画中的一个常见的题材,但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寻见的以风景成画之风是17世纪以来才出现的,更早之前,风景更多的是作为宗教画的背景而存在。本书以“风景”为小切口,引用大量该馆的赫赫名迹,进而勾画出一部风景画小史。本书从罗马壁画装饰讲起,到文艺复兴时期将风景转变为传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再到印象派革命及之后的发展。讲述了“风景”从被当作背景,发展为一种重要的绘画主题的历程,通过馆藏名作举例说明了不同时期、不同绘画大师、不同流派风景画的创作特点,此外还阐明了真实风景中的“光学”效应及其表现形式。
9《静物》:静物画吸引着许多艺术爱好者。这种充满技巧的绘画主题被赋予丰富的意义并成为得以延续的传统。它表现的可能是随处可见的花卉、蔬菜,也可能是令人愉悦的乐器、书籍。本书艾丽卡·朗缪尔结合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静物画精品,探索了静物画的本质、起源和历史;在对具体艺术家如委拉斯开兹、卡拉瓦乔、塞尚和毕加索等画作的分析和品读过程中,带领大家从隐喻、象征、错视等多元的角度,获得专业而有趣味的欣赏静物画的视角和方法,并从中感受静物画的魅力。

主编推荐
★显微镜下解密很好名画,九大视角让你以全新眼光了解西方经典绘画
作者团队用九个隐匿的视角给我们呈现了一份西方经典绘画的“观看之道”——技巧、色彩、面孔、画框、静物、风景、赝品鉴定、构图、修复。这几乎涵盖了一幅画作进入美术馆后所要“经历”的全过程:如何鉴定这是不是一幅真迹?如何用现代科学技术解构一幅画作?如何对经历岁月洗礼的作品进行修复?如何给这些作品配上一个相得益彰的画框?
同时,也让我们从不同维度了解关于绘画的诸多细节:如何欣赏它的色彩运用和绘画技巧?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各自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具体到每一幅画作,我们可以有哪些赏析的角度?

★经典艺术书系首次中国亮相,一套书读到文博界很好学者的研究与思考
这套书于2009年由英国国家美术馆编辑出版,至今已逾10年,这是该套经典艺术书系首次引进国内,这套书在出版十余年后仍具前瞻性与新颖度,至今位居该馆官网畅销产品前列,其经典性经全球读者认证。
同时,这套书的作者阵容集合了文博界英国国家代表队,包括英国国家美术馆前馆长、阿什莫林博物馆前馆长等,虽然这些作者皆为位居要职的学术权威,但愿意放下学派门户之别,打破“理论化”的写作桎梏,基于自身深厚的学术知识和实践经历,以艺术史叙述与写作的新方式,使得这套书真正顾及了专业研究与通俗阅读双重需求。

★ 艺术的故事之所以如此动人,便在于常被疏忽的细节
也许你是博物馆和美术馆迷,踏遍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看过无数煊赫名迹,但你见过这些名作深藏在库房里满布龟裂、斑驳残破的样子吗?抑或了解过名作背面鲜为人知的信息吗?小汉斯·荷尔拜因常被论及的《大使们》最初进入美术馆时,因画板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经历膨胀和收缩,连接处的颜料受到破坏,斑驳不堪,与现今悬挂于展墙之上的光鲜模样相去甚远。书中所收录的这些画作,不仅仅是西方美术史的精彩斑斓,也是西方文化与文明的具象展示,是历史的兴衰与交替。凝滞于画作的历史与斑驳,可以帮助我们知晓除画面之外的信息,还为我们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助力和加持,让我们得以更好地品味画作的丰富质感。 

★海量图片聚焦珍贵藏品,足不出户即可云游英国国家美术馆赏镇馆之作
欣赏艺术品,对于颜色的把握十分讲究,即便今天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线上观展十分便捷,但图片的精度、不同屏幕所呈现的不同色差,都会让经典画作的还原度受限。
这套书由英国国家美术馆定制授权原始拍摄及校准图片,中文版依据图片数据,采用调频与调幅技术结合印制,精准到每一色域细致校色,每一版皆经过多次打样确认,以确保画面及画框等诸多精美细节完美呈于纸端。本套书中每一本封面特别选用不同色号的PANTONE潘通专色,为经典书系增添了一抹现代的亮眼质感;此外,函盒采用PVC磨砂材质,经抗压及磨损测试,完美保护书籍。无论是专业的艺术史研究者,还是艺术爱好者、创作者,都可从中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馆藏艺术经典。

