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从文谈艺术/沈从文经典作品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沈从文谈艺术/沈从文经典作品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12 4.1折 3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从文|责编:吴迪

出版社江苏人民

ISBN9787214108470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0922449

上书时间2024-09-10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中始终如一的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无一不充斥在文物艺术研究的方方面面。虽然未能继续文学创作,但对生命的热情却一直贯穿在文物研究当中。
正如他自己写到的一样:“俗说凤凰不死,死后又还会再生。这传说极有意思。凡是深深活在人民情感中的东西,它的历史虽久,当然还会从更新的时代,和千万人民艺术创造热情重新结合,得到不朽和永生。 ”

目录
◎ 文学创作杂谈 
  抽象的抒情
  事功和有情
  致《文艺》读者
  谈创作
  给一个读者
  短篇小说
  谈写游记
  论技巧
  给志在写作者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萧乾小说集?题记
  甲辰闲话一
◎ 服饰研究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宋元时装
  《明锦》题记
  蜀中锦
  谈刺绣
  花边
◎ 器物的艺术 
  古代镜子的艺术
  中国古代陶瓷
  扇子史话
  中国古玉
◎ 民族艺术
  龙凤艺术
  ——龙凤图案的应用和发展
  鱼的艺术
  ——鱼的图案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
  塔户剪纸花样
◎ 书画与建筑
  谈写字(一) 
  谈写字(二) 
  谈谈《文姬归汉图》
  维摩诘故事画问题
  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
  故宫的建筑
  春游颐和园
◎ 艺术杂论 
  文史研究必需结合文物
  《艺术周刊》的诞生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说“熊经” 
  “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 
  “ 繮”和“点犀”
  ——关于《红楼梦》注释一点商榷
  附录:“杏犀”质疑

内容摘要
 1949年,沈从文离开文坛,痴迷于文物研究三十余年,后有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问世。尽管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属于两个性质与特征完全不同的文化领域,但沈从文却一直延续着在文学创作中始终如一的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本书就收录了沈从文的部分文学评论与文化研究短文,见解独到,考证严密,行文一如散文般优美且独具性灵。

精彩内容
 抽象的抒情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
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唯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
奏,可望将生命的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文学艺术的可贵在此。文学艺术的形成,本身也可说即充满了一种生
命延长扩大的愿望。至少人类数千年来,这种挣扎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得到认可。凡是人类对于生命青春的颂歌、向上的理想、追求生活完美的努力,以及一切文化出于劳动的认识、种种意识形态
,通过各种材料、各种形式产生创造的东东西西,都在社会发展(同时也是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得到认可、证实,甚至于得到鼓舞。因此,凡是有健康生命所在处,和求个体及群体生存一样,都必然有伟大文学艺术产生存在,反映生命的发展、变化、矛盾,以及无可奈何的毁灭(对这种成熟良好生命毁灭的不屈、感慨或分析)。文学艺术本身也
因之不断地在发展、变化、矛盾和毁灭。但是也必然有人的想象以内或想象以外的新生,也即是艺术家生命愿望最基本的希望,或下意识的追求。而且这个影响,并不是特殊的,也是常态的。其中当然也会包括一种迷信成分,或近于迷信习惯,使后来者受到它的约束。正犹如
近代科学家还相信宗教,一面是星际航行已接近事实,一面世界上还有人深信上帝造物,近代智慧和原始愚昧,彼此共存于一
体中,各不相犯,矛盾统
一,契合无间。因此两千年前文学艺术形成的种种观念,或部分、或全部在支配我们的个人的哀乐爱恶情感,事不足奇。约束
限制或鼓舞刺激到某一民族的发展,也是常有的。
正因为这样,也必然会产生否认反抗这个势力的一
种努力,或从文学艺术形式上做种种挣扎,或从其他方面强力制约,要求文学艺术为之服务。前者最
明显处即现代腐朽资产阶级的无目的无一定界限的文学艺术。其中又大有分别,文学多重在对于传统
道德观念或文字结构的反叛。艺术则重在形式结构和给人影响的习惯有所破坏。特别是艺术最为突出。也是变态,也是常态。
从传统言,是变态。从反映社会复杂性和其他物质新形态而言,是常态。不过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有如下事实,可以证明生命流转如水的可爱处,即在百丈高楼一切现代化的某一间小小房子里,还有人读荷马或庄子,得到极大的快乐、极多的启发,甚至于不易设想的影响。又或者从古埃及一个小小雕刻品印象,取得他——假定他是一个现代大建筑家——所需要的新的建筑装饰的灵感。他有意寻觅或无心发现,我们不必计较,受影响得启发却是事实。由此即可证明艺术不朽,艺术永生。有一条件值
得记住,必须是有其可以不朽和永生的某种成就。
自然这里也有种种的偶然,并不是什么一切好的都可以不朽和永生。事实上倒是有更多的无比伟大美好的东西,在无情时间中终于毁了,埋葬了,或被人遗忘了。只偶然有极小一部分,因种种偶然条件而保存下来,发生作用。
不过不管是如何的稀少,却依旧能证明艺术不朽和永生。这里既不是特别重古轻今,以为古典艺术均属珠玉,也不是特别鼓励现代艺术完全脱离现实,以为当前没有观众,千百年后还必然会起巨大作用。只是说历史上有这么一
种情形,有些文学艺术不朽的事实。甚至于不管留下的如何少,比如某一大雕刻家,一生中曾作过千百件当时辉煌全世的雕刻,留下的不过一个小小塑像的残余部分,却依旧可反映出这人生命的坚实、
伟大和美好,无形中鼓舞了人克服一切困难挫折,完成他个人的生命。这是一件事。另一件是文学艺术既然能够对社会对人发生如此长远巨大影响,有意识把它拿来、争夺来,就能为新的社会观念服务。新的文学艺术,于是必然在新的社会——或政治目的制约要求中发展,且不断变化。(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