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死病下的日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黑死病下的日常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8.73 3.7折 78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约瑟夫·P.伯恩|责编:张晶|译者:欧阳瑾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ISBN9787552040142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1702760

上书时间2024-07-04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致谢
年表
引言
第一章  在医学院
  中世纪的健康与疾病理论
  中世纪的医学教育
  中世纪的瘟疫理论
  近代早期的医学教育
  近代初期的瘟疫理论
第二章  在诊所
  形形色色的医者
  社会中的内科医生
  医学防护(预防)
  诊断瘟疫
  治疗方法
第三章  在家里应对鼠疫
  家庭: 结构与功能
  家人亡故
  鼠疫侵袭家庭
第四章  在教堂与教堂墓地
  教会与社会
  教堂
  葬礼
  坟墓、掘墓人与安葬
  宗教艺术与仪式
第五章  在主教座堂与修道院
  主教与瘟疫
  中世纪神职人员的问题
  黑死病与修道院
第六章  在传染病院
  封闭措施
  医院
  茅屋与小木屋
  传染病院
第七章  在市政厅
  欧洲城市的管理
  鼠疫对管治的影响
  市政当局对疫情的普遍反应
  应对鼠疫的立法
  瘟疫之后
第八章  在欧洲的大街小巷
  城市街道
  道路与旅行
第九章  在书店与戏院
  医学文献与瘟疫
  中世纪的通俗文学与瘟疫
  近代初期的通俗出版物
  瘟疫与英国的戏剧
第十章  在村落与庄园
  乡村地区的瘟疫

内容摘要
1348年,死神挥动镰刀,整个欧洲笼罩在黑死病的阴影下,学校停课、教堂关门、店铺废弃、邻里远迁、建筑停工……街道上不再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摊贩们的叫卖声变成了尸体搬运工们粗声粗气的吆喝,堆满了尸体和濒死之人的马车嘎吱嘎吱地提醒着所有人死亡的迫近。人们蓦然发现,自己所
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但受到了疾病的威胁,而且永远被疾病改变了。
但生活还在继续,在医学院、诊所、家庭、教堂、修道院、传染病院、市政厅以及其他的日常生
活场景中,依旧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生命力,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都在挣扎着适应这个特殊的时代。回溯这段不同寻常的日常,我们会发现:“如果说历史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人类总能战胜自然和人类自身各种邪恶冲动带来的威胁。”

精彩内容
无论人们曾经多么强烈地想要相信瘟疫源自上帝的烈怒、天体的合相或者污浊的空气,但他们都决定迅速行动起来,仿佛瘟
疫是在人与人之间或者通过“受感染”的物品直接传播一样。在《十日谈》一书中,薄伽丘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说有头猪在一名染疫死者的衣物中拱来拱去觅食,然后很快就染病死了。当时的人认为,接触[touch,它是“传染”(contagion)一词的由来]、呼吸、体味,甚至是所谓人们眼中发出的光线,都会传播这种疾病。人们逃离的时候,不但是避开了污浊的空气,也是逃离了身边有可能让他们“染上”鼠疫的病人。1348年和1349年,薄伽丘和其他许多作家都评论过父母遗弃子女、兄弟相弃等诸如此类的现象——这显然是一
种道德沦丧,但在人们确实有可能感染疾病的时候,也是一种谨慎的自我保护行为。市政当局往往会慢慢地将这种理论的含义变成官方举措,可一旦这么做了,当局就会用一种常常看上去很不人道的野蛮态度行事。第一步就是把病人隔离在自己的家里,然后就是将那些有可能已经染病的人隔离起来。
官员们最终还扩大了“封闭”的范围,给患者兴建了特殊的住处;这种住所常常不过是位于城墙之外的棚屋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局接管了一些更大的场所,比如医院和修道院,将它们用作鼠疫医院。
最后,一些较大的城市兴建了专门的“传染病院”,用于收治患者和隔离潜在的感染者。到了17世纪中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