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文学理论批评卷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文学理论批评卷上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1.77 4.6折 1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畅广元//段建军|总主编:贾平凹//蒋惠莉

出版社陕西人民

ISBN9787224114669

出版时间2015-0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3237575

上书时间2024-07-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上:文学理论
  柳青·谈典型
  杜鹏程·《保卫延安》的写作及其他
  王汶石·漫谈构思
  魏钢焰·创作——心灵震撼的记载
  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节选)
  陈忠实·我的剥离之十一
  贾平凹·《带灯》后记
  高建群·《统万城》序歌
  冯积岐·一家之言
  程海·创作断想录
  胡采·从生活到艺术(节选)
  薛瑞生·论典型的个性化道路及其他
  赵小雷·形象结构的意义生成及其阐释学
  苏仲乐·文学经典发生学初探
  裴亚莉·虚构、现代小说的精神和金圣叹的小说观念(节选)
  阎庆生·孙犁与中国传统美学关系之整体观
  吴进·柳青的文学史意义
  仵埂·小说的伦理精神
  田刚·毛泽东与鲁迅:“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赵学勇·天地之宽与女性解放
  王荣·论《王贵与李香香》的版本变迁与文本修改
  李西建·多元知识构型与批评范式的创造
  屈雅君·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
  李震·《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谷鹏飞·文艺学与美学的现代分离:问题、过程、反思
  陈越·领导权与“高级文化”
  赵文·伊格尔顿为什么是对的
  尤西林·中国文学理论元理论百年嬗变
  张俊·理解文学理论
下:文学批评
  郑伯奇·农民诗人王老九和他的诗
  王愚·气度恢宏与意境深邃
  刘建军·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
  姚虹·写和读,都是为了战斗!
  萧云儒·路遥的意识世界(论纲)
  王仲生·《白鹿原》:民族秘史的叩询和构筑
  费秉勋·贾平凹与中国古代文化及美学
  董子竹·成功地解剖特定时代的民族心态
  李星·论“农裔城籍”作家的心理世界
  赵俊贤·执着探求的小说艺术家
  张华·《三秦花边文苑》序言
  周健·举起“民族新文艺”的旗帜
  孙豹隐·“谋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薛迪之·评《白鹿原》的可读性
  陈孝英·论王蒙小说的幽默风格
  李建民·关于青年题材的创作
  刘建勋·周文与延安文艺大众化
  王富仁·《废都》漫议
  任广田·陕西地区现代文学发展概述
  冯肖华·劲旅的换代与强势的消长
  李继凯·论秦地小说作家的废土废都心态
  马一夫·《人生》《平凡的世界》的原型及其他
  韩鲁华·中国经验的中国式叙写
  赵德利·家族小说的搁浅与展望
  邢小利·陈忠实的创作道路与文学地位
  李文·批评是缄默的
  李国平·批评的命运与批评家的品格
  常智奇·文化在白鹿精魂中的光色
  沈奇·诗心、诗体与汉语诗性
  张志春·审美勘探
  龙云·过去的故事:叶广芩家族系列小说
  刘应争·《白鹿原》与乡绅社会的衰落
  杨乐生·西北有高楼
  周燕芬·当代陕西长篇小说的代际衍变与艺术贡献
  炜评·批评人格的自渎与自救
  穆涛·散文观察
  张艳茜·对“根性”的痛切关注
  梁向阳·“大散文”:意象阔远的散文天地
  邰科祥·“意境叙事”的实验及其成功范例
  冯希哲·杨柳列岸风香透
  孔明·梦读《白鹿原》
  姜彩燕·《古炉》中的疾病叙事与伦理诉求
  高俊林·一位文坛旁观者看陕西作家
  赵林·地方知识与文化形构
  韩蕊·《古炉》的视角和超越
  孙新峰·三个人的文学风景
  杨辉·小说的智慧与余华的经验

内容摘要
 2014年是陕西省作家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年,为祝贺这一盛事、全方位地展示陕西文学创作60年来的辉煌成就、反映当代陕西文学优秀成果,在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项目的支持下,省作协联合我社倾力打造了《陕西文学60年作品选》。畅广元、段建军、贾平凹、蒋惠莉主编的《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文学理论批评卷上下)》选编在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彰显时代特色的文学评论精品之作,系统回顾和总结了60年来陕西作家在文学评论创作领域的成就。

