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本体论--新媒体时代的理论转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论文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媒本体论--新媒体时代的理论转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论文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91 4.5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骋|总主编:曹顺庆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16178805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613924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骋,男,(1985—),文学博士。从2014年7月起,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主要从事新媒体、传媒文化、媒介哲学研究。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文坛》《编辑之友》《新闻界》等CSSCI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符号学一传媒学词典》《党委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务》等著作的撰写。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多项。

目录
导论  传媒转向与本体重建
  第一节  本体论及其演进
    一  何谓本体论
    二  本体论的演进: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传媒的转向:从工具到本体
    一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化生存
    二  前新媒体时代作为工具的传媒
    三  解释学的转向
    四  传媒的转向

上篇  “传媒本体论”何以可能
小引  从技术哲学到传媒文化
第一章  传媒本体论的溯源:技术哲学
  第一节  技术哲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古代到现代
    一  古代的技术哲学:古希腊和中世纪
    二  近代的技术哲学: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
    三  现代的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全面繁荣
  第二节  马克思:作为人的本质存在的技术
    一  技术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二  技术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  技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与解放
  第三节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
    一  现象学视野下的用具
    二  座架:技术的本质
    三  技术与人类的命运
  第四节  芒福德:技术与人性
    一  从“工具制造者”到“精神制造者”
    二  巨机器:单一技术的本质
    三  走向生活指向的技术
第二章  传媒本体论的建立:传媒哲学
  第一节  麦克卢汉从现象学那里继承了什么:一种基于“传媒哲学”的思考与展望
    一  “媒介即讯息”:一种本质直观的思维方法
    二  “媒介即人的延伸”与“冷热媒介”:一种主体间性关系中的媒介
    三  “重新部落化”和“地球村”:“生活世界”的回归
    四  余论:传媒哲学的兴起:以麦克卢汉为起点
  第二节  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
    一  消费社会与大众传媒
    二  本体的沦陷:解构实体世界,建构拟像世界
    三  虚无主义的泥潭:解构终极价值,建构世俗价值(符号价值)
    四  基础的坍塌:解构权利法制系统,建构消费符号系统
  第三节  大众传媒·互联网·公共领域:反思哈贝马斯的大众传媒观
    一  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界定
    二  大众传媒对公共领域的解构
    三  互联网对公共领域的重构
  第四节  “娱乐至死”还是“娱乐救亡”:对波兹曼传媒观的批判性解读
    一  波兹曼的预言
    二  文字印刷传播:拉开了“现代主义”的帷幕
    三  电视图像传播:敲开了“后现代主义”的大门
    四  书写时代的局限
    五  图像时代的意义
第三章  传媒本体论的延伸:传媒文化
  第一节  传媒文化:文化的传媒化与传媒的文化化
    一  何谓传媒文化
    二  文化的传媒化
    三  传媒的文化化
  第二节  各个传播学派对“传媒文化”的态度:以法兰克福学派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为例
    一  法兰克福学派与传媒文化
    二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传媒文化
  第三节  信息社会:信息本体论的建立
    一  “信息社会”概念的提出
    二  信息社会的本质:信息本体论
    三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  信息社会与人类未来的命运
  第四节  大数据时代:通向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
    一  大数据的定义及其特征
    二  大数据的应用
    三  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智慧城市

下篇  “传媒本体论”如何可能
小引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
第四章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哲学
  第一节  新媒体与中心的消解
    一  中心的消解
    二  新媒体对中心的消解
  第二节  新媒体与结构的颠覆
    一  结构的颠覆
    二  新媒体对结构的颠覆
  第三节  新媒体与基础的坍塌
    一  基础的坍塌
    二  新媒体对基础的解构
  第四节  新媒体与理性的陨落
    一  理性的陨落
    二  新媒体对理性的消解
第五章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文化
  第一节  新媒体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概述
    二  新媒体建构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二节  新媒体与大众文化
    一  “大众文化”概述
    二  新媒体建构大众文化
  第三节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
    一  “视觉文化”概述
    二  新媒体建构视觉文化
  第四节  新媒体与文化全球化
    一  “文化全球化”概述
    二  新媒体建构文化全球化
第六章  新媒体与后现代主义文艺形态
  第一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新闻:网络新闻的后现代性
    一  网络新闻的反本质主义
    二  网络新闻的反主体主义
    三  网络新闻的消费主义
  第二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性
    一  网络文学的界定
    二  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后现代性
    三  网络文学叙事方式的后现代性
    四  网络文学功能价值的后现代性
  第三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微电影的后现代性
    一  微电影叙事方式的后现代性
    二  微电影内容题材的后现代性
    三  微电影审美特征的后现代性
  第四节  新媒体与后现代语境下的游戏:网络游戏的后现代性
    一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消解实体性
    二  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消解主客体二元对立
    三  网络游戏的无限性:消解时空限制
结语  传媒学转向: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走向
    一  从“反思理性”到“反思传媒”
    二  从“人使用传媒”到“传媒使用人”
    三  “传媒学转向”对“语言学转向”的超越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传媒本体论是将传媒看成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中的非中性的本体,人和世界都围绕着传媒而建立起来,传媒决定人和世界的意义。张骋著的这本《传媒本体论--新媒体时代的理论转向》共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探讨了“传媒本体论”在逻辑上为什么成立。“传媒本体论”起源于“技术哲学”,建立的标志是“传媒哲学”的兴起,延伸的结果是“传媒文化”的出现;下篇论述了“传媒本体论”在现实中是如何实现的。“传媒本体论”只有在新媒体时代才能真正实现,因为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传媒化生存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传媒,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被传媒所决定。具体而言,“传媒本体论”在现实中的实现方式表现为“新媒体对后现代主义”的决定和建构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