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付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09 3.1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荣华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7842996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31142674

上书时间2024-06-2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黄荣华女士
亚洲教练业宗师。大学主修管理,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咨询硕士,曾于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深造。人本教练研究中心创始人,公益活动成长心连心创办人。著有《人本教练模式》《凡尘中开悟》。
梁立邦先生
亚洲企业教练学宗师。拥有文学学士,企业管理硕士及心理咨询硕士学位,曾前往美国加州深造训练课程。目前为人本教练研究中心教练。著有《人本教练模式》《懒猪不二》,翻译作品《教练技术:教练学演变全鉴》。
"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介绍
01 关于效率手册 / 003 
02 关于付出 / 007 
03 行前测试 / 015

第二部分  具体操作
01 自 私 / 031 
02 喜 悦 / 078 
03 无 我 / 122 
04 总结 : 付出的多面性 / 148

第三部分  总结补充
01 应 用 / 165 
02 附 录 / 170 
03 参考文献 / 173\\\\\\\\\\\\\\\"

内容摘要
\\\\\\\\\\\\\\\"本书是《人本教练模式》的第七本配套工作手册,通过四个步骤、三个月的付出训练,来培养和完善人们的付出能力,帮助人们学会为他人考虑,成就他人。 通过这本书,人们可以了解到,付出是一种为对方考虑的真心,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文中详细而专业的练习内容可以帮助人们真正学会如何付出,并在付出后获得心中的喜悦,最终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
\\\\\\\\\\\\\\\"

主编推荐
《付出》是和《人本教练模式》配套的系列效率手册的第七本配套效率手册,通过四个步骤、三个月的付出训练,你会发现,付出的重点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付出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也不会要求物质上的回报,而是为了获得一份快感和满足。之后,你的这种与⽣俱来便拥有的付出能⼒将会接近得以发挥!

精彩内容
\\\\\\\\\\\\\\\"人本教练模式付出是一种为对方考虑的真心,是一种开放的心态。索取心态的封闭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做任何事的出发点是满足“我”的需要,对方提供的满足稍有欠缺,就开始指责和埋怨对方;第二,“我”的需要永不停止,哪怕得到了很多,依然觉得不够;第三,“我”有能量,但是不愿意拿出来,即使拿出来,也必须先清楚“我将得到什么”。 索取的焦点是自己,是“你能给我做什么”的思考模式,认为对方所有的努力都应该为了“我”。付出的思考起点是“他人”,凡事为别人考虑,善于成就他人,付出不一定是拿出什么物质上的东西。索取是把“我”放在中心,付出是把“你”放在中心,无论人们是否做事,或者做了什么事,心态在“你”,就是付出;心态在“我”,就是索取。社会心理学中,巴特森(Batson)等人认为利他行为是出于同理心,同理心就是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正因为自己了解别人的痛苦,才会去帮助别人,并做出利他行为。这与人本教练模式相同,因为付出的重点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
人们付出的深层原因是隐含得很深的自私。人们在付出的时候获得了心中的喜悦,这是付出的出发点。付出的焦点在对方,其表现形式是“无我”。
自私 《道德经》中写道:“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无私就是付出。然而,老子每讲一个无私,都会推衍出相应的自私,无私的目的对应着相应的自私,最后归纳出所有的付出还是得回到自私的目的上来。 自私是人的本性。圣人的无私付出,起初没有想到会成就自己的私心,但最后自己的私心却成为推动付出的力量。人本教练模式中提到,常人的自私是出于对物质的需求,这是“小私”,而圣人的自私是出于对精神的需求,这是“大私”。
在精神需求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晚年扩充其“自我实现”的理论,提出了比“自我实现”更高的需求,就是“超越性”的需求。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超越个人与灵性的需求,因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求太流于现实世界,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所以马斯洛提出“超越性”的需求,而且认为“超越性”是人的本质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真正的需求就是马斯洛提到的那些“比我们更大的东西”。分析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CarlJung)临终时,了解到超脱永恒的幸福感——“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感觉,荣格认为潜意识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是由我们的祖先代代相传下来的。所以,我们潜意识的生命是无限的,潜意识有着一个由古迄今的“共时性”。 因此,超脱现实世界的需求就是我们精神上真正的需求。这就如人本教练模式里的“大私”,它是超脱的,与一般物质上的自私是两个层次的需要。人本教练模式希望我们追求的“大私”,与马斯洛所说的“比我们更大的东西”类似。
人活着肯定有自己的目标和想法,获取目标、实现想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依靠自私的方法得到,不择手段,唯我为先;一种是凭借无私的付出得到,成全他人,利人利己。
尽管最终的结果都是“成其私”,但过程却不一样,带给别人的感觉也不一样,达到的境界自然也不一样。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很多人只是希望被爱,而不肯付出爱,就像很多男人希望以自己的成就来换取爱,但他们并不愿意付出自己的爱去换取别人的爱。弗洛姆认为,只有付出了爱才可以换取爱,不先付出是无法得到爱的。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肯付出自己的爱,结果就是他们得不到真正的爱,弗洛姆和人本教练模式都认为,要得到爱就必须先付出,得到爱是为了自己的“大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