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传习录
  • 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传习录
  • 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传习录
  • 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传习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传习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78 3.9折 58 全新

库存4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责编:曾倩|校注:萧无陂

出版社岳麓

ISBN9787553818122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731899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守仁(1472—1529),余姚(今属浙江)人,明理学家、教育家。字伯安,尝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卒谥文成。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大学问》。
萧无陂,号抱朴,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先秦诸子、道家与道教、阳明心学。出版了《老庄自然观新探》、《传习录校释》、《传习录》(译注)、《庄子》(译注)、《儒道情感哲学及其现代价值》(合著)等7部著作。

目录
初刻《传习录》徐爱序.................................................... 001
续刻《传习录》南大吉序. ................................................ 002

传习录卷上.............................................................. 001
徐爱录. ................................................................ 001
陆澄录. ................................................................ 040
薛侃录. .................................................................103

传习录卷中.............................................................. 153
答顾东桥书.............................................................. 156
启问道通书.............................................................. 210
答陆原静书(一).........................................................224
答陆原静书(二).........................................................229
答欧阳崇一.............................................................. 256
答罗整庵少宰书.......................................................... 268
答聂文蔚(一)...........................................................281
答聂文蔚(二)...........................................................293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310
教约.................................................................... 314

传习录卷下.............................................................. 318
陈九川录. .............................................................. 318
黄直录. ................................................................ 340
黄修易录. ...............................................................352
黄省曾录. ...............................................................363
钱德洪录. ...............................................................372
黄以方录. ...............................................................425

附录.....................................................................456
传习录拾遗...............................................................456
参考书目. .............................................................. 480

内容摘要
《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的部分对话、书信的汇集,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心学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料。“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传习录》为每条语录编写了序号,又在不改动文本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主题相同或相近的语录放置在一起,进行导读,并列出其他可参看的条目,以便读者全面了解王阳明对同一主题的相关阐述。注释参考了学界的研究成果,在解释词义、句义的同时又有所考证,力求指明来源。译文与原文左右双栏对照,对阳明引用的典故和经典原文,参考学界有关“四书五经”的译注,进行直译,对某些心学概念,则结合译注者的理解,采用新的翻译。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好读、易懂的版本。

