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战备物资储备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时期战备物资储备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43 3.9折 7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丰//李守耕//赵吉敏|责编:邢有涛//赵雅馨

出版社中国财富

ISBN9787504768933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30813243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丰,四川邻水人,陆军勤务学院军事物流系教授,从事军事物流研究,已出版《军事物流学》《军事供应链理论与应用》等多部专著,发表论文90余篇,多次获军队、重庆市及中物联科技进步奖。

李守耕,河南省镇平县人,军事科学院某研究所不错工程师,长期从事战备物资储备研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在《军事经济研究》、《国防大学学报》、《后勤学术》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2006年担任联合国驻苏丹维和特派团军事观察员,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赵吉敏,甘肃武威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后勤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主任、工程师,中校军衔,长期致力于军事物流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1区域一体化战备物资储备布局研究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现行战备物资储备体系存在的不足
  1.3  区域一体化战备物资储备的内涵
  1.4  战备物资储备区域划分
  1.5  战备物资储备中心仓库选择
  1.6  推动区域一体化战备物资储备建设的建议
2战备物资储备规模测算与优化研究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战备物资储备规模测算的研究思路
  2.3  战备物资作战需求测算分析
  2.4  战备物资储备规模优化分析
  2.5  地区物资动员潜力对战备物资储备规模的影响
3战备物资储备模式研究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战备物资储备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3.3  战备物资基本储备模式分析
  3.4  基于储备模式选择的战储物资分类
  3.5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储备模式选择
  3.6  储备模式比例分配与优化
4战备物资生产能力储备研究
  4.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2  战备物资生产能力储备适用度分析
  4.3  战备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企业意愿调查分析
  4.4  战备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企业选择
  4.5  战备物资生产能力储备激励机制
5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
  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5.2  轴辐式网络基础理论
  5.3  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枢纽储备点的选址
  5.4  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的构建
  5.5  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保障模式构想
6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管理研究
  6.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6.2  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管理的基本问题
  6.3  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辨识
  6.4  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评价
  6.5  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防范
  6.6  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监控
7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研究
  7.1  研究背景与意义
  7.2  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理论分析
  7.3  外军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发展概况
  7.4  我军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7.5  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构建
  7.6  加强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企业参与战备物资生产能力储备意愿调查表

