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Ⅰ1816-1831)(精)
  • 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Ⅰ1816-1831)(精)
  • 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Ⅰ1816-1831)(精)
  • 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Ⅰ1816-1831)(精)
  • 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Ⅰ1816-1831)(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黑格尔全集(第17卷讲演手稿Ⅰ1816-1831)(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0.58 6.8折 11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黑格尔|译者:梁志学//李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4345

出版时间2012-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31350427

上书时间2024-05-27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本卷收入的是黑格尔在1821年夏季学期次讲授宗教哲学时写的手稿。它给他1824年、1827年和1831年讲授这门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制订了基本框架,对于理解他的学生们记录的这三次演讲在观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附录收入本卷的十四件散篇是他在次讲授宗教哲学时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补写的,对于准确把握他的宗教哲学也有参考价值。
  一、这部手稿的基本内容
  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按照精神以表象形态展开的进程分为四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揭示了宗教中的理性。而这四个部分就是导论、宗教概念、特定的宗教和完善的宗教。
  1.关于导论
  黑格尔首先说明,宗教哲学像昔日的自然神学一样,要达到这样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世界上的一切谜团都得到了解释,思想上的一切矛盾都得到了解决,感情上的一切痛苦都得到了解脱,而这就是永恒真理和永恒宁静的领域,是真理本身和上帝的王国。他以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强调了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共性,指出人们无论在哪个有限的活动领域,都将会发现上帝的王国是他们自己终的中心。“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一切事物的终点,一切事物都从他这里开始,一切事物又都回到他这里。上帝是哲学的对象,{我们}要对他进行研究,在他之中认识一切事物,把一切事物追溯到他那里,把一切事物都从他那里推导出来,说明它们的合理性,只要它们产生于他,保持着与他的关联,靠他的光芒生存,并具有他的灵魂。因此,哲学是神学。”这就是说,哲学与神学都是以双方肯定的同一个形而上学的世界为对象,所以,真正的哲学家必然同时是神学家,彻底的神学家必然同时是哲学家。
  但是,黑格尔清楚地看到,在他那个时代,各门实证科学的范围都在迅猛扩张,知识的一切领域都扩大得一望无际,所以,关于有限事物的知识传播得越广泛,关于上帝的知识的领域就变得越狭窄。其结果是,那种断言我们无法认识上帝、无法了解上帝的学说成为一种完全得到认可的说法,人们根本不会重视研究关于上帝的认识。这在黑格尔看来当然是一种谬误、一种偏见。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中世纪时代的另一种偏见,他指出,那时一切科学都是关于上帝的知识,人们具有了解上帝,探究其本质的兴趣,但精神除了在这一活动中,就寻找不到安宁,一刻也无法平静,精神如果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就会感到不幸,并且十分轻视认识的其他一切兴趣。为了克服这两种片面性,黑格尔反复研讨与阐述外在目的与内在目的、有限目的与无限目的的关系,力图揭示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调和;尽管他的论述十分繁琐,他却得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即“宗教哲学就是这种调和——有限东西中的无限东西,无限东西中的有限东西”。这样,他就在宗教哲学领域里秉承着从康德直接而来的理性主义传统,解决了研究有限东西的实证科学与研究无限东西的宗教哲学的辩证关系。


【书摘与插画】

 
 
 
 

商品简介

本卷收入的是黑格尔在1821年夏季学期次讲授宗教哲学时写的手稿。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按照精神以表象形态展开的进程分为四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揭示了宗教中的理性。这四个部分是:导论、宗教概念、特定的宗教和完善的宗教。本卷的内容,为黑格尔在1824年、1827年和1831年讲授宗教哲学这门课程奠定了基础,制订了基本框架,对于理解他的学生们记录的这三次演讲在观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附录收入本卷的十四件散篇是他在次讲授宗教哲学时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补写的,对于准确把握他的宗教哲学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黑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人类思想目前的不朽人物。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历史记录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他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但在他的哲学中,存在着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他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终于窒息了其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在美学上,他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密切联系以及理性的内容对艺术的重要意义。
    黑格尔一生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美学》《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等。

目录
中文版前言
 宗教哲学
 (1821)
[导论]
第一章 宗教概念
 A.一般宗教概念
 B.关于宗教观点的科学概念
 C.这种观点的必然性
 D.宗教与艺术和哲学的关系
第二章 特定的宗教(有限的宗教)
 A.直接的宗教
  α)[形而上学的上帝概念]
  β)具体的表象
  γ)自我意识方面·主观性·崇拜
 B.壮美与优美的宗教
  α)形而上学概念
  β)具体的表象·理念的形式
   a)在壮美的宗教中
   b)在必然性的宗教中
  γ)崇拜活动
  a)壮美的宗教
  b)优美的宗教的崇拜活动
   a)崇拜活动的精神——宗教自我意识
   β)崇拜活动本身
 C.合目的性的或自私自利的宗教
  合目的性的或知性的宗教
  a)抽象概念
  β)神圣存在者的形象表达、表象
第三章 完善的或天启的宗教
 A.抽象概念
 B.具体表象
  a)
  b)
  c)
   a)
   β)
 C.社团,崇拜活动
  α)社团的产生
  β)社团的存在——崇拜活动
  γ)社团的消逝
附录 宗教哲学散篇
信念
圣灵
知性宗教
罗马宗教
神秘的礼拜仪式
散文式的宗教
最有限的宗教
上帝之子
受难、死亡与复活
散文
教义
社团
纷争告终
回顾三个领域
译者注释
人名索引
神名索引
本卷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收入的是黑格尔在1821年夏季学期*次讲授宗教哲学时写的手稿。它给他1824年、1827年和1831年讲授这门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制订了基本框架,对于理解他的学生们记录的这三次演讲在观点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附录收入本卷的十四件散篇是他在*次讲授宗教哲学时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补写的,对于准确把握他的宗教哲学也有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