精彩内容
《赝品》:对画作的科学检测如今,在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出的画作可能大部分已经不再是它们最初的模样。一方面,这是由材料老化等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人为干预也会对画作产生影响。此外,观众自身的态度和期望同样会左右观看方式和观画体验。即使面对同一幅画作,现代人的鉴赏方式和过去也都是大不相同的。然而,系统化的科学检测能够超越时间的界限、观念的变迁,客观地呈现一幅画的过去。
我们在对一幅画的物理性质开展彻底而有条理的检测时,不仅可以得知绘画材料和创作技法,还可以了解到这幅画在时间的推移中所发生的变化。之后,再通过结合艺术史的相关知识,重新解读经科学分析得出的信息,将画作与它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该作品能够进入现代画廊、美术馆馆藏的真实原因。技术研究(即对画作的物理性质的研究)需要同时运用到科学家、修复专家、策展人、艺术史学家的综合能力;研究场所也并不固定,其中包括实验室、工作室、图书馆、档案室以及其他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有时,最重大的发现就是在灵光一现中发生的,但更为常见的是,研究人员为解开一个难题,需要展开为期数年的缓慢且艰辛的研究。技术研究涉及循序渐进的检测和发现,并且,研究人员会根据每幅作品所暴露的特殊问题与保存现状灵活调整研究策略。例如,一些历史悠久的作品已经破损严重,部分画材也早已自然磨损;还有一些作品的内容会被创作者本人反复修改,或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后辈即兴篡改。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幅画可能会存在处于不同时期的多个创造者,每一次改动都反映了不同画派的演进及品位变化。研究人员会采用广泛调查、分析技术以及技术检查,来识别画作的物理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成因。
我们还可以在研究中确定艺术品所属的时期、地区以及画派,进而了解特定的艺术家或整个艺术团体的特征与风格。除此之外,对某一特定作品的研究有助于揭露不同时期的持有者的个人信息。诚然,对一幅伟大作品的历史评价是对艺术家标志性的认可;但科学检查则更为客观,它也是对作品的历史评价的一次综合考量。可见,科学检查大大丰富了艺术品鉴赏的范畴——鉴赏不仅是合理地品评艺术创作,还需具备明辨真迹、印刷品以及赝品的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保存和修复画作,透彻地知晓画作的材料与制作工艺均不可或缺。
在对画作进行科学检测的过程中,尽管研究人员能从中挖掘很多相关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得到进一步证实的,因此科学检查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比如,一幅画作的材料特征即使与研究人员的预判相吻合,也不能仅凭此就确定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事实上,确凿的科学事实只能有效地判断出那些被创作在艺术家生命周期之外的作品。综上所述,科学检测并无法完整取代传统的鉴赏方法和艺术史研究,但我们可以在研究中综合运用它们。几十年来,科学家、修复专家、策展人之间的密切合作一直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成果会定期发表在《国家美术馆技术期刊》(TheNationalGalleryTechnicalBulletin)中。本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便直接引用自这一期刊。
在画作的研究与保存工作中,科学的价值早在1850年就得到了认可。当时,身为化学家与物理学家的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出于对伦敦市大气质量的担忧,向政府提议:“我们需要召集一批既精通化学知识,又对艺史有所涉猎的专业人士”,就“大气污染对英国国家美术馆藏品的影响”这一议题展开科学研究。但直到1934年,相关的科研部门才得以建立,其初衷是为画作的清理工作提供安全的技术建议。如今,该科研部仍在履行这一职能;在此基础上,科研部还为藏品的历史考证提供了一般性的技术研究。长期不断的技术研究工作已为近750年的绘画材料的发展和演进梳理了一套详尽的历史。不仅如此,该科研部还负责研究和监测环境情况,以及预测环境情况对画作的影响;在与保护部、摄制部的通力协作下,画作的技术成像得以出现。目前,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科研部已经成为研究老大师绘画领域内的佼佼者。
《色彩》:引言
人类历史中有很多色彩丰盈、令人赞叹不已的艺术作品。它们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不仅包括绘画,还有壁画、壁毯、建筑中的彩绘装饰、彩色雕塑、珐琅,以及各种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尤其喜欢用这些多彩的艺术品来装饰奢华的教堂和宫殿。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无论是在宗教还是非宗教的建筑中,我们都已经很少能够捕捉到这种艺术家对色彩的狂热,也无法重现当年的艺术巅峰。但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重新审视和解读,也许我们仍然可以顺着其中的蛛丝马迹来揭秘几个世纪以来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发展。
当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很多绘画作品都已经损毁、流失或者出于某种原因发生了改变,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现存的那些优秀作品看到不同时期不同颜料的兴起及使用情况,也可以看到历史上的色彩理论和实践的兴衰起伏,更可以看到长久以来艺术家们对作品的不断创新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本书中,英国国家美术馆以时间为轴收录了一系列绘画作品,细致地讲述了从中世纪末期由琴尼诺·琴尼尼提出的色彩体系到乔治·修拉总结的色彩理论。我们即将踏上一段有趣的艺术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将看到画家们以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对色彩的灵活运用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内心和身处的现实世界,有时还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