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64 3.4折 58 全新

库存29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昆仑

出版社中国地图

ISBN9787520426350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764125

上书时间2024-07-0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姚昆仑,男,湘西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大连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现就职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出版著作《走近袁隆平》《王永志:搏击苍穹》《科学技术奖励综论》《光盈大地炽心玉质——涂光炽传》《道破天机》《文物探秘》等;发表论文40余篇;作品获“五个一工程”提名奖、第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奖创新奖。

目录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少年的情怀
1.神州嘉禾秀
2.“二毛”趣事
3.少年立志
4.博中忆趣
5.游泳健将
6.跨进“农门”
第二章  禁区拓荒者
1.大学生涯
2.“月光花红薯”的困惑
3.“影印杂志”的启发
4.灾难真情
5.梦中“奇稻”
6.杂交优势
7.触及禁区
8.携手前行
9.筚路蓝缕
10.不凡佳作
第三章  冲刺三系稻
1.三系思路
2.“5·18”事件
3.慧眼识珠
4.远缘杂交
5.激励的力量
6.假禾“野败”
7.南繁凯歌
8.东方魔稻
9.绿染神州
10.锦上添花
第四章  攻克两系关
1.擘画新蓝图
2.首席专家
3.安农S-1
4.良种、良法、良人
5.闯关成功
6.续写新篇
第五章  征战超级稻
1.奏响第三部曲
2.水稻育种优势
3.超级稻模型
4.实现一期目标
5.提前定格二期目标
6.新的突破:亩产900公斤
7.启动第四期攻关
第六章  创新无止境
1.创新要走在前列
2.求优质争高产
3.绘制水稻基因图谱
4.八大发现
5.善于多学科结合
6.“一系法”设想
第七章  大智启心扉
1.成功四要素
2.科研的“形”与“神”
3.把论文写在稻田里
4.秀出班行
5.发扬种子精神
6.激励人才成长
第八章  情爱盈天地
1.农民贴心人
2.重情重义的科学家
3.生活乐天派
4.雅称“刚果布”
5.家和事业兴
6.华诞谢母恩
7.艺术情缘
8.畅谈人生
第九章  享誉国内外
1.“杂交水稻之父”
2.花开美利坚
3.稻香东南亚
4.走进非洲
5.杂交水稻外交
6.感动中国
7.驰誉世界
8.名镶太空
第十章  壮志酬未来
1.难忘的关怀
2.笑谈致富经
3.做好产业化
4.“种三产四”工程
5.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6.畅想“人造食物”
7.永不止息
附录
附录1  论文和报告选
附录2  获重大奖项年表
附录3  活动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作者以大量的一手采访资料、水稻种植史料和杂交水稻知识为铺垫,突出反映了袁隆平的超人魄力、求是精神、创新方法、人生哲理和高尚情操。本书带你走进袁隆平的世界,了解大师独特的成长经历,体味理性的阳光和科研的韵律,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真情。本书是公众近距离了解袁隆平,触摸杂交水稻研究脉络,感受我国科技进步的难得读本。

