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娱之外:明末清初文士以画治生研究
  • 自娱之外:明末清初文士以画治生研究
  • 自娱之外:明末清初文士以画治生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娱之外:明末清初文士以画治生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1.83 4.8折 8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丁|

出版社文化艺术

ISBN9787503975431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线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32074541

上书时间2024-07-0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丁,女,山西代县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艺术评论》期刊编辑。本科到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研究,尤其侧重于明清艺术社会史与艺术观念,对文士以画治生问题有长期关注。多篇论文见刊于《文艺理论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中国美术研究》等核心刊物。

目录
目录
绪 论 / 001

第一章 为什么是明末清初:历史脉络中的文士以画治生现象 / 027
第一节 明代之前文士以画治生的历史演变   /    030
第二节 明至清初文士以画治生现象的新变   /    049

第二章 群体变迁与观念转移:文士以画治生的主体成因 / 079
第一节 “士失其业”:明末文士阶层的历史境遇 / 082
第二节 绘画风气的流行与画家“布衣化” / 098
第三节 绘画如何进入治生视野:文士治生观念的变动 / 115

第三章 “奢僭”与“重名”:文士以画治生的社会空间 / 133
第一节 尚“奢”之风与治生空间的拓展 / 136
第二节 身份感觉失衡的社会与绘画消费 / 147
第三节 重“名”的社会:文士以画治生的特殊空间 / 158
第四节 具体情境的观察:祝寿场合的文士以画治生活动 / 172

第四章 身份与焦虑:文士以画治生的心态析论 / 183
第一节 业余与职业:身份焦虑的历史理路与现实语境 / 186
第二节 “我非画工”与“隐于画”:文士的身份意识与治生心态 / 201
 第三节 避世与交接:易代之际文士以画治生的特殊焦虑 / 215
余 论 如何理解明末清初文士以画治生的职业性 / 225

第五章 文士以画治生对创作的影响 / 239
第一节 谁在影响创作:以画治生与艺术趣味的雅俗之辨 / 242
第二节   作品之重复与文士的治生策略   /    256
第三节   质量之参差与以画治生的流弊   /    267

结 语 / 281
参考文献  / 288
后 记 / 317

内容摘要
本书是对文士绘画相关经济行为的探讨,主要是从文士治生的视域内展开的。从“治生”的角度来讨论文士卖画,实际上意味着对于治生主体即文士群体的重视。透过以画治生这一现象,本书更关注的是明末清初文士的历史境遇,他们的所思所感、策略选择、心态焦虑,都在“卖画”一事中有所体现,而他们的体验与应对方式又进一步塑造了此一时期文士以画治生的特殊形态。

主编推荐
1.本书可作为研究明清文人经济生活的具体案例,对古代经济史或社会生活史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2.通过作者对明清文人心态转变的分析,可以看到文人群体处于社会底层的真实状况,对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文艺作品具有辅助作用。

精彩内容
后记对明代文人卖画现象的关注,始于读博期间的史料阅读,也受到个人生活经验的影响,其间经历了方法视角的摇摆、对象范围的选取等多方面探索,最终呈现为现在的书稿。在出版过程中,书名又增加了“自娱之外”四字,或许可以更好地凸显其中的问题意识。但“之外”并不意味着“自娱”和“卖画”的对立,这也是我想要特别说明的部分。这一研究试图在文人绘画自娱遣兴的主流观念之外,探求创作的其他可能语境,但自娱和治生并非简单对立,实际历史情境要复杂得多。比如,自娱式创作的作品也可能在稍后被用来应酬或者售卖,这一过程中,自娱作为创作情境和之后的售卖并不冲突;而应酬语境的绘画也完全可以是愉快的,索画人可能对画家有足够的耐心和尊重,画家能够“十日一石、五日一水”,待兴来方落笔,其创作状态与自娱并无太大差异。所以,如果说全书有何秉持始终的准则,那大概就是对问题复杂性的保留与呈现。相较于清晰的、简单的、稳定的答案,复杂、 模糊甚至随机可能更贴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穿越浩繁的史料,治生主体成为写作的主要出发点和着力点。交稿之时,读到了王瑞来先生的《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其中有专章讨论黄公望所折射的时代变动,论及文人主体在变动中“从事多种职业”的境况。他所言 宋元“士人走向民间”的趋势,在明清更为明显,而文士以画治生正是这种时代气候变化的表征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士到底因何售画?其心态如何?如何处理以画治生可能带来的多种矛盾,又如何展开自我言说?探寻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在历史资料中反复穿梭固然是必要的和基础的工作,现实生活中以手工“治生”的经验亦有一定帮助。依托线上店铺,业余手工爱好也成为“治生”途径;作为非常业余的店主,我也体验了与顾客“交手”的酸甜苦辣——这一经验固然有局限,但对研究中理解主体心态和治生活动的复杂性仍然是有帮助的。
付梓在即,书稿仍有许多让人忐忑的缺憾,限于学力和时间,部分讨论有未能尽题之憾,很多潜在议题都未能展开。文士以画治生是典型的跨学科话题,处于美术史、社会史、文艺理论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地带,这也为此一话题赋予了丰富的延伸向度:从社会经济史细节出发,可以深入治生活动的细枝末节,通向文人生活的“微观史”研究;从美术史切入,既可以丰富对创作情境的认识,也可以增进对作品、画家以及美术史本身书写立场的理解;而在艺术理论的学科观照中,这一话题也可以沟通理论与实践,在看似“形而上”的美学观念与治生的社会史现实之间搭建桥梁,提供多重阐释路径。跨学科特点打开了很大的研究空间,但其间的很多课题,并非书稿目前的篇幅所能囊括,暂且留待日后再作探索。
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们,尤其是导师龚鹏程教授和王岳川教授,不仅督促我养成严谨的研究习惯,而且鼓励我追随研究兴趣、自由探索,在我困惑犹豫之时指点迷津;正是燕园里的这些长者,让我见到了生命的大美境界,确定了值 得追求的志业。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包容,分担了许多压力,没有你们,书稿便不可能完成;尤其感谢父亲给我人生的第一本书题写书名。感谢我的朋友们,你们不仅给了我许多学术灵感,还给了我满血复活的勇气。最后,特别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叶茹飞老师和廖小芳老师,同为编辑,深知其中不易,感谢两位老师在出版过程中的辛苦付出,你们是我编辑工作的榜样。
2023年10月于展春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