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战后世界不同地区新社会主义思潮比较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冷战后世界不同地区新社会主义思潮比较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7.49 5.3折 12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海燕//李伟//王晨|责编:刘艳

出版社中国社科

ISBN9787520365550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30979926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海燕,1961年12月生,山东高青县人,法学博士,二级教授。曾担任山东教育学院政法分院院长、政治与社会发展系主任、齐鲁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现为齐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国外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理论与国际政治的教学科研工作,相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编师范司继续教育教材、省高校优秀教材等4部,参编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佘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曾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导论
  一  “冷战后”和“世界不同地区”的内涵界定
  二  “新社会主义”思潮的内涵解读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  研究意义与研究思路
  五  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
  六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冷战后欧美发达国家“新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
  一  市场社会主义思潮
  二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三  女权社会主义思潮
  四  “第三条道路”的勃兴与衰落
  五  欧美国家共产党及独立左翼人士的“新社会主义”观
  小结
第二章  冷战后原苏联东欧地区兴起的“新社会主义”思潮
  一  俄罗斯的“新社会主义”
  二  中东欧国家的“新社会主义”
  三  新东欧国家的“新社会主义”
  四  中亚国家左翼政党的“新社会主义”
  五  原苏联东欧国家左翼人士的“新社会主义”构想
  小结
第三章  21世纪以来拉美地区的“新社会主义”运动
  一  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倡导的“21世纪社会主义”
  二  厄瓜多尔主权祖国联盟运动推行“美好生活社会主义”
  三  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推行“社群社会主义”
  四  巴西劳工党提出建设“劳工社会主义”
  五  拉美地区左翼人士的“新社会主义”观
  小结
第四章  冷战后世界不同地区“新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缘由分析
  一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影响
  二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危机
  三  新自由主义的盛行与衰退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启发
  小结
第五章  冷战后世界不同地区“新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特点
  一  “新社会主义”思潮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主张呈现多样化
  二  “新社会主义”思潮的社会基础和依靠力量脆弱
  三  “新社会主义”思潮的实现途径多是主张合法斗争
  四  “新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具有革新性和探索性
  五  “新社会主义”思潮的探索具有阶段性和复杂性
  六  “新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态势呈区域性或民族性
  小结
第六章  冷战后世界不同地区“新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启示
  一  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二  形式多样的新社会主义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因素
  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四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
  五  广泛稳固的群众基础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动力支撑
  六  协调团结的国际合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小结

内容摘要
 本书以“新社会主义”思潮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新社会主义”思潮不同解读的基础
上,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冷战后欧美、拉美以及原苏联东欧地区“新社会主义”思潮的内涵特点及发展态势。纵向上通过对这些地区“新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阐述了其产生
发展的历史背景、现实条件及主客观原因;横向上通过对这些地区“新社会主义”思潮的指导思想、思想渊源、
价值目标、政策主张、依靠力量、现实基础的比较研究,在分析其异同点的同时,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和发展启示,形成了一些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