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六计(图文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十六计(图文本)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96 2.0折 2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铁名 子余 注评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807291510

出版时间2007-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0元

货号1252792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用形象、简练的语言分类阐述战争谋略的兵书。该书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事领域可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以借鉴。 本书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易经》中的了阴阳变理,推演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已、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相互转化,使每一计都体现极强的辩证哲理。全书36条计,每条计都有解语、译文、兴华版按语、例证精选和思路旁通这些内容,这正是薄薄一本《三十六计》含纳天下万般变异机理,启迪人无究兵谋智慧而绵延深长的原因。
本书能含英咀华,将我国古代的军事、谋略思想,提纲挈领概括为三十六计,且计名多用成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它并不重在理论阐述,而是将古代军事理论精华化为克敌制胜的计谋,每计均有明确的目的和实用价值,堪称中国古代兵书中的普及读本。 

精彩内容
 【译文】当自认为军事戒备已经非常周密的时候,往往会因此而松懈自己的警惕:对平时看惯了的现象,往往就不易产生怀疑和顾虑。
阴晦的计谋常常被隐藏在冠冕堂皇的行为之中,并不与公开的军事行动相排斥。极大的阴谋往往藏在比较公开的行动之中。
【兴华版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青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昔孔融被围,太史慈将突围求救。乃带鞭弯弓,将两骑自从,各作一
的持之。开门出,围内外观者并骇。慈竟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射之,射毕还。明日复然,围下人或起或卧。如是者再,乃无复起者。慈遂严行蓐食,鞭马直突其围。此敌觉,则驰去数里矣。
【例证精选】(一)军事谋略故事:将“瞒天过海”之计成功地运用在积极方面的例子,首称先秦时期的“信陵君窃符救赵”。
中国古代君主封建制度中规定,如果大将或军帅要调动军队,首先必须向君王讨得兵符。
先秦时期,秦昭王曾经举兵征伐过弱小的赵国。在很短的时间内,秦军在长平地区顺利歼灭了赵国40万军队,随后便直逼赵国的首都邯郸。
当时,赵王的弟弟平原君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夫。所以,平原君便向魏国求援,魏王应允了他的求援,立即派大将晋鄙统帅十万大军前往救援赵国。
秦王闻此迅息,立即放出风声,示意魏王理当避免战火烧身,不然魏国也将被秦国所灭。
当时,魏王想帮助赵国,但是又非常害怕强大的秦国。身处两难境地,魏王只得两面讨好,都不得罪。所以,他虽派兵,但不攻击,只是观望战势。这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这时,信陵君虽然心中怜惜姐姐在赵国的性命,却无法说服魏王出兵救赵,因此私下结集了一批志愿兵以及百辆战车,准备与秦军拼上一拼。
一天,当他们一行走到城门口,却遭到了正在看守城门的老朋友侯生
的冷言讥讽。信陵君便停下脚步,走到侯生面前,私下询问老友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侯生当下点拨道:“你那些由门客组成的部队怎么能够抵挡训练有素的秦兵呢?现在,唯有魏王新宠的美人如姬可救赵国!”原来,侯生认为,信陵君曾经帮助如姬报了杀父之仇,现在,让她盗得魏王藏于卧室中的兵符,然后去调遣停在途中待命的晋鄙部队前往救赵,这是一种“报恩”的要求,也是救赵唯一可行的出路。
当然,侯生也是让信陵君吃了定心丸的。他说,这样做即使背上了欺君之罪,但依照中国历史上“以成败论英雄”的惯例,也可以让信陵君以“北面救赵、西面击秦”的丰功伟绩扬名天下,功过相抵、功大于过而终成心愿。
这时的信陵君如获至宝,便回头真的让如姬设法瞒着魏王,窃得了兵符。这样一来,信陵君便拥有了调动魏军的权力,能够与赵国平原君联手击秦。最终,救赵的计划获得了成功。
这就是“瞒天过海”之计! 分析这个例子,侯生的这个“瞒天过海”之计,并非以“过海”为最
终目的:因为报恩,如姬必然服从于信陵君;因为姐夫,信陵君必然与平原君联合;因为联合,魏赵必然共同抗秦;因为抗秦;信陵君必然扬名天下。真是环环相扣,环环加力。侯生实际上不是对信陵君悄悄地施用了一
个善意的“多重连环计”了吗?否则,信陵君岂敢盗符救赵呢?
这个例子可供解读后面的“连环计”参考。
(二)政治谋略故事:再说一个反面的例子。
南宋高宗赵构的宰相,就是后来遗臭万年的秦桧。
在宋朝抗击大金国的非常时期,秦桧为了执行宋高宗的投降政策,便采用了“瞒天过海”的手法,秘密发了十二道金牌,从抗金前线召回了主战派的主要人物大将岳飞,并将其处死。
当时,秦桧采取“瞒天过海”手法所要瞒的“天”,首先是已经昏庸而且软弱的宋高宗,同时又是天下所有主张保家卫国、坚决抗金的义士。
当时,秦桧集团的阴谋不慎泄露了出去,顿时,朝廷内外一片哗然,群起公愤。
秦桧将岳飞调回之后,大将韩世忠曾经斥问秦桧:“岳飞究竟犯有何罪?”秦桧一时语塞,便搪塞地说:“这种罪莫须有!”意思是:岳飞大概、也许犯有欺君之罪吧。
对此,韩世忠当即反驳。他大声疾呼:“莫须有何以服天下!”这样一来,秦桧的“瞒天过海”之计便露出了破绽,瞒天便已经不可能了。
当然秦桧最终还是使尽卑鄙手段,将政敌岳飞杀害了,实现了“过海”的目的。
但是,严格地说,秦桧的阴谋一经败露,他所采取的计策就已经不再是“瞒天过海”了,采取手段时也不是所谓“青时秘行”,最后只能是“掩耳盗铃”。
因此,秦桧成为了遭历代国人唾骂的大汉奸。谈及此事,秦桧的后代至今都在自惭:“人间从此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