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海绿浪30年(1989-201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蓝海绿浪30年(1989-2019)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52 3.8折 6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旭光

出版社辽宁人民

ISBN9787205095758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30622525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旭光,男,1954年生。葫芦岛市政协常务副主席。曾任绥中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葫芦岛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比较喜欢文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7年至2012年,后先后在《琢木鸟》和《当代》杂志上发表两部长篇小说——《苍生大政》和《天地之骨》。因长期从事干部工作,对领导科学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体会,2014年,出版《芝麻官道行》一书。

目录
序一  让城市走向“新蓝海”/石文光
序二  努力彰显葫芦岛城市特色(代序)/郑宏伟
自序  “蓝海”“绿海”最水色
引子篇  一道海湾,两片海域
第一篇  葫芦岛,你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第一章  第一次城规——我们走上了海滨城市之路
    城市定位决定发展战略
    石油化工被明确为主导产业
    奠定了“三位一体”大城区的基调
    海,开始成为我们的“宗教”
  第二章  第二次修编——我们把港口拥入了怀抱
    向港口要生产力
    港口的发展还有些慢
  第三章  第三次修编——我们打出了建设旅游和宜居城市旗帜
    对区域地位的新认识
    旅游强势列装于经济序列
    “宜居”概念隆重登场
    朝着生态方向走去
第二篇  经济在艰难中渐进发展和转型
  第一章  经济在困难中负重前行
    一组纵向对比数据的意义
    发展带来经济结构和格局的变化
  第二章  艰难的重整
    一个“老”字压垮了“锦化”
    凤凰涅槃之路
    葫芦岛有色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第三章  经济总量为什么总是小
    经济总量的时空比较
    传统产业气弱,新兴产业势单
    民营经济“弯弯月”
    城市“磁力线”稀弱
    “占领”机遇
  第四章  要有结构性的改变
    把先进制造业做成优势产业
    由“海滨城市”向“海洋城市”转变
    成为“自带流量”的城市
  第五章  稳步发展的农村经济
    城镇化做到了“双改变”
    农村经济出现了四大变化
    减贫史上最好的战绩
第三篇  建设均衡持续发展的组团式城市空间
  第一章  组团城市的诞生
    “西移南下”成为城市发展的拐点
    建立起组团式的城市结构
  第二章  我们的组团具有生态的优势
    新的工业企业和生活区有了区隔
    城市获得了较为均衡的发展
    减少了跨组团出行量
    西南部海滨成为城市新形态
    美的缺陷
第四篇  向人性化交通方式艰难迈进
  第一章  向动脉系统要“交通”
    城市“搭桥”
    中轴大街
    城建史上的一个大日子
  第二章  逐渐发育着的慢行系统
    请读一下《人性化的城市》
    道路多了,不等于“交通”多
    把自行车邀请出来
    步行是对环境和健康的友好
    或许可以到城市综合体漫步
第五篇  扑进城市绿荫里
  第一章  值得骄傲的30年
    城市生态建设的MVP
    我们成为了“国家森林城市”
  第二章  “龙背”“首山”入城来
    一篇来自京城的散文
    如果把龙“背”开发出来
    立起来的绿洲
    “古董”和市树、市花
    城区最崇高的人文建筑
  第三章  让绿色、美丽成为城市的鲜明底色
    蓝天等于滤化和绿化
    建设近海亲水的海岸线
    差距也摆在那里
  第四章  对位生态城市
    生存的选择
    一份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第六篇  拼力保障水资源对城市的承载
  第一章  碑记两次水源工程建设
    乌金塘水库是“开国元勋”
    平山水源工程是最救急的工程
  第二章  “青山”永远在
    青山水库承载着城市的持续发展
    青山水库贮存了一种永久的精神
第七篇  城市海之韵
  第一章  行走在五线谱上的城市
    用五线谱穿起来的项珠
    蓝色金三角——一张“金名片”
    美丽的“倾城”之道
    兴城海滨的三颗“钻戒”
  第二章  大海淘洗出的城市色彩
    色彩三属性
    对大海的依眷
    总体协调的色彩“外套”
    让“海味”更浓一些
  第三章  放眼建筑多“轻舟”
    高雅的建筑是所学校
    “海韵”的面孔
    眺望城市天际线
    “乡愁”安放在哪里
第八篇  文化涵养塑造着我们的城市
  第一章  文化正在追赶经济的脚步
    “文化城市”已成为一种目标
    文化事业的“海拔”大幅刷新
    我们有了自己的海滨城市精神
    文化兴市开辟城市发展新海域
  第二章  教育卫生的个头越长越大
    一组有分量的数据
    有两篇文章很大很大
    我们看病方便多了
  第三章  旅游业已经是国民经济的一员大将
    旅游是一种文化行为
    旅游业位置在持续陡梯式攀升
    点—线章片
第九篇  葫芦岛,你的另一个名字叫“创意生态岛”
  第一章  为什么要向创意生态城市转型
    给你一个强大的理由
    我们离创意生态城市还有多远
  第二章  泳装产业成为转型的先导
    比基尼世界的史诗
    产业转型的“标本”
  第三章  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创意生态城市”
    奏响“泳装二次创业”的乐章
    铺一条“创意产业海岸线”
    旅游业“三转变”
    让特色会展有更多的花朵绽放
    必须用机制聚拢人才
第十篇  扬帆“蓝海”“绿浪”间
  第一章  规划要管100年
    科学规划是最大的城市资源
    “大手笔”起笔,“铁拳头”落地
  第二章  淬炼“精致”城市
    城市“毛茬”有些多
    开启“精耕细作”的时代
  第三章  “水色”之梦
    “家”在咸咸的爱的地方
    “水色”城市轮廓线
    守候我们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以大散文风格叙述城市的书,城市就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书的格调比较清新、大气,富有感
情、激情和正能量。还回顾了葫芦岛市建立之前锦西市发展的情况。核心主旨就是因为有了那片海,于是我们爱上了这座城市——葫芦岛市。里面配了133张老
相片,清晰的回味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爱。

