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绿色回收技术
  •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绿色回收技术
  •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绿色回收技术
  •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绿色回收技术
  •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绿色回收技术
  •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绿色回收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绿色回收技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0.97 5.1折 159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光金 范茂松 王放放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17348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9元

货号31677671

上书时间2024-05-26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商品简介

本书针对当今节能和环保研究开发领域中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处理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关键应用技术的开发,以过去十几年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试验数据为素材,以多个示范工程历史运行数据和电池回收处理试验验证数据为依据,通过细致分析和归纳整理,对这一领域的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和详细的描述。
本书编者团队攻克了电池快速筛选、一致性高效均衡管理、绿色高效回收等技术难点,创新发展了低附加值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成本资源化技术工艺,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与关键技术突破,这在本书中都得以充分描述。本书的重点体现在退役动力电池性能及其梯次利用筛选评估、集成均衡、工程示范、运维等技术和案例,废旧电池资源化和无害化回收利用工艺及装备等。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并辅有大量丰富的工程工艺现场图片,相信对于从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处理的技术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此外,本书也可供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和学习。



目录
目录前言第1章电动汽车发展概况1.1电动汽车发展简史1.1.1电动汽车早期发展1.1.2电动汽车当代发展现状1.2电动汽车类型及发展趋势1.2.1电动汽车分类1.2.2电动汽车发展趋势1.3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1.3.1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困难与挑战1.3.2各国电动汽车发展政策支持参考文献第2章动力电池基本概念及分类2.1电化学电源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2.1.1概述2.1.2化学电源构成及工作原理2.1.3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工作原理2.2动力电池分类及其性能比较2.2.1动力锂电池分类2.2.2动力锂电池基本表征参数2.3动力电池组及充放电策略2.3.1动力电池成组方法2.3.2动力电池充放电策略参考文献第3章退役电池评估3.1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概念3.1.1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规模和分布3.1.2梯次利用相关政策3.1.3梯次利用电池3.1.4梯次利用市场规模3.1.5梯次利用3.2退役动力电池再利用模式、策略及技术路线3.2.1梯次利用概念及定义3.2.2正确看待梯次利用储能系统3.2.3梯次利用思路与原则3.3退役电池性能诊断与分析3.3.1国内外现状3.3.2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3.3.3不同衰退状态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开路电压和荷电状态关系3.3.4同种衰退状态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阻抗特性与荷电状态关系3.3.5不同衰退状态下磷酸铁锂电池单体阻抗特性与荷电状态关系3.3.6小结参考文献目录第4章退役电池筛选4.1锂电池性能评价技术4.1.1残余寿命4.1.2劣化失效4.1.3荷电状态4.1.4数据处理方法4.2锂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4.2.1定义法4.2.2交流阻抗分析法4.2.3部分放电法4.2.4化学分析法4.2.5电池模型法4.3结构及组分变化对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影响机理4.3.1材料结构的变化4.3.2活性物质溶解4.3.3锂离子消耗4.3.4内阻增加4.3.5小结4.4制造工艺和运行工况对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影响机理4.4.1电池制造工艺对电池容量衰减的影响4.4.2电池运行工况对容量衰减的影响机理4.4.3小结4.5异常边界条件下锂离子电池衰减特征及表征方法4.5.1高温下NCA三元锂离子电池循环特征4.5.2基于SEI膜阻抗表征的负极析锂及内短路机理4.6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寿命及衰减特征预测方法4.6.1预测方法选择4.6.2建模及循环数据4.6.3小结4.7基于容量及内阻特性的退役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方法4.7.1退役电池交流阻抗谱分析及其直流等效内阻测试方法4.7.2退役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