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当代诗的限度及可能)(精)
  • 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当代诗的限度及可能)(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当代诗的限度及可能)(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1.83 6.2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涛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1183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30824187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姜涛,1970年生,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第三届“王瑶学术奖”优秀青年著作奖,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代表作品:《巴枯宁的手》《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图本徐志摩传》,编著《20世纪中国新诗总系》(第一卷)、《北大文学讲堂》,译著《现实主义的限制》等,个人诗集《好消息》《鸟经》。

目录
辑一
  “羞耻”之后又该如何“实务”
  一—读余场《还乡》及近作
  当代诗中的“维米尔”
  一—谈朱朱的视觉及历史想象力
  当代诗的“笼子”与友人近作
  个人化历史想象力:在当代精神史的构造中
  “历史想象力”如何可能:几部长诗的阅读札记
辑二
  “混搭”现场与当代诗的文化公共性
  拉杂印象:“十年的变速器”之朽坏?
  ——为复刊后的《中国诗歌评论》而作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从催眠的世界中不断醒来
  窗外的群山反倒像是观众
  浪漫主义、波西米亚“诗教”兼及文学“嫩仔”和“大叔”们
  “村里有个叔叔叫雷锋”
辑三
  一个诗人的内战“时感”
  《天狗》:狂躁又科学的“身体”想象
  从周作人的《小河》看早期新诗的政治性
  从“蝴蝶”、“天狗”说到当代诗的“笼子”
  附录
  诗歌想象力与历史想象力
  ——西川《万寿》读后
  为“天问”搭一个词的脚手架?
  ——欧阳江河《凤凰》读后
后记

内容摘要
如何读懂并写好一首诗?当代诗的抱负是什么?
北大学者、批评家和诗人姜涛提出:所谓“个人化历史想象力”虽然能深入生活世界的肌理,但去结构、
脱脉络的感受方式,会带来一种“禅史”的写作倾向。能否在与人文思潮的联动中,重新安排、强有力地想象“个人”,甚或决定了当代诗的前途可否长远。
本书涉及多位现当代诗人,包括郭沫若、周作人、穆旦、柏桦、萧开愚、海子、张枣、陈超、
西川、欧阳江河、臧棣、朱朱、哑石、余肠、马雁等,对于现当代诗的入门和写作,本书也会有提纲絮领的助益。

精彩内容
“羞耻”之后又该如何“实务”——读余场《还乡》及近作一
多年前,就计划着为余肠的诗写一点什么,但这个想法一直没能兑现,个人忙乱的托辞之外,一个原因或许是,自己始终没有想好,该采用怎样的言说方式。表面看,余肠用强力写作,诗行野草一样恣肆疯长,但其内部的“管线布置”,实际相当缜密:既有火疖子一样瘙痒的个人隐疾,作为情感主线,还有不断扩张且内卷的社会视野,形成构图之总略,依了当代批评的惯性,贸然去读解,担心误会了他的创造力和雄心。
为甩脱20世纪的历史沉疖,当代诗的主流观念,倾向于信赖轻逸语风之中的偶然性,借用钟鸣对张枣的评价,为了在母语的“笼子”里不致僵毙,写作者不得不“病态
地跳来跳去”,分衍、折射、变形,寄希望于俄耳甫斯式的神话,以求“我们的突围便是无尽的转化”。这种颓废
的即兴美学,诗人和读者大多喜闻乐见,顺带助长了人格
上普遍的随性、不稳健。余肠写过长文辨析钟鸣的张枣论,清楚其中的困境。他自己写诗作文,走的则是一条相反的路,一开始就与各类“妙悟”、“奇境”诗学无涉,诗集《还乡》用了近十年时间写出,用思过深、用力过猛,在任何轻巧的环节上,似乎都不得其法,也因“选址明确”而兀立于渴望成为“同时代人”的同代人之间。
“选址明确”意味着,他要自觉进人一个“狭窄的有限领域”。在诗集后记里,余肠也声称要掐灭所有缠绕的电线,不理睬头上的“诗歌鸟儿”,全力对付自己身体里无法排除的乡村毒素:考上大学后的生活是一个主动或被动遗忘的过程,可无论是后来与之撕扯不断的生活,还是为我的自我感受寻找切实的判断基石的,仍然是那个脏兮兮的,又小又破的村庄。所以它还是来了。其实一直就在我的身边,生活里或梦中闪烁。
一旦它来了,它就以其血淋淋、轰隆隆的声音开进了我的眼睛、耳朵、皮肤里;它也在翻搅我的肠胃,拉拽我的神经;它迫使我去看、去想,某些时候为之失眠,在我力图割断与它的脐带尽力溶进城市节奏、诗歌的写作也试图朝向高贵的时候。但它的血淋淋、轰隆隆,其实是以溃散的面目出现,有些嘈杂、混乱、喧闹,又不失荒诞、野蛮,甚至滑稽,掺杂着人体内野兽的咆哮,而孩子长长的啼哭与猪抢食的声音也不时突出来。有时候那一片板结郁
积的旷野也以骇人的沉默堵在眼前。而我的生活、感情也
与那片混杂的土地越来越血肉相连、筋骨拉扯。
——《还乡·后记》我自己没有乡村生活的经验,没资格评价他书写的现实,但出于关联的兴趣,也胡乱读过一些乡土变迁之类的报告和学术,知道“三农”学术以及“三农”文学,早已汹涌成潮,包括近两年春节过后,总会有好事的作者,在拉杂回乡记中穿插乡愁与批判,凑合出一代新市民阅读的热点。余肠的写作其来有自,却从未刻意与潮流无关,对于当代隆隆作响的乡村学说,他下过工夫,对资本下乡、
土地流转、阶层分利与分化、组织溃败与身心枯窘……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