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史(第2版)/中国大历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史(第2版)/中国大历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62 2.9折 3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总主编:马东峰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ISBN9787568253826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30440007

上书时间2024-05-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断代史中的第一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期,初版于1941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现代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
《先秦史》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先秦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后半部为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通过叙述先秦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古史材料
第三章  民族原始
第四章  古史年代
第五章  开辟传说
第六章  三皇事迹
  第一节  纬书、三皇之说
  第二节  巢、燧、羲、农事迹
第七章  五帝事迹
  第一节  炎黄之争
  第二节  黄帝之族与共工之争
  第三节  禹治水
  第四节  尧舜禅让
  第五节  尧、舜、禹与三苗之争
第八章  夏、殷、西周事迹
  第一节  夏后氏事迹
  第二节  殷先世事迹
  第三节  夏殷兴亡
  第四节  殷代事迹
  第五节  周先世事迹
  第六节  殷周兴亡(上)
  第七节  殷周兴亡(下)
  第八节  西周事迹
第九章  春秋战国事迹
  第一节  东周列国形势
  第二节  齐、晋、秦、楚之强
  第三节  五霸事迹(上)
  第四节  五霸事迹(下)
  第五节  齐顷灵庄、晋厉悼、楚共灵之争
  第六节  吴、越之强
  第七节  楚、吴、越之争
  第八节  战国形势
  第九节  楚悼、魏惠、齐威宣、秦献孝之强
  第十节  齐滔王之强
  第十一节  秦灭六国
第十章  民族疆域
  第一节  先秦时诸民族
  第二节  先秦疆域
第十一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昏制
  第二节  族制
  第三节  人口
  第四节  等级
第十二章  农工商业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业
  第三节  商业
  第四节  泉币
第十三章  衣食住行
  第一节  饮食

内容摘要
 《先秦史》是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先生
所著四部断代史的第一部,为其毕生学术功力真正之所在,备受史学界所推崇,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本书分前后两部分,上半部叙述政治历史的变革,包括王朝的兴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各个时代的政治设施及其成败得失,以及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邻国的关系等;下半部对该时代的社会文化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实际上是一部广义的社会文化史,涉及社会组织、社会等级、农工商业、衣食住行、人民生计、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方面。先生逊言:“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本书充分体现了吕思勉的历史研究方法,从始至终,充斥着各种读史法门、史学观点,索隐钩沉,纵横开阖,史料充足,然后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又极喜翻案,阅读之下,或者豁然开朗,或者瞠目结舌。每一小节,都足以成就一篇重大论文。民国期间,就被列为齐鲁大学国学院的专著汇编,之后更成为全国高校的历史必读教材。

精彩内容
 第一章总论历史果何等学问?治之果有何用耶?自浅者言
之,则曰:史也者,前车之鉴也。昔人若何而得,则我可从而放效之;若何而失,则我可引为鉴戒,斯言似是,而实不然。何则?大化之迁流,转瞬而已非其故,世事岂有真相同者?见为相同,皆察之未精者耳。执古方以药今病,安往而不贻误?近世西人东来,我之交涉,所以败绩失据者,正坐是也
。然则史学果何用耶?
曰: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
宇宙间物,莫不有其所由成,社会亦何独不然?中国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欧洲?欧洲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异;苟深思之,则知其原因极为深远,虽极研索之功,犹未易窥其万一也。因又有因,欲明世事之所由来,固非推之邃初不可。此近世史家,所以记载务求其详,年代务求其远;虽在鸿荒之世,而其视之之亲切,仍与目前之局等也。
史事既极繁赜,而各时代之事势,又不能无变异,治史者自不能不画为段落。昔日史家多依朝代为起讫。一姓之兴亡,诚与国势之盛衰,群治之升降,皆有关系,然二者究非同物,此近世史家,所
以不依朝代,而随时势以分期也。分期之法,各家不同,而画周以前为一期,则殆无二致。是何哉?
论者必曰:封建易为郡县,实为史事一大界,斯固然也。然封建、郡县之递嬗,其关系何以若是其大?则能言之者寡矣。盖世运恒自塞而趋于通,而其演进也,地理若为之限。以交通之阻隔,乃将世界文化分为若干区;区自有其中心,而传播于其邻近;久之,则各区域之文化,更互相接而终合为一焉。此前世之行事,可以共征;亦今后之局势,可以豫烛者也。中国地处亚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其地东南滨海;西则青海、西藏,号称世界第一
高原;北则蒙古、新疆,实为往古一大内海,山岭重叠,沙碛绵延,实非昔时人力,所能逾越;东北兴安岭之麓,虽土壤腴沃,而气候苦寒,开拓且非旦夕可期,更无论逾岭而北矣。职是故,中国今日之封域,实自成为一文化区。抟结此区域内之人民而一之,而诞敷其文化,则中国民族在世界上所尽之责任也。此一区域之中,事势亦自分难易。内地之诸省及辽宁,久抟结为一体,吉、黑及蒙、新、
海、藏,则不免时有离合焉。此等皆以大势言之,勿泥。 封建废而郡县兴,则我民族抟结内地及辽宁
之告成,而其经营吉、黑及蒙、新、海、藏之发轫也。其为史事一界画,不亦宜乎?
复次:史材之同异,亦为治史者分画界线之大原因。今之言史材者,固不专恃文字,究以依据文字者为多,科学未兴之时则尤甚。西儒或分书籍为三种:一日属于理智者,言学之书是也。二日属于情感者,文辞是也。三日属于记忆者,史籍是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