4.7.3小结4.8退役动力电池衰减规律及趋势4.8.1研究对象4.8.2试验条件4.8.3退役电池衰减规律及趋势4.8.4软包退役电池容量离散度4.8.5小结4.9退役电池性能衰减加速、突变发生的判据及指标体系4.9.1引言4.9.2退役电池初始容量性能及其离散性4.9.3退役电池衰减加速特征4.9.4小结4.10退役动力电池衰减、突变原因及表征4.10.1单体电池外观表征4.10.2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特性表征4.10.3石墨负极材料特性表征4.10.4电池隔膜表征4.10.5小结4.11退役电池性能衰减加速、突变的临界条件及其评价方法4.11.1引言4.11.2电池容量衰减及其与库仑效率的关系4.11.3电化学测试结果4.11.4小结4.12退役电池筛选方法现状4.12.1概述4.12.2SOH及寿命评价方法4.12.3传统的容量测试方法4.12.4锂电池工作特性及其数学建模现状4.13退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状态快速评估装置4.13.1退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状态快速评估装置4.13.2基于交流阻抗特性的电池内温与状态监测技术4.13.3基于交流阻抗特性的电池健康状态快速评价技术4.13.4小结参考文献第5章退役电池拆解及均衡技术5.1退役电池组拆解5.1.1废旧储能及动力锂电池组拆解工艺5.1.2废旧储能及动力锂电池预处理工艺平台5.1.3电池组拆解工艺平台功能5.1.4电池组拆解工艺平台功能性测试5.1.5电池组拆解工艺平台功能验证5.1.6小结5.2退役电池重组均衡5.2.1退役电池重组5.2.2退役电池均衡参考文献第6章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工程示范6.1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场景6.1.1退役动力电池在通信基站领域的梯次利用6.1.2退役动力电池在低速电动汽车领域的梯次利用6.1.3退役动力电池在电网储能领域的梯次利用6.1.4退役动力电池在备电领域的梯次利用6.2兆瓦级退役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应用6.2.1系统设计6.2.2系统详细设计6.2.3电池管理系统6.2.4储能变流器6.2.5监控系统规格参数6.2.6辅助系统6.2.7储能接入设计方案6.2.8成套设备运输、安装、调试方案及措施6.2.9系统研制及工程运行6.3百千瓦级退役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应用6.3.1设计依据6.3.2设计原则6.3.3系统设计方案6.3.4储能变流器设计方案6.3.5梯次利用电池系统设计方案6.3.6梯次利用电池维护方案6.3.7工程设计方案6.3.8工程运行6.4配电台区退役电池储能系统6.4.1提高配电台区供电可靠性的方案选择6.4.2配电台区储能系统设计方案6.4.3性能要求6.4.4技术参数与指标6.4.5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要求6.4.6储能双向变流器技术要求6.4.7配电台区储能系统示范运行6.5退役电池储能系统故障及二次退役6.5.1电池破损报废6.5.2储能系统放电时间缩短6.5.3退役电池储能系统再退役指标体系6.5.4储能系统均衡维护参考文献第7章动力电池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7.1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技术进展7.1.1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技术发展历史7.1.2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国外研究进展7.1.3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国内研究进展7.1.4动力锂电池综合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7.2现有废旧锂电池材料回收提取技术与工艺验证及提升7.2.1引言7.2.2正极活性物质常规分离方法验证7.2.3改进的正极活性物质分离方法7.3正极材料组分的资源化提取7.3.1有机溶剂法7.3.2碱溶法7.3.3酸溶法7.3.4改进型酸溶法7.3.5小结7.4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效率、绿色度及效益评价方法7.4.1引言7.4.2评价方法参数确立7.4.3动力电池回收阶段能耗评价7.4.4动力电池回收阶段排放评价7.4.5回收处理技术的绿色度评价7.5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分析7.5.1国内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及现状7.5.2国外废旧动力电池收集机制发展现状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针对当今节能和环保研究开发领域中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处理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关键应用技术的开发,以过去十几年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试验数据为素材,以多个示范工程历史运行数据和电池回收处理试验验证数据为依据,通过细致分析和归纳整理,对这一领域的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进行系统和详细的描述。本书编者团队攻克了电池快速筛选、一致性高效均衡管理、绿色高效回收等技术难点,创新发展了低附加值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成本资源化技术工艺,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与关键技术突破,这在本书中都得以充分描述。本书的重点体现在退役动力电池性能及其梯次利用筛选评估、集成均衡、工程示范、运维等技术和案例,废旧电池资源化和无害化回收利用工艺及装备等。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并辅有大量丰富的工程工艺现场图片,相信对于从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处理的技术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此外,本书也可供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和学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