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儒钱穆评传(从无锡七房桥走出的文化大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君子儒钱穆评传(从无锡七房桥走出的文化大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66 3.7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育华

出版社凤凰

ISBN9787550611320

出版时间2011-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153042

上书时间2024-07-08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从无锡鸿山七房桥至台湾双溪河旁素书楼,作者以灵动和感性的行文带领读者缓缓走进历史门槛,进入理性的审视视野。周育华编著的《从无锡七房桥走出的文化大家:君子儒钱穆评传》表现了钱穆先生为学建树、育人传世、勤勉修学、珍重人伦、爱国爱家的精彩人生,真实地再现了“成就于大陆、创学于香港、终老于台湾、魂归于故乡”的钱穆先生,享誉君子儒——一个具备仁善和普世价值的一流的教育家和文化学者的风貌。

作者简介
周育华,女,常用笔名月光、云舒。196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从军二十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语语言文学专业,她深信最重要的学历来自试卷课堂之外的有品质的阅读习惯。曾任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日报评论部记者,现为文学版编辑、江苏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组”会员,擅长散文与评论。其创作的散文《海宁的两位悲情大家》获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秋雨绵绵》获江苏省报纸副刊作品一等奖.《率性江城》获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最佳城市散文奖”。曾发表过长篇报告文学《天鹅交响曲》。 《君子儒钱穆评传》为其第二部长篇文学著作。

目录
引言
卷一  鸿山·七房桥·素书堂
  武肃王与玉飞凤
  七房桥与素书堂
  在渔式之恩中自主成长
卷二  修学篇
  华山师奖赏《修学篇》
  顾师引路学韩愈
  未有一面之机缘获得勤勉精气神
  自求己阙,立志不违
  初涉世事,获交灵魂修缮师
  师生识贤向学的衣钵传承
  与有价值的人交流
卷三  礼乐人生
  不试,故艺
  以乐化人
  以乐交友
  礼乐心情内外兼修
卷四  君士之履
  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
  以“乐之”教学
  仁智勇相伴,不忧不惑不惧
  易事而难悦
  修己以敬,心悦诚服
  商教巨子家乡联袂
  享受生命乐趣
卷五  温情与敬意铸就《国史大纲》
  历史见证,也是友谊的倾情见证
  孕育与向导之责任
  接受多元,择善固执
  历史也可以是感性而文学的
卷六  立人,达人
  为教育而出发
  精神是富裕的
  这点损失微不足道
  新亚在艰困中,我不能离开
  指导开发那宝藏的人
  教育的长效功能
  事业非职业
  点石成金的手指
  人的深加工厂
  新亚师生人格的一部分
卷七  文化的选择
  破旧开新大堪惋惜
  政治工具,中华文化弘扬,孰小孰大?
  文化实在而不虚幻
  保持文化的独立与尊严
  儒家思想也有缺陷
  文化的正道与偏离
  文化需要对经济声援和扶持
  互相消融——互敬文化的先见之明
  中西文化相见而欢
  中国文化体现在每个人身上
  道不可被术掩盖
  文化的仁善
卷八  “文化”的胆略与智慧
  “文化”胜任者凤毛麟角
  宁失言,不肯失人
  行走在被接受吸引的强大气场里
卷九晚学尊朱
  特别鉴赏理气论、心性论
  关于新道统’
  并举四书开先河
  回归心灵家园
  永久停靠于“无锡七房桥”
卷十岁月无情人有情
  “演讲”奇缘因祸得福
  崇敬爱戴,孩子般精心照顾
  西山一日记
  父爱缺失由母爱浓情弥补
  感谢继母理解父亲
  叔侄情谊
  父女于台湾相伴一月
  总有几天阴雨气候
  时代的缺憾缱绻的情怀
后记
附一:钱穆先生简要年表
附二:《钱宾四先生全集》总目录

内容摘要
 周育华编著的《从无锡七房桥走出的文化大家:君子儒钱穆评传》通篇以“君子儒”为引路明灯,对钱穆先生于教育路铺引的文化大道全程访迹问踪,作者凭借开阔的视野与臆,以颇具阅读悦感的纪实报告文学手法,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一能总括钱穆先生教学旨趣的这四个孔门教学总纲目,溶于生动感性丰富的故事中,给读者呈现了一位温暖可亲的君子儒形象。

