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本张爱玲传/中国现当代作家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图本张爱玲传/中国现当代作家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05 3.5折 34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天舒|主编:温儒敏

出版社长春

ISBN9787544535687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4元

货号3096012

上书时间2024-05-25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现代女作家中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将不仅仅属于现代文学史,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她也会占据一个稳定的位置。
杨天舒编著的《图本张爱玲传》记叙了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传奇的一生。文笔细腻,广泛征引了传主的相关研究资料,特别注重最新出版资料的研究,是目前国内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了解张爱玲一生的优秀读物。

作者简介
杨天舒,1976年1月生,2006年毕业子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有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百年家族
  一、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
  二、悠长得像永生的童年
第二章  天才梦魇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
  二、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三、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第三章  横空出世
  一、春风得意马蹄疾
  二、传奇世界
  三、流言人生
  四、乱世奇女奇装行
第四章  永生之河
  一、书中自有颜如玉
  二、尘埃里开出的花
  三、“欲仙欲死”亦枉然
第五章  爱断情伤
  一、来日大难终分飞
  二、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三、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六章  来去之间
  一、一生一代一双人
  二、结束铅华归少作
  三、浮花浪蕊千帆过
第七章  哀乐中年
  一、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三、一弦一柱思华年
第八章  灯火阑珊
  尾声  独有一客寄孤篷

内容摘要
 杨天舒编著的《图本张爱玲传》为《图本中国现当代作家传》系列之一。
全书记叙了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传奇的一生。
全书图文并茂,以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珍贵图片为基础
,从一位专业研究者的视角出发,生动而细致地描述了张爱玲的人生成长经历和创作生涯,也探寻了张爱玲的内在心灵世界的秘密,关注了作为急剧变化的大时代见证人的女作家的创作心理动因和文学成就。

精彩内容
 二、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母亲离开后,张爱玲继续在圣玛利亚女校住读,只有节假日才被司机接回家里。父亲的家又回到了从前的那种迟暮的气息,“那里什么我都看不起,鸦片,教我弟弟做《汉高祖论》的老先生,章回小说,懒洋洋灰扑扑地活下去。”可是这样平静的日子也没过多久。1934年,父亲娶了继母孙用蕃。孙用蕃也是大家族出身,父亲孙宝琦(1867—1931)是前清的山东巡抚,1924年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共有8男16女,24个孩子,大多与豪门结亲。孙用蕃是他第七个庶出的女儿,当时已经36岁,与陆小曼是好友,也有鸦片烟瘾,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能交际、善理家、精明干练的女人。
对于孙用蕃的晚婚,张子静的说法是因为吸大烟
,不易嫁。张爱玲在《小团圆》中则写道,她年轻时和一个穷亲戚子弟相爱,已经有了关系,遭家人反对,约定在旅馆双双服毒自尽,不料男方违约反悔,打电话通知她家人去接她。结果事情败露,父亲逼她自尽,终于被劝住,但从此在父亲眼里算做死人,婚事也耽搁下来了。这段“前传”因为只存在于小说文本中,所以显得真假莫辨扑朔迷离。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更像是李碧华的小说《胭脂扣》的半个翻版,可惜女主人公没有殉成情,也就没有成为如花,曾经荡气回肠的爱情,在后半生鸦片烟的浊雾中逐渐隐没。直到中年,她才在兄长的撮合下草草嫁给一个没落的遗少——离异后带着两个十几岁小孩的男人。她的后半段《胭脂扣》显然唱走了板,再粉墨登场的时候,已经不再是花旦,而变成了彩旦。
从姑姑口中得知父亲要再婚的消息,张爱玲十分震动。她看过太多关于后母的小说,却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这种事会落在自己身上。十四五岁处于青春期的张爱玲,甚至激烈地想,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自己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一了百了。
然而继母还是进了门。她不愿丈夫和前妻的娘家住近邻,于是张家就搬回了原来张爱玲出生的那个老
宅——虽然四口人住这么大的房子实在空旷得很。这个家,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张爱玲平日住校,倒是很少跟继母接触,见面也不过客气地问声好,或礼节性地说几句闲话。有感
于这种家庭关系,她还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叫做《后母的心》,设身处地地写身为后母的不易,后母孙用蕃看了很感动。
不过张爱玲终究是不属于这个家的。
冬天的下午,父亲与继母一起躺在烟榻上吞云吐雾,因为只有这间屋生火炉,有时候弟弟也斜倚在烟
榻上,偎在继母身后,像一只小猫,一副心安理得的神气。张爱玲看在眼里,一时间竟有一丝眩晕,这幅“家庭行乐图”里,显然没有自己。再一定睛,时光流转,弟弟已经变得高而瘦,穿一件不甚干净的蓝布罩衫,租了许多连环图画在看,刚想跟他说点什么,一晃就不见了。别人向她数落弟弟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我比谁都气愤,附和着众人,如此激
烈地诋毁他,他们反而倒过来劝我了。”弟弟不争气,加上继母在旁边煽风点火,父亲对弟弟也越来越粗暴。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对他大打出手,一个耳光扇过去,或者在花园里罚跪。张爱玲还记得自己为此难过痛哭,发誓今后一定要“报仇”,可是弟弟却转眼间就跑到阳台上去踢球——他在父亲司空见惯的粗暴拳脚中,早已经麻木了。
1937年夏,张爱玲中学毕业。母亲回国,托人约张志沂出来谈女儿出国留学的事,被张志沂拒绝。张爱玲自己又以演说的方式再次向父亲提出留学的要求
,结果父亲大发雷霆,继母也对此十分不满:“你母亲离了婚还要干涉你们家的事。既然放不下这里,为什么不回来?可惜迟了一步,回来只好做姨太太!”对继母来说,当然希望快点把这个继女嫁出去,可以省一笔开销。对父亲来说,舍不得钱可能是一方面,痛恨出国留学是另一方面。他觉得妻子正是出国留学,才开了眼界,变了心,越来越看不起自己,最后飞出了自己的家。他感觉到历史正在重演,女儿如今也
看不起自己,越来越急于走母亲的路,飞出这个家了。
张爱玲留学的事,因为父亲不同意暂时搁浅。“八一三”沪战爆发后,张爱玲以躲避隆隆炮声为由,到姑姑和母亲住处小住。回来那天,继母再也压抑不住愤怒,质问道:“怎样你走了也不在我跟前说一声?”张爱玲回答说:“我向父亲说过了。”她说:“噢,对父亲说了!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然后刷地打了张爱玲一个嘴巴,张爱玲本能地要还手,被两个老妈子赶过来拉住了。继母立刻一路尖叫着奔上楼
去:“她打我!她打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张爱玲,一边拳脚交加,一边吼着:“你还打人!你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张爱玲在父亲疯狂的拳脚下,全身是伤,只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什么都听不见了。一时间瘫在地上,父亲还揪住她的头发踢,后来,终于被佣人拉开了。
P39-4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