精彩内容
徐爱录001传习录卷上徐爱录【导读】这是徐爱为自己记载的王阳明语录写的一篇序。作为王阳明的早期学生,徐爱对于老师的学问经历了由惊骇到怀疑再到服膺的过程。为了让同门能完整地理解老师的学说,避免产生各种误解,他将平日所记录的师生对话结集,在同学中间探讨和传播,以期不辜负老师的教诲。
原文】译文先生于《大学》“格
先生对于《大学》中的“格物”等学物”?诸说,悉以旧本?说,全部以旧本为准,也就是先前学者们通常所认为的错误版本。我刚听到先生
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这种主张时,十分惊骇,不久便感到疑惑,进而殚精竭虑,于是将先生的学说与古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纵,以质于先人的思想相互参证,交错综合,再向先生
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求证,然后才知道先生的学说,好像寒水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热火一般鲜明,确实是“百世之后再出现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圣人也不会有任何疑惑了\"。先生天生睿惑\"亏者也。先生明睿天智,然而平和安适,坦率平易,不拘小节。
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别人看到他青年时期豪迈放纵,又曾经浸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淫于诗词文学,广泛涉猎佛教与道教的学002传习录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说,突然听到他的这种学说,都认为是标新立异,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却不知先生入二氏之学5,骤闻是说,在龙场那种未开化之地生活三年,身处困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厄之中,静心思索,这种精粹专一的修养三载7,处困养静,精一8功夫使得他进入了圣人的精神世界,对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往圣先贤的思想学说有了十分精深纯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的理解,从而达到中正的境界。
注释1徐爱(1488—1517),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徐爱是王阳明的妹夫,也是他最早的学生之一,有“王门颜回”之称,可惜英年早逝。 2格物:出自《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3旧本:《大学》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现存最早的注释版本是郑玄作注、孔颖达疏解的《礼记正义》。4先儒:主要指程颐和朱熹。程颐(1033——1107),字正叔,号伊川,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理学家,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世称“朱子”,是孔孟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之一。误本:程颐认为小戴《礼记》中收录的《大学》旧本有错误,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重新编次了《大学》原文,划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调整了原文顺序,补写了“格物致知”一章的传。5出自《中庸》:“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6二氏之学:指佛教和道教,宋明理学家多称作“佛道”“释老”“佛老”“仙释”等。 7居夷三载:正德元年(1506)十一月、王阳明因上疏请求赦免戴铣、牧相等言官,获罪下狱,十二月出狱,被贬谪贵州龙场(今贵州修文)驿丞。但王阳明直到正德三徐爱录003年三月才到达龙场,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离开龙场赴任庐陵知县,实际上在贵州龙场居住不足两年。龙场当时尚未开化,故称作\"夷\"。8精一:出自《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意为:人心动荡不安,道心幽昧难明,只有精诚专一,实实在在地执守中正之道。 9大中至正:出自张载《正蒙·中正篇》:“大中至正之极,文必能致其用,约必能感而通。\"爱朝夕炙门下,但见
我终日追随先生,深知先生的学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问,靠近它很容易,仰望它才知道很高远,看上去很粗疏,不断探究它才发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越来越精粹,接触它好像很浅近,深入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研究它才知道越来越无穷尽。十多年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来,我竟然没有探究到先生学问的边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际。当世君子,有的人仅仅见过先生一未闻其髻款?,或先怀忽面,有的人还没有聆听过先生的教诲,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有的人先怀着一份轻忽激奋的心,急于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在短时间内对各种传闻进行臆想和揣度,照这样怎么可能理解先生的学问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呢?跟随先生求学的人,听到先生的教诲,往往只领会一点,而遗漏了更多,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就好比只看马的外表而错失了千里马。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以我将平日从先生那里得到的教诲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完整地记录下来,私下传给志同道合的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
朋友们看,互相琢磨求证,希望不会辜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负先生的教诲。门人徐爱谨题。
004传习录注释】1藩篱:篱笆,引申为界限、边界。 2餐欻(qingkài):咳嗽,引申为言谈声教。 3牝牡骊黄:出自《淮南子·道应训》,又见于《列子·说符》。伯乐推荐九方皋为秦穆公访求骏马,秦穆公问是什么马,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结果取回来一看,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高兴,责备伯乐看人不准,连马的性别、颜色都分不清。伯乐感叹,人们只看到事物的外表,却看不到内在能力。等到测试的时候才发现,果然是匹千里马。
【导读】王阳明主张遵从《大学》旧本,反对朱熹的《大学》改订本。首先,他分析了\"作新民\"与\"在亲民\"的句子结构,\"作\"与\"亲\"相对,但下文直到“治国平天下”都没有谈到“新”。而“亲”字作为动词,同时有教养的意思,体现了治理者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与下文保持了一致,并且在《尚书》《论语》《孟子》中都有相关佐证。其次,从《大学》首章分析,“明明德”与“亲民”先后相随,贯通了对内的修身之道与对外的亲民之道,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照应了第二章的“八条目”。可参看第89、90条。
【1】爱问:“‘在亲民’,我问:《大学》中的‘在亲民’,朱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子认为‘亲民’应该理解为‘新民’,后‘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面'作新民'的说法似乎也印证了这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一点;但您却认为应该根据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民’,不知是否也有依据呢?”先生曰:“‘作新民’之先生回答道:\"'作新民'的'新',是表示自新之民,和‘在新民’的‘新’‘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
的意思不同,这怎么可以作为根据徐爱录005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呢? ‘作’字与‘亲’字相对应,但不字相对,然非‘亲’?字义。
是'新'字的意思。下面的'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这些内容对于'新'字都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没有阐发。比如说,‘君子尊重贤人,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亲近亲人,平民百姓享受安乐,获得利益’,‘如同爱护婴儿那样’,‘喜好民众人乐其乐而利其利’3,‘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所喜好的,厌恶民众所厌恶的,这就叫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作民众的父母'之类,都是讲'亲'字之父母’之类,皆是‘亲’的意思。'亲民'就好比孟子所讲的'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亲近他们就是仁爱他们。百姓不亲睦,于是舜任命契为司徒,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恭谨地开展五种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使百姓仁爱。《尧典》中的‘能彰显之也。《尧典》‘克明峻崇高的德性'就是'彰显内心的光明德’?便是‘明明德’,‘以德性',从'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这一部分,都是讲‘亲近百姓’,也就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是'把内心的光明德性彰显于天下'。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又比如孔子说的'修养自己来安定百以安百姓'>,'修己'便是姓','修养自己'就是'彰显内心的光明德性','安定百姓'就是'亲民'。‘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说'亲民'同时包含着教化和养育的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意思,而只说‘新民’就感觉偏向一
偏了。”边了。”注释1作新民:见《尚书·康诰》:“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