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想播种者/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梦想播种者/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 2.4折 2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洪生

出版社武汉大学

ISBN9787307125261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3224541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霞光万道照我心,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记安徽肥东县陈集乡阳光小学校长陈万霞
深山红烛静静燃:只为那“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记木兰县东兴镇西二屯小学教师刘效忠
残臂写出幸福路:归来吧“隐形的翅膀”——记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马复兴

内容摘要
 洪生编著的《梦想播种者》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特定对象,通过深入寻找、发掘、宣传有代表性的、
高素质的乡村教师,展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表现感人的乡村教师生活,展示基层教育工作者无私
奉献、甘为人梯的风采,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做农村教育的生力军,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精彩内容
 霞光万道照我心,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记安徽肥东县陈集乡阳光小学校长陈万霞2012年最新统计结果表明,中国13亿人口中,农民工数量已经突破2.5亿。这个庞大的数字意味着,有多少位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就有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难以团圆。他们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他们从小便失去了父母的呵护,童年因此暗淡无光。人们把农民工的孩子叫做“太阳花”,因为这种花对生长的环境要求极低,很容易成活。但许多人却忽视了,再坚强的孩子也只是孩子。“太阳花”的童年最渴望的恰恰是阳光。
在安徽肥东县有这样一位“老师妈妈”,她把所
有的心血与热爱都贡献给了农民工子弟,可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她把自己所有的光和热都奉献给了孩子,但当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想叫她一声“妈妈”时,她却硬起心肠拒绝了……一砖一瓦建起“希望小学”2005年9月1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陈集乡小魏小学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学,已经成为废墟的残垣断壁
沉默地蹲在那里,没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里显得格外荒凉。36岁的陈万霞望着这里曾经熟悉的一草一木,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
陈万霞是肥东本地人。也是小魏小学的元老。她有20多年的从教经验,在小魏小学也工作了十多年。
她在这里的每一间教室都上过课,对这里的每一张桌子,每一块黑板都熟悉得像自己的孩子。她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也深深地热爱着教师这个职业。
然而2005年上半年,因为布局调整,小魏小学与陈集乡中心小学合并,孩子们能在条件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老师们也大部分随之迁到中心小学,工资待遇各方面也算稳定,照说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小魏小学停办后,陈万霞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能力,被肥东县一所民办学校聘请担任政教处主任。薪资待遇比以前高出了好几倍。其他老师都羡慕地说,这次调整陈万霞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不知为什么,陈万霞的心里却空落落的。
开学前,她特意来到已经空置的小魏小学,仅仅隔了一个暑假,这里的欢声笑语已经恍若隔世。在空荡的校园里转了几圈后,陈万霞才恋恋不舍地骑上车,去新学校报到。
陈万霞的爱人叫钟志球,从事建筑行业。他们有一双儿女,女儿上小学六年级,儿子上初二。陈万霞调整工作后,钟志球就与妻子商量,去了深圳一位朋友的公司工作。日子波澜不惊,丈夫每个月源源不断地从深圳寄钱回来,两个孩子都十分听话懂事,成绩也很优异。陈万霞在新单位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她目前的生活状态几乎完美,只是偶尔路过小魏小学,看到荒凉的学校旧址时,她会在心底生出一丝惆怅。
2006年放寒假后。陈万霞又来到小魏村。一见到她,村民们围着她七嘴八舌地抱怨起来。有的人说:“你们一走,可苦了我们这的孩子,七八岁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好几个小时。”也有人说:“可怜这些没爹没娘的孩子哟,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在路上摸黑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一向与陈万霞熟悉的张婶十分担忧地说:“老刘两口子都不在,他们的儿子已经不读书了,天天在外面跟些小混混在一起,我看啊,这孩子学坏是迟早的事……”原来,小魏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打工村”,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在家里给老人带,老人年纪大了,精力不够,又没有教育经验,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陷入无人管理的窘境。
听了村民们的抱怨,陈万霞心里一惊。她仔细地询问起自己以前教过的几个学生,听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说,自从合校后,因为路途遥远,爷爷奶奶们无法跟踪了解孩子上学的状况,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到了影响,还有的孩子干脆在上学的路上偷偷溜出去玩,家长和学校信息长期无法沟通,有的孩子开始走上歧路……听到这些,陈万霞的心里一阵揪痛,这些孩子可是她看着长大,有的孩子还是她眼看着出生的呀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她比村民们看得更远:现在已经在上小学的孩子,还不是最大的受害者,最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刚出生以及还未出生的孩子们,她不敢想象,等这些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没有父母陪伴的他们,人生之路将如何启程!
几乎就在一瞬间,陈万霞心里油然生起一种责任感:要把小魏村的实际情况向上级门反映,争取找到一个妥善解决的办法。
说干就干。陈万霞当即找到县教育局,向领导们反映了小魏村缺少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情况,她请求重建一所这样的学校。可是,建一所学校不是件简
单的事情,像陈万霞这样个人申请办学,在当地更是没有先例。
首先遇到的便是审批问题。建校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面对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疑问,陈万霞动情陈述:“小魏乡的孩子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从小处说,是想给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为他们创造一个优质的教育平台,让他们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同等的教育;从大处说,我国亿万农民工,他们辛辛苦苦为城市建设作贡献,我们有义务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她的陈述令教育局领导频频点头,他们被陈万霞的一腔热血打动了。可接下来的问题同样令人担忧:那就是办学资质。陈万霞从事过多年教育工作,她本人的能力和经验不用怀疑,但学校不是仅仅靠她一
个人就能办起来的。还需要各科的科任老师。需要厨师、生活老师、行政人员等,这些问题,陈万霞仅凭一己之力能解决吗?其实,就连陈万霞自己,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肯定的答复!最后,教育局领导只好请陈万霞暂且回去,等把相关的问题想出办法解决后再作打算。
陈万霞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心里同样也是沉甸甸的。她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走了一圈又一圈,路灯把她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就如同她心中的希望与失望,此消彼长。她与丈夫都是工薪阶层,这么多年来,他们为了两个儿女省吃俭用存下了大约30万元,那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是约定好给孩子们将来读书求学、结婚出嫁用的钱。可现在,她理想中的学校无一砖一瓦,这笔钱怕是注定保不住了。
几乎在外面走了一夜,陈万霞才疲惫地回到家中。两个孩子已经休息,望着孩子们睡梦中的小脸,陈万霞喃喃地说:“孩子们,你们以后怕是要同妈妈一
起吃苦了!”说完这句话,她毅然拿起电话,拨通了丈夫的号码。
P1-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