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媒体侵权问题研究--新闻媒体侵权的判定抗辩与救济/民商法论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闻媒体侵权问题研究--新闻媒体侵权的判定抗辩与救济/民商法论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45 5.1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海涌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26339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2624784

上书时间2024-07-0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新闻媒体侵权问题研究——新闻媒体侵权的判定抗辩与救济》对新闻媒体侵权的认定、抗辩理由和救济措施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表达自由与限制、偷录偷拍的合法性界限、政府机关是否有名誉权、商业诽谤、网络空间的隐私权、真实性抗辩、公正评论抗辩、特许权抗辩、重复传播者的责任、新闻记者拒绝作证的特权、非物质救济等。本书由于海涌等著。

作者简介
于海涌,男,汉族,1969年6月生,安徽省淮北市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法律风险管理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民商法学会常务副会长。1991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北京大学民商法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商法博士学位(师从梁慧星教授),2004年在中国政法大学从事民商法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江平教授)。先后到瑞士比较法研究所、纽约大学、美国天普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大学从事学术访问。主持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在国家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个人专著4部:《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论不动产登记》、《绝对物权行为理论和物权法律制度研究》、《英美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在中国的本土化》。其中《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于2005年获中国法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国家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论不动产登记》于2009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0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2年12月获得钱端升优秀科研成果奖。

目录
导论
第一编  新闻媒体的表达自由及其限制
第一章  新闻媒体的表达自由
第一节  媒体与表达自由
第二节  平面媒体的表达自由
第三节  电子媒体的表达自由
第四节  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
第五节  表达自由的保护级别
第二章  新闻媒体表达自由的限制
第一节  限制表达自由的依据
第二节  限制表达自由的目的
第三节  限制表达自由的原则
第四节  限制表达自由的方法

第二编  新闻媒体侵权的判定:原则与问题
第三章  判定新闻媒体侵权的归责原则
第一节  推定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二节  推定过错责任之例外:实际恶意
第四章  新闻暗访的合法性问题
第一节  新闻暗访的困境
第二节  新闻暗访困境的法律突破
第五章  政府机关名誉权的废除问题
第一节  政府机关名誉权诉讼的浪潮及成因
第二节  为什么必须废除政府机关的名誉权?
第三节  剥夺政府机关“名誉权”的后续解决机制
小结:政府机关的名誉权必须彻底废除
第六章  新闻机构的商业诽谤问题
第一节  新闻机构商业诽谤的特殊性和类型化
第二节  名誉诽谤与商业诽谤
第三节  单一传播规则和再次传播规则
第七章  群体组织的名誉权问题
第一节  非经济性质的群体组织原则上不得享有名誉权
第二节  群体组织的个人成员原则上不得提起诉讼
第三节  群体组织的规模较小:个人成员不得提起诉讼之例外(一)
第四节  陈述涉及群体组织的个人成员:个人成员不得提起诉讼之例外(二)
第五节  多因素考量理论:个人成员不得提起诉讼之例外(三)
第六节  我国群体组织名誉侵权规则的具体构建
第八章  网络空间的隐私权问题
第一节  个人隐私与个人数据
第二节  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模式

第三编  新闻媒体侵权的抗辩
第九章  真实性之抗辩
第一节  真实性抗辩的利益考量
第二节  真实性抗辩的适用规则
第十章  公正评论之抗辩
第一节  公正评论抗辩的适用规则
第二节  公正评论抗辩之分析检讨
第十一章  公众人物之抗辩
第一节  公众人物抗辩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公众人物抗辩中的利益考量
第三节  公众人物与私性人物的划分
第四节  实际恶意与一般疏忽
第十二章  特许权之抗辩
第一节  特许权抗辩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特许权抗辩在美国的适用
第三节  特许权抗辩在我国的适用

第四编  新闻媒体侵权的非物质救济
第十三章  连续报道
第一节  连续报道之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救济功能
第二节  连续报道的应用
第十四章  更正报道
第一节  更正报道的必要性
第二节  更正报道的制度构建
第十五章  申辩报道
第一节  申辩报道的合理性
第二节  申辩报道的制度构建
第十六章  行为保全:暂时停止侵害
第一节  行为保全的特征
第二节  行为保全的合理性
第三节  实质要件:最小限制原则
第十七章  道歉广告
第一节  赔礼道歉的现状困惑
第二节  区分道德上的赔礼道歉和法律上的赔礼道歉
第三节  道歉广告的适用
结语
第十八章  新闻记者的特权——拒绝作证
第一节  司法利益与新闻自由的冲突
第二节  记者在没有拒证特权情况下的利益状态分析
第三节  记者在享有拒证特权情况下的利益状态分析
第四节  我国新闻立法应确定新闻记者的拒证特权
第十九章  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分配
第一节  新闻机构
第二节  重复传播者
第三节  信息提供者
第二十章  新闻媒体侵权的立法思考
第一节  “新闻媒体侵权”肯定说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中没有“新闻媒体侵权”是一种遗憾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新闻法》迟迟没有出台,《民法通则》本来就挂一漏万,不可能对新闻侵权进行详细的规定,而《侵权责任法》也将新闻媒体侵权排除在类型化之外,如此一来,关于新闻媒体侵权留下了大量的灰色区域
,而这些灰色区域只能留给司法机关、新闻传媒和法学学者去逐渐摸索。目前我国关于新闻侵权制度的主要缺陷就在于立法设计简单粗糙,在司法审判中缺乏可操作性。相应地,在理论界我国缺乏对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深入研究,仅仅适用一般侵权行为的理论来解决新闻侵权这类特殊的侵权行为,这显然是不够的。
随着我国民法典的立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制定,新闻侵权的类型化问题开始逐渐受到法学界的关注。针对新闻媒体侵权的特殊性,《新闻媒体侵权问题研究——新闻媒体侵权的判定抗辩与救济》对新闻媒体侵权的认定、抗辩理由和救济措施进行系统的研究,《新闻媒体侵权问题研究——新闻媒体侵权的判定抗辩与救济》主要内容包括:表达自由与限制、偷录偷拍的合法性界限、政府机关是否有名誉权、商业诽谤、网络空间的隐私权、真实性抗辩、公正评论抗辩、特许权抗辩、重复传播者的责任、新闻记者拒绝作证的特权、非物质救济等。本书由于海涌等著。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