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广东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2 3.3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

出版社广东人民

ISBN9787218146232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103830

上书时间2024-05-2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由当地革命老区建设老促会就本书组织而设,编写人员分别来自当地史志办等机构。由编委会顾问、编委会正副主任、编委会成员组成。编委会下设编辑部,具体负责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编纂工作,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全面而客观,做到观点鲜明、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按全国、省老促会的要求完成编纂任务。

目录
前 言/ 001
概 述/ 001
第一章 红色热土 粤东新星/ 009
第一节 地理概况/ 010
第二节 建制沿革/ 012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 015
一、自然环境/ 015
二、自然资源/ 015
三、旅游资源/ 018
第四节 交通设施/ 022
一、海陆交通便利快捷/ 022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022
第五节 社会文化经济概况/ 024
一、人口、民族、语言/ 024
二、历史文化/ 024
三、民俗文化/ 026
四、经济发展/ 027
第二章 红旗前导 威震南疆(1921—1937 年)/ 029
第一节 农民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030
一、农运前奏/ 030
二、农会组织/ 033
三、赤卫队组织/ 037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的创建/ 041
一、创建前奏/ 041
二、海丰七区(田墘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048
第三节 重大事件与历史功绩/ 050
一、重大事件/ 050
二、历史功绩/ 054
第三章 众志成城 抗倭灭寇(1937—1945 年)/ 063
第一节 铁蹄践踏 烽火连天/ 064
一、灾难深重的红海湾/ 064
二、抗日救亡工作的开展/ 064
第二节 同仇敌忾 奋起抗战/ 066
一、建立抗日根据地/ 066
二、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066
三、开展人民战争/ 067
四、讲究策略团结对敌/ 067
第三节 重大事件与历史功绩/ 069
一、重大事件/ 069
二、历史功绩/ 070
第四章 浴血奋战 终获新生(1945—1949 年)/ 073
第一节 血雨腥风红海湾/ 074
一、风雨欲来/ 074
二、正面交锋/ 074
第二节 唯有英雄驱虎豹/ 076
一、健全组织壮大力量/ 076
二、浴血奋战迎接胜利/ 079
第三节 重大事件与历史功绩/ 081
一、重大事件/ 081
二、历史功绩/ 082
第五章 攻坚克难 起步发展(1949—1978 年)/ 089
第一节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090
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090
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101
第二节 民兵建设与粉碎国民党“反攻大陆”阴谋/ 105
一、民兵建设/ 105
二、粉碎“反攻大陆”阴谋/ 106
第三节 拨乱反正 起步发展/ 108
一、阴霾初拨步履维艰/ 108
二、批判“四人帮”恢复各项事业/ 109
三、落实侨务政策和统战政策/ 110
四、恢复高考/ 111
五、为错划“右派”、地主、富农分子摘帽/ 111
六、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改革开放的探索/ 112
第六章 风雨兼程 崛起发展(1978—2012 年)/ 113
第一节 春潮初涌 活力迸发/ 114
一、正气回升万物复苏/ 114
二、及锋而试成果初显/ 115
第二节 汕尾建市 发展进入新时期/ 118
一、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 118
二、着力抓基础设施建设/ 119
三、搞好改革促经济稳步发展/ 119
四、打击走私斗争成绩突出/ 119
第三节 红海湾设区 开启第二次创业/ 120
一、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20
二、稳中求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122
三、以改革促农业与农村经济逐步发展/ 123
四、多措并举推动社会事业较快发展/ 125
五、抓好重点项目为大发展打好基础/ 126
第四节 志奔小康 兴起新一轮发展潮/ 129
一、抓改革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129
二、抓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132
三、抓党建执政能力得到加强/ 134
第五节 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社会/ 137
一、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137
二、有效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139
三、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41
四、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142
第六节 塑造新形象 迈出新步伐/ 145
一、攻坚克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45
二、实施“民心工程”推动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146
三、依法治区保持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147
四、加强廉政建设推进党的建设/ 148
第七章 砥砺奋进 跨越发展(2012—2016 年)/ 151
第一节 稳中求进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152
一、审时度势经济保持中速增长/ 152
二、着力“三大抓手”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53
第二节 深化改革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54
一、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54
二、突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154
第三节 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156
一、落实“民心工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156
二、畅通信访渠道建设平安社区/ 157
第四节 “两大会战”成果进一步巩固发展/ 158
一、“四通”“四个一”的质量逐步提升/ 158
二、扶贫工作跃上新台阶/ 158
第五节 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大进步/ 160
一、“创强”“创均”教育事业变化巨大/ 160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60
第六节 持续发展 优化生态环境/ 162
一、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162
二、持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 162
三、依法管理确保公共安全/ 162
第七节 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164
一、明确目标建设“钢的班子、铁的队伍”/ 164
二、严格执行八项规定/ 164
第八章 乘势而上 高质发展(2017 年以来)/ 165
第一节 学好理论 提高政治站位/ 166
第二节 以改革促发展 以发展促改革/ 169
一、准确定位发展全域旅游/ 169
二、深化政务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70
第三节 科学编制规划 有序组织实施/ 172
一、科学制定规划/ 172
二、有序推进实施/ 172
第四节 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 176
一、明确目标/ 176
二、落实责任/ 177
三、政策保障/ 178
四、开展产业帮扶/ 179
五、实施党建扶贫/ 180
六、资金严管提效/ 181
第五节 依法治区 创建“平安红海湾”/ 183
一、全力加强综治信访工作/ 183
二、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 184
三、讲求实效加强基层治理/ 184
第六节 真抓实干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85
一、以“两创”为抓手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185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86
三、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 188
四、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189
五、推动文体及其他事业进一步发展/ 190
第七节 进一步夯实管党治党基础/ 191
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91
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91
三、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92
四、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 192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193
附 录/ 195
附录一 大事记(1919—1949 年)/ 196
附录二 人物介绍/ 209
附录三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遗址/ 221
附录四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老区村庄/ 234
附录五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烈士英名录/ 238
附录六 红海湾革命歌谣/ 247
附录七 红海湾经济开发区获得荣誉简表/ 256
附录八 红海湾籍被授予“汕尾荣誉市民”人士(已知)/ 258
主要参考文献/ 259
后 记/ 261

