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真性情(先秦-两汉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真性情(先秦-两汉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19 2.3折 3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忆江南|责编:张洋洋

出版社万卷

ISBN9787547053249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0852141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使命:拯救人类
一个机器人的“自述” / 刘维佳
来看天堂
失去了一半生存价值的世界 / 刘维佳
追寻
明天,再一次见到她之时 / 刘维佳
起风之城
让这个世界变得不同 / 张冉
人人都爱查尔斯
虚拟世界中的沉醉 / 宝树
穴居进化史
重回文明原点 / 宝树
拉格朗日坟场
1250 颗氢弹飞向太阳 / 王晋康

内容摘要
 “历史的真性情”系列图书以通俗、轻松的语言去讲解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这些历史故事虽然可能与读者印象中的大相径庭或者是闻所未闻的,却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这些历史碎片会让读者真切地感觉到,历史就是活生生的人和故事,能感受到其中散发的温度与情感。
本书为系列图书中的一册,讲述了先秦、两汉中真实有趣的历史冷知识。作者查阅诸多文献,书中所写均为史料中记载。书中既有王朝的兴衰更迭,又有人物的枯荣沉浮,更有作者的所思所想,旨在戳破读者的历史盲点。

精彩内容
 后羿:不只是传说历史悠久的神州大地有着许多神奇优美的传说,其中最神奇、最优美的应该是远古时期的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等。在这些神话的主人公中,后羿和别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他不只是一个传说人物,而且也是一个历史人物,传说中的后羿是以历史上的羿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历史上的羿生活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初期,开始时是东夷地区(中心地区在今山东省)马颊河下游(今山东省德州北部)的一个大部落的首领,也是个闻名遐迩的神射手,后来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快成了东夷族的首领。
当时在位的夏王是大禹的孙子、夏朝开创者夏启的儿子太康。太康耽于享乐,不顾百姓死活,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于是,羿就适时而动,以武力推翻了太康的统治,掌握了国家大权。但他并没有自己登上王位,而是把太康的弟弟仲康立为名义上的夏王。
羿虽然不是养尊处优、骄奢淫逸的人,可是他掌握政权之后对打猎游玩的兴趣却有增无减,以至于影响了他对国家大事的管理,大权逐渐落到了大臣寒浞的手里。
终于有一天,灾难降临了。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寒浞杀害了羿和他的儿子。
羿死后,被羿立为夏王的仲康就沦为了野心家寒浞手中任意把玩的棋子。由于行动完全失去了自由,仲康心情抑郁,身体每况愈下,不久就死了,寒浞就让仲康的儿子相继承了王位。
相不愿意继续像父亲一样做傀儡,找机会逃出了王宫,结果不幸被寒浞的儿子过浇追上杀死了。相的妻子后缗这时候已经有孕在身,母爱的力量帮助她躲开过浇的搜捕,从墙洞里偷偷爬了出去。在后缗的娘家有仍氏那里,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少康。
后来,少康在百姓的支持下,攻占了夏朝都城安邑,杀死了过浇(这时,寒浞已死),天下又回到了大禹的子孙手里,这就是历史上的“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之所以说后羿不只是个传说,不仅因为他的历史原型羿是“少康复国”这段历史的一部分,而且在现在的世界上仍然有他留下的遗迹。
在今天的山东北部马颊河下游,从东到西有三座古“冢”,最东边的一座称为“灰冢”,相传为远古时期的占卜台和祭祀台;中间的一座称为“夷王墓”,据说是羿的墓葬;最西边的“小冢子”则传为他儿子的坟墓。据考证,这三处古“冢”都是四五千年之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和羿生活的时代正好吻合。
伯夷、叔齐姓字名谁?
这是一个看似特简单其实挺麻烦的问题。
咱们先回顾一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历史传奇。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誓师伐纣,剑指朝歌,正在周国安享晚年的伯夷、叔齐兄弟得知消息后,急忙赶来劝阻武王放弃“以暴制暴”的行动,但是没有成功。
商朝被灭掉后,周武王成了天下的共主。曾经被他拒绝的伯夷、叔齐决定继续忠于商朝,并且登上首阳山做了隐士。
为了展示自己的气节,伯夷、叔齐宣布他们不再吃大周的粮食,而以山上的野菜充饥,最终竟然饿死在首阳山上。
那么伯夷、叔齐究竟姓字名谁呢?不了解历史的人会想当然地回答:“这还用问,伯夷自然姓伯名夷,叔齐应该姓叔名齐。”了解历史的人则会给出这样的答案:“这两个人是兄弟俩,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他们姓什么书上没有说。”听起来好像第二种回答是正确的,实则不然。
实际上,“伯夷”并非姓名,“伯”是伯夷在兄弟间的排行,而“夷”则是他死后人们为他起的谥号。同样,“叔齐”中的“叔”和“齐”也分别是兄弟排行和谥号。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称呼“三苏”中的大苏和小苏,那么排行老大、谥号为“文忠(公)”的苏轼将称作伯文忠;排行老二,谥号“文定(公)”的苏辙则应称为仲文定。
那么,伯夷、叔齐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呢?
据《史记》记载,伯夷、叔齐所属的孤竹国王室以墨台为姓,即现在的墨姓。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也就是说,伯夷全名墨台允,叔齐大号墨台智。
关于伯夷、叔齐还存在一个误解—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二,这个说法的前半截是对的,伯夷确实是孤竹国国君墨台初的长子,后半截却是错的,叔齐并非老二,叔齐的“叔”字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证据。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兄弟间的排行有“伯仲叔季”这个顺序,《三国演义》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吴主孙权的父亲孙坚有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字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孙策弟兄四个分别占了“伯仲叔季”四字中的一
个。同样,占了“叔”字的叔齐应该排行老三,也就是说,他和伯夷中间还有一个弟兄。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有这样的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日:‘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P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