精彩内容
 一道海湾,两片海域
美国刘易斯·芒福德是一位超级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世界树立了一个知识的丰碑,这座丰碑至今无人能超越。
他既是一位城市规划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有人讲,在城市研究上能称得上真正大师的,恐怕只有他了。他的《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被誉为城市规划的圣经。当这位大师的目光穿过历史的烟云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有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
他说得对吗?应该是对的,因为他对城市的洞察历来都是精准和深刻的。城市就像人的身体一样,有着最复杂
、最深奥的机理。人的生命体是不断往小分的,宇宙世界是不断往大看的,但两者偏于极端的走向并没影响它们效果的一致性——越往小分越奥妙,越往大看越神奇。而城市则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种存在,它在与两者同样奥妙无穷外,还多少有点方法论上的差异:它既要往小分,分到城市的每一个毛孔,分到城市的每一条微血管,分到城市
的每一个细胞;还要往大看,看整座城市的天际线,看城市所在的城市圈,看整个世界的城市群!
三十而立!
在太平洋的西北处有一个渤海湾,渤海湾的海域像一
把精致的柯尔特“双鹰”手枪,在手枪准星处附近有一个城市,那个城市叫葫芦岛,她以姣美的步伐,走过了30年的历程。她立了起来!她稳健而优雅地矗立在海湾的西岸!
30年前,1989年6月,国务院批准当时的锦西市(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锦西市更名为葫芦岛市。(见图l、图2)当年的兴奋情景,至今那些经历者还历历在目。真的难以忘怀,只要思绪一触到那个历史节点,心就会猛然颤动一阵,然后甜美的思忆便会像小溪一样流淌起来。那不是一般的节点,对于葫芦岛人来讲,国务院那份批文是何等的神圣!它无疑在宣告:环渤海地区又将有一座城市兴起——那是一个伟大的具有历史节典意义的节点!
为写这本书,我查阅到了1990年3月,第一任市委书记于均波在我市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的原件,那是一份铅字排版的材料,纸张已经黄旧起来,上面空白处挤满了钢笔书写的修改文字。沧桑之中,我仿佛看到了历史斑驳的汗迹。那个报告的题目很长,四句话组成,最后一
句是“为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美丽的新锦西而奋斗”。真的令人动容,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当年出发的起点,也看到了出发时的身影——那个起点没有多余的东西,有的只是目标、方向和希望;那时,我们都是奋力前行者!(见图3、
图4、图5)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期,世界上出现了四个大概念,这四个概念对我们的城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这一概念一经出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