内容摘要
《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中的一种,全书系统地介绍了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老区的历史概况、重要党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集中展现了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及建设成就。全书资料丰富、脉络清晰、文字简练、叙述生动,全面叙述了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向着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进。本书的出版为社会各界了解老区、宣传老区、支持老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献史料,为挖掘整理老区历史红色文化、弘扬老区革命精神提供了史料依据,为社会各界认识汕尾、了解汕尾、宣传汕尾提供了永恒载体,有利于保留地方党建史料。有一定的出版和史料价值。

精彩内容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的创建(三)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10月上旬,南昌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彭湃、聂荣臻、刘伯承、林伯渠、恽代英等抵达海陆丰,在海陆丰党组织和群众掩护下,许多领导人和非武装人员先后离开海陆丰渡海往香港或上海。10月9日,南昌起义军余部1200多人在董朗率领下到达海丰朝面山,不久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第四团,董朗任团长,颜昌颐任党代表。红二师的到来,强化了海陆丰的武装力量。
1927年10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关于“省委认为广东土地革命运动仍是高涨,暴动的计划仍应继续实现”和“扩大土地革命与建立工农兵政权的宣传。土地革命应根本打倒地主制度……政权应归于工农兵代表会(苏维埃)”的指示,东江特委决定举行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
东江特委和东江革命委员会原计划于11月7日在海陆丰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掀起土地革命高潮。10月底,国民党军李济深部与张发奎部发生冲突,驻惠州的李部师长胡谦被杀,引起在海陆丰的李部驻军陈学顺团的恐慌。东江特委决定利用敌人内部混乱的有利时机,提前举行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
第三次武装起义战斗于10月25日打响。起义军在南昌组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的配合下,于10月30日第三次武装夺取政权,先后占领海丰、陆丰全境和惠阳、紫金的部分山区,11月中下旬,陆丰、海丰两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在彭湃的领导下,各地纷纷推翻旧政权,实行土地革命,逐渐形成了包括海丰、陆丰全县和惠阳、紫金部分地区的革命根据地。
10月30日,红二师第四团第一营在海丰县公平区农军的配合下攻占了公平。各地农军纷纷响应。梅陇、汕尾等区乡先后被农军占领,海丰县城处于农军的包围之中。国民党驻军陈学顺团见大势已去,于11月1日撤出海丰,向惠州方向溃退。起义军乘胜进占县城。几天之内,海陆丰农军在红二师的支持下,相继占领了海陆丰两县大部分区乡,取得武装起义的胜利。与此同时,惠阳县高潭区、紫金县的炮子区及五华县的部分地区也先后举行暴动,并取得了胜利。
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东江特委以东江革命委员会的名义通电全国,向中共中央及全国人民报告喜讯。电文说“自中国国民党领袖蒋介石、汪精卫等背叛革命以来,国民党已成为屠杀工农压迫群众之反动政党,各派军阀玩弄之工具,青天白日之旗帜,亦已成为白色恐怖之象征。中国之垂成之革命,遂断送于反动国民党之手。各地工农惨遭屠杀者,不可以数计,广东工农受祸尤剧。本委员会受中国共产党之指挥,与工农群众之委托,率领东江工农,艰苦奋斗数月,曾两占海丰、陆丰县城,杀戮地主豪绅,义无姑纵。现本委员会又率领工农革命军,即日进驻海陆丰、紫金各县,实行宣布没收土地,铲除杀戮地主豪绅,财产均行没收,归本委员会管理,分配给佃农、无地农民、兵士及被难者家属与一切贫民,并即日召集工农兵代表大会,组织苏维埃政权,一切设施均听命于中国共产党。望各地工农群众,一致兴起暴动,夺取政权,建设工农兵代表会”。
广东省委获悉海陆丰武装起义胜利的消息,立即致电东江革命委员会和红二师,指出:“赖诸同志之努力,使本党旗帜飞扬于海陆丰、紫金县境,数十万穷苦农民同志闻风兴起,为铲除豪绅地主奋斗,本委员会甚为嘉慰。望更积极扩大土地革命之宣传,没收一切土地归农民,并助五华、普宁、潮阳一带奋斗之农友,根本覆灭地主阶级之势力。且进而摇动推翻东江反动军阀之政权,以促成全省农工之大暴动。”在海(丰)陆(丰)惠(阳)紫(金)起义胜利后,东江特委一方面指示红二师配合各地农军扫除残余反动势力,另一方面又派干部到各地开展工作,扩大战果。为了展示海陆丰武装起义的力量,扩大土地革命的宣传,11月7日在海陆丰两县城分别召开了“十月革命纪念大会”。当天,海丰县城的会场一切装饰都用红色,到会群众6000余人。开会前,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处决了一批反动分子,并在会场当众焚毁许多田契,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大会发表通电,宣告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朝着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目标奋斗。
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进一步激发了红海湾人民的革命热情,增强了建立人民政权的信心和决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