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静物
  •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静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静物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78 3.9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艾丽卡·朗缪尔 著 沈丽暘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49885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1524031

上书时间2024-06-3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引 言

 

解释人们为什么喜欢方丹-拉图尔的《六月玫瑰》(见图1与图2)并且热衷收藏此类作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毕竟,谁不会沉醉于如此绚丽、精致的花卉?而且这类作品还不会让你打喷嚏,既展现了四季交替,又无限地保留了脆弱之美。

 

生活中非常普及的花卉画是如此形象写实,以至于我们习惯通过它们来观察其所描绘的事物。但我们几乎忘记了,像拉图尔这类作品的创作并不是自发的,而是源自西方绘画百年传统中形成的复杂技艺。

 

花卉,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锅碗瓢盆,餐具,书籍,乐器——简而言之,即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静物画的经典素材。有时候,这些素材本身就是美丽的、华贵的、令人向往的;有时候,它们只是普通的家居用品。正是静物画对这些素材的再次塑造,让它们变得与众不同,成为一种特别的视觉享受。

 

这篇引言的目的是通过探索静物画的本质和历史,来丰富视觉享受。这个问题比看上去更复杂,它触及艺术与现实、感知与表现之间关系的核心,触及艺术家如何看待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也许,它比视觉艺术中的任何其他主题都更需要被定义: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静物画中表现了什么样的事物,但很难准确地解释静物画是什么。

 

在图1至图4展示的三幅作品中,只有拉图尔笔下的花卉(见图1与图2)可以被称为“静物画”。在欧洲语言体系中,这个术语出现得较晚,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绘画类别,类似于其他常见的绘画类型,如肖像画或风景画。静物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大约于1600年复兴,而从19世纪末到我们这个时代成为艺术实验的焦点。

 

但是,在探索静物画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以静物为主题的其他类型的画作,比如拉·海尔的《文法寓言》(见图3)。当然,文法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属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人文“七艺”之一。对文法的隐喻藏在这幅画庄严的几何结构、缠绕在人物手臂上的拉丁铭文、古典雕像般的人物造型,以及周围的古罗马建筑遗迹之中。拉·海尔放弃了教条的拟人手法来塑造文法的中世纪属性,而选择展现它更亲切的一面,正如1593年切萨雷·里帕(Cesare Ripa)在法国首次出版的畅销艺术家手册《图像学》(Iconologia)中所描述的那样:“与稚嫩的植物一样,年轻人的大脑也需要浇水,文法的责任就是滋养它。”破旧的厨房水罐,以及陶罐里刚刚种下的,还很脆弱的银莲花和报春花,这一组合在画中成为文法的象征,此外,还再现了真实生活中的细节,包括从排水孔中流出的水。正是这种写实而平淡的拟人化处理,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拉·海尔写实的园艺陶壶描绘得益于当时静物画的流行。在他生活的时代,将真实的物体作为抽象思想的象征,是一种惯常的表现手法。我们能够在早前的杜乔的《天使报喜》中发现这种惯例(见图5),这幅画是于1311年安装在锡耶纳大教堂祭坛画的一部分。大天使加百列出现在圣母玛利亚的房间里,宣布她将奇迹般地迎来自己的儿子——耶稣。除了两位主人公之间显眼的白色百合花花瓶,没有什么元素能够分散观者的注意力。然而,对于那些熟悉基督教意象的人来说,花瓶和瓶中的花朵是此场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象征着圣母玛利亚,天使称之为“充满恩典”。玛利亚是容器的化身,上帝将在其中孕育肉身。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因为百合花或鸢尾花也作为皇室的纹章象征,所以这些花也暗示着她圣母的身份。

 

