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之闲话(精)/副刊文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闲话之闲话(精)/副刊文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1 2.4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茅盾|编者:钟桂松|责编:李爽|总主编:李辉//王刘纯

出版社大象

ISBN9787571104061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0823463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6年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此外还发表了《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及一些散文随笔。主编《人民文学》和《译文》等刊物,撰写《夜读偶记》等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论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有《茅盾全集》行世。

目录
第一辑  新年展望
  “我的一九四一年”
  回忆是辛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
  回忆之类
  第七个“九一八”
  抗战中的第二个“双十”
  时间。换取了什么?
  悼佩弦先生
  新年展望
  蝙蝠
  女人与装饰
  聪明与矛盾
  团结精神
  说“独”
  针孔中的世界
  麻雀与灶虮
  变好和变坏
  战时读报感想
  针失败主义
  “知识分子”试论之一——正名篇
  “知识分子”试论之二——知识篇
  “烧尽了现存的卑污与狂暴”——祝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战利品
  忆五四青年
第二辑  读史偶得
  读史偶得
  保卫武汉的决心
  从“戏”说起
  “七七”
  退一步想?
  古不古
  关于青年问题的一二言
  又一种看法
  宣传和事实
  闲话“临大”
  论《论游击队》
  漫谈二则
  今日
  谈“逻辑”之类
  论“中性逻辑”
  “闲话”之闲话
  从数字说起
  少数民族
  从图表说起
  青年的模范——巴夫洛夫
  听说
  事实最雄辩
  科学与民主
  诺言与头颅
  中庸之道

内容摘要
 本书是在茅盾先生的孙子沈韦宁先生的支持下选编的。按大体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辑是“新年展望”;第二辑“读史偶得”;第三辑“偶然看到”。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参加共产党的革命作家和文学巨匠,茅盾在副刊上发表的文章,同样具有锐利、
进步、周全、严肃、逻辑性强等特色,他在副刊上发表的杂文性质的文章,革命性、文学性俱佳,是杂文的典范。

精彩内容
 “我的一九四一年”“我”有大小。“小我”应服从于“大我”,所以“我的一九四一年”不能成立。然“大我”实为“小我”之积,则是“我的一九四一年”似乎又可以成立。“我”既同时具备大小两重资格,所以一九四一年的“我”也就可以是“大我”的,同时又是“小我”的。
无论“大我”或“小我”,求进步是第一要义。时代是在不断地进步,不管人们主观上愿意或不愿意,“我”若不求进步,而陷于停滞,与时代的进步相形之下,就成了倒退,何况有意去开倒车?为求存在与发展,人类数千年来是在不断努力求进步,而且因有进步而得存在与发展,这是历史的真理。不过人类历史上也有误以倒退为求存在与发展之途径者,那原因在因小而忘大,结果非造成悲剧不可,此所以历史的进程常为曲线的而非直线的。个人的,就较为简单,委婉曲折以合于大道者,固然也不少,但多数是一直进,虽然其进也渐,或者是一直退,虽然也
表现为进一步退两步等复杂的形式。
求进步,应该以现实为出发点。必须了解现实,分析现实,批评现实,然后能从现实更进一步,然后这一“进”是更接近一步真理。反之,如果歪曲现实,模糊现实,粉饰现实,那结果就只有倒退,只有悲剧。至于想用一种“航空的姿势”“神会到全体”,那样架空的说法,既令人莫测高明,而且又武断“现实主义者”的“基本概念为立场”,那么,“航空”云者,恐怕只是在空中打磨旋,从其一点观之,彼虽自以为“进”,但以其全线而观,实在是“退”而已。这比显然的开倒车还要危险!
求进步的志愿相同,于是人群能团结,而团结且能巩固,是故空言团结,不如力求进步。因此,如果对于进步之内容与趋向发生了不同的意见时,公开的研究和讨论,倒是正所以为了团结。大家所以希望的所谓“民主精神”,进而言之,就是“自由研究,公开讨论”,所谓“科学精神”,要而言之,无非是“不盲从,不武断,重事实,戒蹈空”。然而倘使“民主”不被尊重,而“科学精神”也是无从发扬的。
“一九四一”将不得不是一个力求进步的年。因为国际国内的一切,都指出给我们:不进则是退,进则能生存与发展,退则不免于溃败死灭,小至个人,大则民族,都逃不出这条进化的公例!
(本篇最初发表于1941年1月1日《新蜀报·蜀道》)回忆是辛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
辛亥年的上半年,我在湖州府中学读书。校长是沈谱琴先生,但那半年,由钱念劬(恂)先生代理。放暑假以前,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剪辫运动也波及那个中学。同学之中剪去了两三对辫子。为什么是“对”呢?因为那时辫子的剪掉是两人一对以“你剪我也剪”的比赛或打赌的方式完成了的,所以不剪则已,剪必成对。
那时我们并未尝闻革命大义。中国革命运动史上的轰轰烈烈的几次失败的起义,我们都不知道。国文教员要是喜欢古文的,就教我们古文,喜欢骈体的,就教骈体。我们对于“国家大事”,实在知道得很少很少。但是对于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