精彩内容
 武肃王与玉飞凤公元10世纪钱锡在杭州治城时,他只关注湖水的清浊、民众的福祉,而不惜放低政治的名号、军事的意气,在钱塘江口降伏了大海对这座城的生态威胁,被人们称为“海龙王”。接着他又疏浚了西湖、太湖、南湖和鉴湖。只要历史良知显现,这位立足民生与环境的吴越王不该被人们忘记。杭州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与造福的责任担当,在血脉中没有停止过流淌,时隔34代的嫡孙钱穆也绵延了这种立足文化本位,立足“达则兼善天下”的文化秉性。
吴越文化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变,成为一种深刻历史记忆,熔铸着先贤精神和浓郁的地域文化。在历史取舍中,吴文化主要是接受了周文化的深厚影响,很大原因是在圣教孔子的导向下。孔子极其仰慕与推崇周文化精神,他“习儒业深佩周公所得”,钱穆又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情有独钟一脉所承。无怪中庸有日:“道不远人”,孔子还说:道路只有两条,行仁与不行仁罢了。所以大道源头的真理信仰、灵魂元气,必然是简单而又朴素的,人类道德,都会是,仁义礼智,“九九归一”。
玉飞凤,随着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鸿山墓群的挖掘出土,一度成为图案主角,毫无悬念于2008年被推为无锡市徽标。图腾玄鸟、展翅凤凰糅合成的独特造型,充满着韵律和动感,无锡鸿山的玉飞凤,就以这样的形象闪亮出土,它是人和人伦的美丽化身。有人说:“美”是一种比“德”更深刻、更具终极性的东西。
2500年问一直静静地躺在这方土地里的玉飞凤,恰恰正与国学宗师、文化大家钱穆生根于同一故乡,同一土壤,虽然时间相隔久远,但有过数十年时光的重合,且相距的空间就近在咫尺方圆里,这不能不令人寻思……在鸿声毗邻的三个村子半个世纪里就呈现了七位院士,七位人类学科最高殿堂中的精英。
“院士”其本身是社会化的一个成功坐标,在此坐标之下,有着更为丰富的精神与品质,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哲学教授周国平说:人生的第一目标是优秀而不是成功,成功只是优秀的副产品。钱穆与其他六位院士,定是首先让自己具备了优秀品质,如玉飞凤至善至美的形象化身所具备的品质一样。1895年7月30日,文化教育泰斗钱穆,于江苏无锡鸿声啸傲泾七房桥村诞生了。比起宇宙无穷的时空,数十年只是短暂一瞬,他们就在这一瞬中,选择了咫尺方网的精神观照与守望……吴文化研究会有人士作出这样的分析:内在自觉并超越自我的勇敢探索精神,成为吴地人一种执意进取的永动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崇文重教的文化理念深深融人了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结构与民俗民风之中。这正是吴地文化的优秀品质。
无锡孕育和送出了钱穆这样的国学文化大家,是玉飞凤的观照和预言?还是吴地优秀文化千年积淀的结果?有待我们追寻……七房桥与素书堂
七房桥名的由来,始于吴越王后迁锡湖头的18世祖。距今约1400年,钱穆18世祖钱正德生下七子,在啸傲泾上分建七宅,骈连于东西一线这条啸傲泾小河边,七家墙门宅第连成一片蔚为壮观,泾东千步许有一小桥,“房”“桥”皆备,互为见证,七房与小桥成了“七房桥”名字的实景展出,被一代代后人朗朗上口地印证呼唤。其实人们心中都明白,祖先七房所
生活浸润的地方无处不是“七房桥”。随着人丁的兴旺衰落变更,钱氏聚族而居已有多个村落,但唯有这里,可以嘹望升腾过钱穆祖先的灯火炊烟,可以找寻文化大家幼年留下的音容足迹,“七房桥”,已成为国学思想童年摇篮的一个代号,没有理由不流传至今,并会代代呼唤下去。现在又有渔业村、友联村加盟
于“七房桥”,与原来的七房桥一起合称“七房桥村”。
七房初时的兴旺程度,超乎想像,沿啸傲泾七房宅的南北两侧多为良田,每房拥有良田一万亩以上。
桥北有一小村,是七房桥的公仆居所。泾西约五百步又一桥,名丁家桥,桥北有丁家村,是七房桥的乐户,从明代便沿袭下来,世代演习昆曲锣鼓,歌唱吹打,每一房有喜庆,乐户全数集于宅前大场内演奏。直到钱穆儿时,还吹拂到七房桥乐户那悠久温良的乐风。
钱氏七房桥直至钱穆的曾祖父的爷爷这辈,家境仍然宽绰有余,供养上学自不用说,钱邵霖很会读书,考中贡生进到江南贡院深造。1841年他的第一个玄孙、也就是钱穆父亲的长兄一出世,钱家便有了划时代意义的“五世同堂”,而获得了道光皇帝的嘉奖,被赠予“五世同堂”匾额,世代悬挂于大门,第二进厅堂为鸿议堂、第三进为素书堂。
1763年,五世同堂的第一先祖、列29世祖钱邵霖,凭着对先祖怀义济世的理解,开办了怀海义庄,划地有200亩,到道光年间就达900亩。七房桥前后共办有三个义庄,另还有清芬堂义庄和宏远堂义庄。义庄虽然是建立在血缘纽带上的家族救济,但从属戚中延伸出去的接济范围并不算小,鳏寡孤独藉以远离贫困死亡、获资求学进取,意义非属寻常。P8-P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