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家书家训(精)
  • 中国家书家训(精)
  • 中国家书家训(精)
  • 中国家书家训(精)
  • 中国家书家训(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家书家训(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45 3.5折 6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宸冰

出版社辽宁人民

ISBN9787205095369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62元

货号30477437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宸冰,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北京榜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喜马拉雅最具人文情怀的历史主讲人,CETV《国史演义》主讲人。首都职工素质工程读书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等十三所高校客座讲师,北京市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原CCTV《墨韵之道》主持人,《职业女性》杂志专栏作家。3亿收听(看)量音视频节目《宸冰读书》《宸冰初见》总策划、主讲人。宸冰阅读文化传媒创始人,致力于传播宸冰立体阅读文化理念及“读书、读人、读世界”的阅读方法,打造专业阅读服务第一品牌。

目录
\"自序
家书篇
鲁 迅:孝顺一生,终意难平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戴安澜: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刘宗歆:舍身救人除鼠疫,医者终究难自医
蔡炳炎:身先士卒战淞沪,将军功名千载传
林觉民: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天下不负卿
张自忠:伟哉张将军!精神永不死
嵇 康:竹林失贤者,广陵成绝响
苏 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家训篇
颜之推:颜氏家训,旷古烁今
曾国藩:人间万事似浮云,名利一样都是空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梁启超: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林 纾:有品有行,翻译泰斗
诸葛亮:托孤殷勤礼,报国忠义心
马 援:和善待人,谦恭持家
司马谈:匠心世代传,青史留人间
严 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附录\"

内容摘要
\"以家书连接历史,用家训传承文明。
家书家训、家风家教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正是几千年来这些经典家书家训的传承,教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忠义贤良之士,才让文明得以传承,让历史得以延续。
本书精选从西汉到现代的家书家训文字,包括父母子女之间的信件往来、夫妻之间的鸿雁传书、充满爱国爱家之情的红色家书以及中华经典家训。作者宸冰将这些家书家训做了深入透彻的解读,用镜头串起家书家训背后的故事。书中更有宸冰的殷殷寄语,内容深刻,文笔流畅,故事性强,再加上音频讲解,是父母弘扬传统文化、亲子共度的不二之选。\"

精彩内容
\"林纾:有品有行,翻译泰斗写信人:林纾他不懂外语,不能读原著,只靠“玩索译本,默印心中”,他从穷秀才一跃成为举人,颇有几分侠气和狂态,在他译作畅销海内的那几年,月收入近万,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出国深造。在晚年,其题画诗云:“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攻苦学名家?”虽然“内行之笃,执教之严”是他的一贯教子风格,但仍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爱子,匪所不至”“一分一寸,无不着意”。
收信人:林琮他是林纾寄予厚望、最喜欢的儿子,林纾曾道:“胸中有千言万语,见汝时爱极,防说之不尽,故时时书一两纸示汝。”在林纾的心里,年轻的儿子林琮仿佛可以继承他的事业。林纾遗言:“琮子古文,万不可释手,将来必为世宝贵。”只是,语语真挚,却挡不住命运捉弄,林琮三十四岁早逝,终未完成父亲寄望。
字谕琮儿知之:天下最难之事为收放心,而最易之事,则为提醒精神。精神一提醒,则后来艰难之状,历历布在眼前,放心不敛则自敛矣。凡血气未定之人,容易为人诱骗。你之朋友亦不是有心陷害,不过同是青年之人,阅历不深,毫无后顾之忧,一日畅快便过了一日,不知不觉将堂堂岁月积渐抛荒。一日抛荒,便种一月一年之根株。心情渐渐疏懒,以为凡事都有明日,不知不觉明日便失之今日,逐日如此,不知不觉又度一月。月不过三十日,试问一年有几个三十日?岂不可惜!而翁今年七十有二,未尝一日偷闲,正以来日无多,格外秘惜。汝年仅二十,如能如我勤勉,将来岂复可量。譬如商家,我之资本无多,能俭能勤,亦足支撑过日。汝年富力强,本钱充足,更能勤俭,发财便无限量。须知为人必先苦而后甜,不宜先甜而后苦。我在一日,汝便有一日之安饱,此不是甜境,是未来之苦境。汝若昧昧视为甜境,则苦境之来,正算不到是何时日。吾为汝计,方汲汲顾景,汝反偷闲往观电影,有何益处?不是作骗,就是狙劫,至侦探等等,全是教人为恶,毫无阅历之可言,观之殊损眼光。汝言夜间睡不着,必是课后与同学闲谈,不能就枕,率性出塾游玩,此即不能收敛放心处。放心一萌,则眼前便起一道愚云,将一身事业全行遮蔽。如道士炼丹,时时着魔,令汝七颠八倒,你当早早回头,习一静字,便是安心之法。由静生明,由明看到家境,则志气奋发矣。勉之勉之。
癸亥四月二日父字此书留观,不可抛弃闽江·译《茶花女》声名大噪光绪二十三年(1897)二月,与林纾相伴28年的夫人刘琼姿病故。
林纾与王寿昌等几位朋友泛舟江上,此刻风景宜人,可心境不佳的林纾依然郁郁寡欢。在和朋友聊天时,留法归来的王寿昌(号晚斋主人)讲到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的故事。中年丧妻的林纾感慨万千,似有所思。
之后,在闽江的小船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致:一边王寿昌手捧原著口述,另一边林纾展纸挥毫。林纾文思敏捷,只见王昌寿刚说完一句,他就已写好一句。一天4个小时下来,记下的文字就已经有6000多字。这就相当于一个小时1500字,可以算一下,人的正常写字速度是一分钟三四十字,但林纾平均下来一分钟有25字以上,而且他还要翻译成文言文,其写字速度之快、思维反应之快可以想象。
二人合作不到半年时间,此书全部译完,书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自出版发行后,大受欢迎,“一时洛阳纸贵,风行海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赞:孤山处士音琅琅,皂袍演说常登堂。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几个月后,上海就出现了铅字翻印本,之后又不断再版。
自此,林纾译书一发不可收拾,先后译出世界10多个国家近百名作家的180多部作品,刊行150多部。 郭沫若最初读到的西洋小说就是林纾译的《迦茵小传》,“林纾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林纾翻译的小说,是我最嗜好的一种读物”。不仅如此,鲁迅在日本时,只要林纾译印出一部,就要跑到书店买回来,看过之后,还拿到订书店去,为了收藏改装硬纸板书面。
林纾不懂外文,翻译时全靠别人口述,他再根据意思用文言文写下来,实属翻译界罕见。因为文学功底深厚,所以译书很快,往往口译者话音刚落,他就已经写好了译文。勤奋的他,年年有译著出版,甚至把外国剧本译为小说,最多时一年曾出版16部。到他逝世时,共翻译了180多部书,其中40多部世界名著。他翻译了包括英、法、俄、日、西班牙等十几个语种的作品。林纾翻译小说对当时的文坛有相当大的影响,也在客观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