精彩内容
第一章少年的情怀
1.神州嘉禾秀
民以食为天,稻为粮中宝。中华民族早在1万多年前就已把野生水稻培育成普通栽培稻,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养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世界60多亿人口。
驯养动物、种植作物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杰作。正是那1万多年前开始的第一次农业革命,人类摆脱了采集狩猎、茹毛饮血的时代。
水稻是大自然赐予的神奇植物,它的驯化、栽培,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与水稻有不解之缘,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随着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水稻成了中国和世界上大部分人不可或缺的食物。
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源期、确立期、扩展期、兴盛期几个阶段。起源期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确立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扩展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器石器并用时代,兴盛期相当于青铜时代。在我国远古的传说中,认为“黄帝始蒸谷为饭”,而“益”是种稻技术的传播者,《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即派遣“益”在低湿地区领导发展水稻生产。根据《史记·秦本纪》考证“益”即伯益,又作“大费”,“费”字是“秜”字的变形,也就是野生稻。因此,后人认为大费及其先人是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创始人。从传说来看,大费所居住的苏北等地乃是古代野生稻分布较广的潮湿多水之地;大费所处的时间为距今7500~8000年的唐尧时代。据此可以判定,现在种植的常规稻,应该是先民们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从野生稻渐渐培育而来的。
“稻”字在3200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比印度“阿阎婆吠陀”诗中见到的“稻”字要早几百年,此外,水稻还有“穞”“稆”“秜”等称谓。我国《诗经》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黍稷稻粱,农夫之庆”的句子;周朝的《周礼·夏官·职方氏》则有“其谷宜稻麦”的记载。文献记载表明,自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起,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已种植水稻;在我国南方,水稻很早以前就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了。
水稻的驯化、栽培,对人类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关于水稻起源、驯化过程的研究及驯化基因的鉴定分析,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亚洲栽培稻是由亚洲的野生稻驯化而来,然而,亚洲栽培稻最早起源于哪里?是中国,还是东南亚、南亚,或是其他地区?事实证明,我国是稻作起源地,它具备了发现最古老的栽培稻、发现栽培稻的野生祖先种、发现古人类的稻作生产工具的3项条件。我国考古发掘提供的证据像闪亮的珍珠,把中国稻作文化的历史很流畅地串了起来:江西仙人洞出土的稻作遗存,距今约14000年,仙人洞附近的吊桶环遗址还有打谷场遗迹,为目前水稻起源的最早佐证,引起国际考古界和农学界轰动。
广东英德牛栏洞发掘出人工栽培水稻的硅质体,经测定,为原始人工栽培稻谷谷壳化石,距今有12000年的历史。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大量碳化稻壳,据放射性碳-14断代,距今9000多年;最早的栽培稻实物是在湖南澧县彭头山。
裴李岗、贾湖类型文化发现的栽培稻。经放射性碳-14测定,该遗址的年代距今为7000~8000年。
浙江桐乡市罗家角村遗址出土的稻谷为籼粳混合稻谷,经放射性碳-14测定,距今有7000年以上。
河姆渡遗址出土人工栽培稻遗物,包含籼稻和粳稻,距今5000~7000年。
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存中,发现了5000年前的稻谷遗迹。
……这些稻谷遗存,散落在大江南北,勾画出中国水稻发展的轮廓。专家们从稻作遗存、野生稻的分布等多方面,足以证明我国是世界水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外在栽培稻的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一些曲解,一些学者认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否认中国为栽培稻的起源地。可资料显示,从印度出土的最早稻谷遗存,距今不过8000年左右;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韩国等地出土的最早稻谷实物,距今不过4000年左右。从语言来看,日本称稻谷为“谷米”及“禾”;泰国、缅甸、越南等地,也把稻谷称为“谷”,都是依照中国语言的发音。
无疑,中国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湖广熟,天下足”,长江中游“两湖”地区成为稻作的起源地,有其古地理背景。该地区处于亚热带南部,气候条件适宜于野生稻和栽培稻的生长。
作为水稻的故乡和主产国,中国人对水稻种植有着极好的天赋。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就记载了先民种植的优良稻谷“得时之稻,大本而茎葆,长秱疏穖,穗如马尾,大粒无芒,抟米而薄糠,舂之易而食之香”;汉代的崔寔在《四民月令》中指出“三月多种沆稻”;《水经注》则记载了我国的“两熟稻”;……岁月沧桑,中国的一代代科学家推动了中国的农学成为国粹,在水稻种植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
时间进入了20世纪,中国人还能主宰水稻发展的沉浮吗?答案是肯定的,人才辈出的中国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20世纪50年代,广东黄耀祥研究员先用“矮仔粘”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择,从中选出性状比较优良“矮仔粘4号”,1959年育成了中国第一个矮秆籼稻品种“广场矮”。“广场矮”比国际水稻研究所1966年育成的、被称为“奇迹稻”的“IR8号”早7年,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水稻倒伏减产问题,大面积亩产由过去的25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400公斤,一举改变了广东等南方地区的早稻低产面貌。
创新洪流滚滚,科技魅力频现。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发现水稻具有杂交优势,开始了杂交水稻的攻关。1973年,袁隆平率先实现了“三系杂交水稻”的配套,使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产,掀起了种植杂交水稻的新的稻作革命,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作为这一鸿篇巨制的开创者袁隆平,被中国人称为“当代神农”,被外国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