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名著到电影--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文学经典与影视艺术丛书
  • 从名著到电影--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文学经典与影视艺术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名著到电影--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文学经典与影视艺术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86 4.1折 6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一玮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85185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31040682

上书时间2024-06-29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透视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的当代电影改编机制,探讨当代中国电影及其生产机制对文学走向经典化的作用与价值。

作者简介

张一玮,男,河北廊坊人,出生于1976年12月。2005年于南开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传媒文学院,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电影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  问题述略
    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本质、机制、主体及方式
    二、艺术理论视野下电影与文学的差异及相互影响
    三、文学经典的电影改编版的分析方式与框架
  第二章  鲁迅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
    一、《阿 Q 正传》的电影改编版
    二、《药》的电影改编版
    三、《伤逝》的电影改编版
    四、《阿长与〈山海经〉》的动画电影改编版
  第三章  茅盾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
——以《子夜》为中心
    一、电影改编版的情节调整
    二、电影改编版对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的改造
    三、电影改编版在叙事上的创造性
  第四章  老舍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
    一、《骆驼祥子》的电影改编版
    二、《月牙儿》的电影改编版
    三、《鼓书艺人》的电影改编版
    四、《离婚》的电影改编版
  第五章  沈从文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
    一、《边城》的电影改编版
    二、《萧萧》的电影改编版
    三、《丈夫》与其他短篇小说的改编版
  第六章  张爱玲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
——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中心
    一、影片改编版的情节调整、人物设定与字幕设计
    二、电影改编版的影像创造力
    三、电影声音领域的创造力
    四、作为跨地区电影的张爱玲作品改编版
  第七章  曹禺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版研究
    一、《雷雨》的电影改编版
    二、《日出》的电影改编版
    三、《原野》的电影改编版
    四、《北京人》的电影改编版
结语
附录一巴金小说《寒夜》的电影改编版分析
    一、原作的主题调整与情节整合
    二、小说叙事的延宕及其电影化呈现
    三、电影叙事的创造性表达
附录二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电影改编版分析
    一、从小说到电影——故事情节的改编
    二、小说原作对于电影改编策略的影响
    三、叙述“语言”及策略的变化
    附录三主要影片一、鲁迅作品改编电影
    二、茅盾作品改编电影
    三、沈从文作品改编电影
    四、老舍作品改编电影
    五、张爱玲作品改编电影
    六、曹禺作品改编电影
    七、巴金作品改编电影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中,本国文学名著作品是影片生产机制中十分重要的文本资源。借助文学经典作品的通俗化和艺术化的改编,不同时期的中国电影进行了商业化和民族化的尝试,并有力地推进了电影精品的创造。本书主要内容是透视中国文学名著作品的当代电影化生产过程,研讨文学资源以何种方式介入当代电影生产,以及如何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电影机制展开文本层面的互动,影片文本改编过程中形成了何种美学特质和艺术特性。通过以上的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提供参考,并透视当代电影精品创造的机制、语境与问题。

精彩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作品的电影改编致力于实现的文化功能中,国民教育与休闲娱乐的结合是一个探索的方向。但娱乐性的权重随90年代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和大众消费文化浪潮的迅速兴起而增强,形成了深刻影响改编实践的因素。与此同时,基于国家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传承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文学经典因此得到了特定电影工业和社会语境背景下有目的的重叙和再创造,有可能在国家、社会、商业、大众等不同维度上生成其意义。如以改编版的目的和意义指向进行区分,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电影改编曾出现以下主要类型,它们当中都可能出现电影艺术精品:第一类,国民教育式改编。这种改编类型中,原作中现代知识分子式的情怀往往使作品具有思想的深度,改编版也致力于凸显作品对过往时代历史与社会的认知价值,较易产生图解原作的倾向。电影改编版所承载的特定时代的历史与其创作完成的时代彼此相隔,但历史主义式的逻辑贯穿了两者——前者或者为后者提供合法性论述,或者成为后者的镜鉴。影片《药》是这方面的代表,它较为直露地表达了现代文学经典与政治意识形态、阶级斗争语境下的历史话语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一
部引导观众“从当代认识和把握过去”的电影。《阿Q正传》是更为折中与温和的国民教育式改编,它同样包含注解和诠释的意味。以鲁迅作品的电影改编而论,这一改编类型无法脱离原作的精髓部分——建立在民族寓言基础上的、独特的知识分子话语及其表述。爱德华?萨义德认为:“知识分子应该使用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只是为了方便、熟悉这些明显的理由,也是因为个体的知识分子希望赋予那种语言一种特殊的声音、特别的腔调、一己的看法。”这种话语在原作中的独特表达是电影改编的难点。
作为广义的文化消费品,此类改编版推动受众消费的内容是基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或必然性的人与故事。
第二类,通俗普及化改编。前文提及的《子夜》《骆驼祥子》《雷雨》《日出》《边城》《春桃》等作品
的电影改编版都可归入此类。影片在改编策略上表露出致敬原作和原作者之意,系以影片的形式承接和维系文学家及其作品的经典性,以审美价值的实现作为影片艺术诉求的侧重。在此类别中,按照原作的叙事性文学特征,还可以展开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如沈从文、郁达夫等作家的作品中的抒情化特征,老舍作品对地方民俗的关注等,都可对应不同的改编策略,以此实现符合大众趣味的通俗化改编。文学原作中的历史和文化经验在电影改编版呈现的过程中,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承的目的之间往往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动画片《阿长与〈山海经〉》是这一类别中走得更远的个案,它的普及目标还包括中国以外的观众。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文学经典的电影改编不但要克服历史的距离和媒介的差异,还需要
应对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
第三类,大众化商业改编。此种类型的案例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