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写作课:学会断舍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民日报写作课:学会断舍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61 4.8折 55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费伟伟|责编:林薇//梁雪云

出版社人民日报

ISBN9787511573742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1635063

上书时间2024-06-2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编辑记者队伍,采写了大量影响时代的新闻精品,屡次斩获中国新闻奖。人民日报出版社作为人民日报独特地位和职责使命在图书出版领域的重要延伸和体现,有责任和义务将人民日报开门办报的理念与编辑记者的采写经验在更广的领域传播。这是本系列丛书策划的初衷。同时,这也是对市场的回应,因为不乏社交媒体公众号与小红书博主将人民日报的文章视为“文案界的天花板”,自发整理学习,“人民日报写作课”系列丛书通过剖析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案例,回答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面向大众的好新闻采写指南。
“学会断舍离”为写作课的第一册,讲解如何用“断舍离”的方法来选材和改稿,采用编辑记者业务研讨文章加作品原文的形式重点阐释怎样挖出源头活水,写活那个最重要的点,如何同每一个词搏斗,写就轻盈的新闻,不仅分享了写作上的经验和技巧,其间蕴含的对取与舍的辩证思考也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费伟伟,人民日报地方部副主任,高级记者、编辑。1983年大学毕业,入人民日报社,先后在总编室、机动记者组、经济部、市场报、中国能源报、福建分社工作。四次获中国新闻奖。著有《编采逸兴》《新闻采编评析》《新闻采编评》等新闻业务评论集三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挖出源头活水,写活那个最重要的点
  想透抓住写活那个最重要的“点”
  附(见报稿):江苏以综合考核引领高质量发展
  附(原稿):江苏:综合考核引领“强富美高”发展路
  抓住一个亮点使劲
  一波三折挖亮点
  附:白了滩羊绿了草原  红了日子
  在不起眼的题材中发掘闪光点
  附:入水自动充气,两小学生发明“手榴弹式”救生圈获大奖
  抓准关键词,纲举目张
  附:山东改革坚持问题导向
  “活鱼”如何烹好菜
  附:“产业集聚”这样发生
  好选题是堂优质课
  附:郝堂  留住乡愁
  附评:堪称一篇“乡村发现”的力作
  惊、喜、思
  附:夜访环溪看治污
  不拘一格写好稿
  攒出一股“新”劲儿来
  消息写了三遍,故事依然是它
  附第一次报道:上海:办事创业  一网通办
  附第二次报道:上海“一网通办”再升级
  附第三次报道:上海“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
  附  第四次报道:优化政务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同一件事四次登上《人民日报》1版
  工作性重点报道大有可为
  构架短文,可学鱼骨
  附:“红苹果成了金果果”
  把日常中的信息、故事、变化、感受写活
  附:大事小情有着落
精选料慢熬汤,写到生时是熟时
  小特写该怎么写
  附:看直播,音量足足的
  写报道也要注意选“主角”
  从纵横对比中挖掘数据里的新闻
  附:吉林:农机化赋能农业现代化
  重主题也要重主角
  附:“816”,一个无法抹去的生命代号
  养新闻与刨新闻
  附:青藏线上除冰人
  带着问题写出群众“怎么千”
  附:古老乡村的小康图景
  树立问题意识,增强洞察能力
  附:扶贫攻坚不能搞花拳绣腿
  分析综合,运用好对立统一规律
  为什么要追踪报道“薅羊毛”这件“小事”
  附:“享受”首单优惠  为何成了诈骗
  这件“小事”并不小
  附:工作时有地歇歇脚  生活中有人帮把手

内容摘要
 太多人想告诉媒体人该怎么做了,然而他们绝大多数一天媒体都没做过。
《人民日报》的报道有星辰大海的胸襟,又有诗和远方的情愫,属于新闻采访写作“现象级”教学案例。
“人民日报写作课”系列丛书通过剖析大量鲜活的案例回答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面向大众的好新闻采写指南。
这本书中,人民日报一
线编辑记者将与你分事:怎样在不起眼的题材中发现闪光点?
稿子如何“聚焦”?
“活鱼”如何烹好菜?
小特写该怎么写?
没有“新闻”,怎么写出“新意”?
怎样给稿子“减肥”?

精彩内容
 综合考核中,五个地市
拿到一等奖,四个属苏南、准苏南(南通虽在江北但紧邻上海),加上一个苏北的徐州,优势各不同,各有“代表性”。所以初稿中,我们考虑以五市为代表,重点突出最能代表苏南的苏州市,“故事点”则选择太湖之滨的“刺绣之乡”镇湖。在寸土寸金的苏南,能把镇湖这么一大片区域
作为不开发区,重点发挥其生态、富民功能,确实能生动体现新发展理念。
初稿到了地方部,部领导认为五个市均衡发力面面俱到,限于篇幅既影响故事性,也弱化了典型性,建议我们深入提炼出一
个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用小切El揭示大主题,多讲故事淡化工作味。
这个最具代表性的“点”该怎么找?我们讨论后认为,除了“代表性”,还必须有“说服力”。谁都知道苏南发展基础好,苏州又在全国地级市中多年领跑,把一块区域限制开发,苏州有这个实力,但对江苏其他地区和全国各地来说,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因此,苏州镇湖这个点,看起来很有代表性,但缺乏说服力。
思路一变,我们从“说服力”的角度再考量,就觉得应该把点选在地处苏北的徐州。徐州是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历史包袱重,经济增速更是全省靠后,却在全省首次考核中拿到了一等奖,其中的意义值得深思。到徐州深入采访,发现徐州这些年并没有因为GDP压力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速,而是将产业转型、生态修复、
民生改善、基础设施补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