就像这个时期流行的传教士一样,杜乔试图说服观众相信基督故事中的精神内涵,还有文字真理。金叶形状的背景以及天使和圣母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遵循了当时的艺术惯例,但画家可以调整建筑与装饰细节以丰富观者视觉的真实体验。明暗色调的交错足以形成一个三维的背景,光源来自左上角画面以外的某处阳光或者圣光。这种错觉最令人信服之处体现在花瓶的独特细节上:一个简单的明暗处理将一个平面物体转变为一个站立在水平面上的空心的具有立体感的花瓶(见图6)。

 

人们越熟悉这些象征符号,就越容易传递符号所隐喻的人物和思想。我们可以看到,1600年左右的欧洲,一些最早的独立静物画就源自宗教故事中的圣母象征和符号(见图18、图51、图52)。到了17世纪中叶,一种被称为“虚空派”(vanitas)的象征性静物画开始在天主教和新教中流行。这些画以世俗物品象征死亡,意在唤起观者的道德义务,提醒他们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世俗成就的虚无(见图53与图54)。

 

此外,还有第三种几乎完全依赖于静物主题的绘画,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纯粹的静物画。这类作品主要起源于低地国家,现在通常被归类为对生活场景的记录。然而,以卷心菜为主题的画面显然不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而是基于现实因素的虚构(见图7)。没有一个18世纪的荷兰家庭有条件使用一个仿古石浮雕装饰的橱柜或窗台,或拥有如此丰富的鱼类和猎物储备。这类图像存在的主要原因不是为了记录现实生活,而是尽可能地展示艺术家模仿物体表面纹理的能力。出于这个原因,静物画的主题并不局限于在前景中展示的一些物体,而是分散在整幅画中。脆而有褶皱的卷心菜、

 

猫和兔子柔软的皮毛、不同家禽的羽毛、表皮光滑的死鱼以及坚硬的石头、陶器、柳条篮子与已磨损的毯子形成对比。仔细观察背景,我们可以分辨出木头、瓷器、白镴(见图8),甚至悬挂腌肉的铁钩。这些人人熟悉的日常用品,能够展现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厨房的女佣、贪婪的猫和鱼贩子的多彩“生活”,与石雕上异教海神的古老“艺术”形成鲜明对比,巧妙地展示了这位荷兰画家高超的表现技巧。这些鲜活的人物动态中隐藏的逸闻趣事仅仅是偶然的。

 

至此,这些大体上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三种绘画:独立的写实或象征性静物画、具有明显象征性的其他题材的绘画,以及表面上依靠大量静物元素来表现“生活片段”的绘画。我还将讲述一种静物画,但在这篇引言中没有说明,暂时将它放置在艺术和装饰之间。它的主要目的是让观者相信,无生命的物体不是被描绘出来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它被称为“欺骗眼睛”的错视画(见第75~83页)。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做出这些区分是有益的,而且从目前绘画的分类和展览方式来看,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一点,在19世纪之前,艺术家和观者不一定会如此系统地思考绘画。尽管杜乔(见图5)生活在拉·海尔(见图3)之前,而委拉斯开兹(见图31)出生在塞尚(见图46)之前,但许多形式的静物画并没有在不同的阶段整齐地发展——这也是它为什么如此难以研究的原因之一。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静物画吸引着许多艺术爱好者。这种充满技巧的绘画主题被赋予丰富的意义并成为得以延续的传统。它表现的可能是随处可见的花卉、蔬菜,也可能是令人愉悦的乐器、书籍。在这本书中,艾丽卡·朗缪尔分析了静物画的魅力,讲述了它与其他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并追溯了它的发展历程——从古罗马时期墙壁上的错视图,到卡拉瓦乔与委拉斯开兹的复兴,再到塞尚与毕加索的作品。



作者简介
作者:(英)乔治·麦尔森剑桥大学英美文学博士,现为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多年来关注现当代文学、现代思想,以及日常生活的哲学。著有Nietzsche’sThusSpakeZarathustra:ABeginner’sGuide、Heidegger,HabermasandtheMobilePhone、EcologyandtheEndofPostmodernism等。
译者:庄安祺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印第安纳大学英美文学硕士,译有《西藏的故事》《托尔金传》《创作者的日常生活》等