内容摘要
本书围绕储什么、储多少、储哪里、怎么储、怎么管、怎么用等战备物资储备难题,研究了区域一体化战备物资储备布局、战备物资储备规模测算、战备物资储备模式、战备物资生产能力储备、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构建、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管理和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等专题,提出了一些新思想和新观点,内容系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精彩内容
"前  言
建国70年来,我军战备物资储备在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和军队职能使命不断扩大,对我军战备物资储备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形势下的战备物资储备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充足的战备物资储备是保障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物质基础。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增强保障效能,提升储备效益,必须从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信息化战争对战备物资储备需求出发,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战备物资储备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与重大决策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为建立适应现代战争和军事斗争准备要求的战备物资储备体系,做好部队遂行任务物资保障提供智力支持。
战备物资储备主要面临六大难题:储什么,储多少,储哪里,怎么储,怎么管,怎么用。储什么,重点解决战备物资储备品种、结构问题;储多少,重点解决战备物资储备规模问题;储哪里,重点解决战备物资储备布局问题;怎么储,重点解决战备物资储备模式问题;怎么管,重点解决战备物资组套包装、维护保养和轮换更新问题;怎么用,重点解决战备物资动用补充、报废处理和应急保障问题。本书重点对以下七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是区域一体化战备物资储备布局研究。(1)基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和“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探讨了建立区域一体化战备物资储备布局的必要性,阐述了区域一体化战备物资储备布局的内涵。(2)分析了区域划分的影响因素和原则,应用Voronoi图理论对战备物资储备区域划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7+1”的战备物资储备区域布局结构,充分运用空间布局的分散与聚合性提高了战备物资储备的适应性和便捷性。(3)阐述了影响区域一体化战备物资储备中心库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原则,构建了储备中心库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4)提出了推动区域一体化战备物资储备建设的建议。
二是战备物资储备规模测算与优化研究。 (1)研究了战备物资作战需求量的测算问题。将战备物资作战需求量分解为作战消耗、战斗损耗和自然损耗三部分。对物资的作战消耗根据物资消耗特点,打破现有专业界限,建立了4类消耗量测算模型;对物资的战斗损耗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了物资的战损性类别,结合作战方向的影响因素,测定了物资战斗损耗率;对物资自然损耗率则根据日常物资自然损耗率及综合环境影响进行了确定。然后针对各模型中涉及的参数进行了分析。(2)研究了各级、各方向间储备规模的优化问题。将物资短缺延时造成的影响通过延时惩罚函数转变为延时惩罚费用,将优化目标设定为总费用的最少,以确定各级、各方向的储备规模。分为两步进行建模优化分析,对于发生物资需求的作战方向,步为仅有战略储备和对应战役储备进行保障,第二步考虑其他作战方向的战役储备也可进行支援保障,分别采用Lingo线性规划求解和Matlab仿真求解。研究考虑了各作战方向之间发生物资需求的差异性和保障整体满足率的可变性,使得优化能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3)研究了地区物资动员潜力对战备物资储备规模的影响问题。通过建立各地区物资动员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方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层次分析赋权求得各地区物资动员潜力得分,再分析选取了各地区空间距离数据,与地区动员潜力得分综合,得到各作战方向动员基准系数,将其代入延时惩罚函数作为动员的影响,对上一步优化结果进行进一步调整,得到新的储备优化结果。
三是战备物资储备模式研究。(1)阐述了战备物资储备模式的概念及内涵,按照3类储备主体与5种储备方式的组合,优选了7种可行的基本储备模式,分析了7种基本储备模式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适用性和发展策略等问题。(2)从储备模式选择的角度研究了战备物资的分类问题,研究了军事性和经济性两方面的指标,确立了物资分类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出物资所属类别,并通过模拟算例演示了分类方法的应用。(3)从军事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分析了效用评价的指标,构建了效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效用评价的过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指标完成了处理,最后结合算例演示了评价方法的应用。在效用评判的基础上,确定了储备模式的优选顺序。(4)通过分析影响储备模式比例分配的决定性因素和修正性因素,研究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各因素在决定比例分配时的运用顺序,并以算例演示了储备模式比例分配和修正的完整过程。
四是战备物资生产能力储备研究。(1)阐述了生产能力储备的概念、实现途径、具体内涵、适用范围等。(2)根据物资特性和生产能力储备特点,建立了生产能力储备适用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降维从多个指标提取主成分,进而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物资进行聚类,判断不同类别物资对于生产能力储备的适用度。(3)通过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对企业参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意愿进行调查。对回收的问卷,利用SPSS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保证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通过因子分析,分析企业更为关注的因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4)结合生产能力储备的特点,建立了生产能力储备企业选择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优先级,再采用蒙特卡洛算法,利用MATLAB进行多次模拟,降低主观因素影响,使决策更加科学。(5)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生产能力储备的激励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和分析,分析不同条件下,相关因素对最优激励因子的影响。引入检查监督机制,解决激励效果可能出现弱化的问题。
五是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1)阐述了轴辐式网络、鲁棒性、战备物资储备网络等相关概念及内涵。(2)明确了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枢纽储备点的选址原则和枢纽储备点应具备的功能,构建了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枢纽储备点选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储备点进行了层级划分,从而解决了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枢纽储备点的选址问题。(3)考虑到不同场景下战备物资储备节点间运输距离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具有鲁棒优化的轴辐式网络模型,并利用改进的Prim算法进行求解,从而确定了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中枢纽储备点的数量、位置和网络节点的连接关系,得到了在不同场景中均能获得较短网络总路径的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4)从战备物资的保障成本的角度,探讨了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的保障模式问题。以“点点直达”全连通网络结构下和轴辐式网络结构下战备物资的保障流程为基础,分析了战备物资运输成本的变化规律,提出运用轴辐式网络进行战备物资保障时可采用军队主导、地方主导和军地协作三种保障模式,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为轴辐式战备物资储备网络的运用提供参考。
六是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管理研究。通过应用风险管理理论,辨识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的各种潜在风险,科学评估风险,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监控和防范,探索适合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的风险管理方法。(1)在风险辨识阶段,介绍了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的含义、原则等相关问题,构建了风险关系图,并运用专家调查法对“以厂代储”进行了风险辨识。(2)在风险评价阶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并采用综合模糊评判法进行以厂代储的风险评价。(3)在风险防范阶段,介绍了SWOT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过程,对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以厂代储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措施。(4)在风险监控阶段,提出建立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的风险监控体系,并具体从军队和代储企业两方面,给出了加强战备物资储备社会化风险监控的建议。
七是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研究。(1)阐述了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战备物资储备标准等相关概念及内涵。(2)对美军、日军、俄军的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外军战备物资储备法规建设特点,找出了我军与外军的差距。(3)梳理了我军现行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分析了我军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军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4)阐述了了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构建了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5)对具体的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立法项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军战备物资储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本书是战备物资储备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得到了多项课题的资助。具体撰写分工如下:姚学宾、李守耕、王丰(章);伍岳、杨西龙(第二章);杨振西、王丰、李守耕(第三章);陈俐颖、王丰(第四章);蔡英建、甘明(第五章);罗伟、王丰、赵吉敏(第六章);熊振伟、赵吉敏、王丰(第七章)。全书由王丰负责审定。在课题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陆军勤务学院军事物流系和军事科学院后勤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财富出版社编辑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衷心感谢。本书研究撰写过程中参阅和研究了许多资料,在此一并对这些作者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作  者
                                                        2019年4月8日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