精彩内容
 也正因为作家们处在大时代冲撞下的陕西,在这块历史悠久和地处内陆的环境中,变革热浪不会像东南沿海那样时时掀起排天大潮,但却会引起更强的触动和更深的引爆,过去单纯从政治的角度、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考虑,顶多只能从表面上看出先进与落后、革命干劲与安于现状的两极反差。现在从广阔的文化视角来看,不得不考虑这块土地上(绝大多数是耕读传家的农民和农村小知识分子)人们文化心理结构中沉积的历史负荷,以及在变革时代重新组合时所经历的曲折和痛苦。这也许并不仅仅是陕西地区作家的考虑,但却是陕西地区作家最早注意到并且感受较深的层面。以陕西1987年的长篇来看,由于陕西作家对自己生息的这块土地,对这块土地上的最底层的人民,十分熟悉而又心心相印,有时凭直感就能体味到普通人民最隐曲的心理活动,因此他们在自己作品里一
旦放开了视野,不再执着于从政治、伦理角度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加以判断,往往会设身处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貌似憨厚的农民心理上激起的微妙而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像《浮躁》中那些刻意求变而又变革无术的人们身上,他们(包括金狗、雷大空等)在改革大潮中无不想以自己的所作所为闯出一条新路,但依附于小农经济的传统文化意识,在他们周围组成无形的网络,在他们心中也形成无法超越的路障,于是他们躁动不安,他们备受坎坷,甚至动用为他们不齿的手段去行动。即使在《平凡的世界》中,当孙氏兄弟分道扬镳时,在他们兄弟二人的心中掀起的波澜,也无妨看作是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差异。孙少安的身上带着更多的农村青年的印记,但他终于不安分于在土地上的劳动,冒着风险烧窑和承包砖厂,对于一个世世代代把自己的命运和土地死死联结在一起的老实农民来说,这种抉择引起的心理嬗变,确实是来之不易。孙少平走出农村,走进矿山,一步步遨游在知识的领地上,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但他没有完全脱掉农村生活给他的滋养,包括他那不低头、不懦弱的品格,也更多依赖于幼年农村贫困生活的锻炼。当然,也还有其他一些作品,像《眼
角眉梢都是恨》《骚动》对农村青年男女爱情心理的探索,正因为其中蕴含的是浓郁的农村文化气氛,而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爱情心理的抽样取证,就显得深沉多了。甚至在那些并不是表现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里,包括一些历史长篇小说,因为多少触及文化心理的衍变,也有别于单纯以故事情节取胜的传奇小说。
因此,可以说,1987年陕西长篇小说的涌现,和全国小说发展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然而它又有着它自己的特点,其中特别是立足于自身生息于斯的土地和人民,以此为基点扩展思维空间,既不脱离这样一
个母体,又尽力探求变化的踪迹,着重于展示农村最
基层、最普通的人民心理结构痛苦的裂变与曲折的组合,在全国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占有自己应有的位置,是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然而,统观1987年陕西长篇小说的态势,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许并非只是陕西长篇小说创作中有,在当前较为大量涌现的长篇小说创作中也有,甚至有更突出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提出来做一点探讨引起人们的注意,也许意义更大一点儿。
不久以前,不少报刊针对当前长篇小说创作的态
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其中不少见解是相当精辟的,当然有些观点也不一定能得到多数人的同意,但是,评论家们能注意到这个方面,补足过去长篇小说理论探讨的薄弱,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众多的意见中,几乎都提到长篇小说的包容量的问题,虽然有的是指内容的涵盖面,有的是指情感的丰富性,有的是指结构的多重层面,但长篇异于中短篇,似乎不能单从篇幅的大小去衡量,而要从内容的丰富与复杂,以及随之而来的形式的多样与变化来加以区分,似乎是可以得到较多的评论家、作家的认可。
不过,仔细思索,内容的丰富与复杂,究竟怎样去理解呢?是容纳的生活现象愈丰富愈好,是触及生
活的矛盾愈复杂愈好,还是能通过众多的生活现象捕捉住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关键,通过个别的特色鲜明的艺术形象折射出一定时代心理的主要趋向?这些,似乎还需要做一点认真的辨析。如果是前者,那就会出现一种情况:罗列的生活场景越多,对这些生活场景巨细不遗地加以摹写,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习俗面面俱到,长篇小说的容量就越大,越有意义。
P486-48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