目录
第一辑 早晨
第二辑 友谊
第三辑 花园
第四辑 家庭
第五辑 闲暇
第六辑 大自然
第七辑 饮食
第八辑 健康幸福
第九辑 创造力
第十辑 爱
第十一辑 黄昏

内容摘要
英国作家乔治·麦尔森爬梳了古往今来不同身份的人的档案文件,不只是文学作品,还包括一般人忽视的文献资料:私人信函、日记、旅行日志、诗文。他得到的并不是重大的启发,也并不想借此筹划伟大的作品,而是从这些文本中摘取充满快乐和活力的片刻,与读者分享这些毫不矫饰的小小欢喜。
横跨各文化、纵观数千年的收集的九十九个幸福片刻,铸就出永恒的生命精华。

主编推荐

★ 细究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静物画精品:《静物》紧扣“细究”一词,用对画作风格的解读、绘画技术的分析和背后秘密的探究,对馆藏艺术品全图和细节图的展示,弥补了不能亲到展馆观众的遗憾,也弥补了现场观众忽视的名画细节。

 

 

★ 专业研究学者带领探寻静物画的本质、起源和历史:每个人都知道静物画中表现了什么样的事物,但很难准确地解释静物画是什么,什么又是静物画,它的起源和历史又是怎样的。本书由曾担任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教育主管、著有多本有关英国国家美术馆著作的艾丽卡·朗缪尔(Erika Langmuir),结合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作品,带领读者探寻静物画的本质,并对静物画进行探讨分类,从而了解目前静物画的分类及展览方式;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1600年以后,结合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及代表性作品,以全图和细节图的展示,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帮助读者解决对静物画起源的疑惑,走进静物画发展的历史。

 

★ 获得专业而有趣的欣赏静物画的视角和方法的经典读本:本书对具体艺术家如委拉斯开兹、卡拉瓦乔、塞尚和毕加索等的画作的品读过程中,带领读者从隐喻、象征、错觉等多元的角度,获得专业而有趣味的欣赏静物画的视角和方法,是一本专业、权威、精到,又不失阅读趣味的艺术欣赏读本,既可以满足专业读者的研究需求,也可以满足大众读者提高艺术人文素养、培养艺术审美鉴赏力的需求。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17.归去来兮陶渊明诗人,辞官归隐故乡出自他的《归去来兮辞》浔阳(今江西九江)约405年(东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决心辞仕归田,返抵故土时,年四十岁,之后二十多年,在故乡终老。他并非普通的官僚,而是知名的诗人,一生淡泊,诗文备受世人喜爱。前文记录了他归隐山林的时刻,流露出他适性纯真的独特风格。
陶渊明家世显赫,只是那是他父祖辈的时候,到他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他退居简朴破败的家,在文章一开始,他就叹息田园将芜,野草遍地。
可是他的心情很快就开朗起来,他乘的船马上就要到家,清风徐徐,他感觉到清新的早晨即将来到。他回到故居,全家都飞奔出来迎接。看到孩子时,他心头不禁一阵温暖,恢复了活力。
他的花园果真已经荒芜,只有老松和菊花还活着,他感到自己的孩子和这些植物一样,71在这安全而偏僻的家园成长,远离宫廷和官场的腐败。
这返家的隐士嚷着要喝酒,接着纳入眼帘的是花园的景观,他打量细节,比如看着他最喜爱的树枝,露出了愉快的表情。
最后那适意的一刻终于来到,他在园子里散步,在他喜爱的地方流连,他自在悠闲地徜徉在这私人的避风港里,直到太阳西下。
未来的日子恐怕会很艰难。陶渊明知道他已经远离了仕宦的财富和舒适,即使是在城里当个小官都比在这小乡村耕农轻松,但这并不会搅扰他心灵中因这庭园而带来的平静。
在度过归来的兴奋之后,他独坐在孤松之下,园里的树枝、气味和声音仿佛都在欢迎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