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建设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乡村建设理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95 4.2折 55 全新

库存2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098473

出版时间2011-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5元

货号30171419

上书时间2024-05-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近百年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
中国国家之新生命,必于农村求之;必农村有新生命,而后中国国家乃有新生命。今后中国人向上兴奋地新方向是什么?老实不客气的说:就是我们的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建设理论》从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入手,系统地阐述了梁漱溟对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思想。他以乡村为中国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过教育手段来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组织结构,培养新伦理,建设新礼俗的思想,都是对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思考的积极实践。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
自序
引言
甲部 认识问题
  一 乡村建设运动由何而起?
    甲 起于救济乡村运动
    乙 起于乡村自救运动
    丙 起于积极建设之要求
    丁 起于重建一新社会构造的要求
  二 中国旧社会组织构造及其所谓治道者
    甲 伦理本位的社会
    乙 职业分立的社会
    丙 伦理本位、职业分立之交相为用
    丁 只有周期的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戊 社会秩序所赖以维持的几个要点——教化、礼俗、自力
    己 教化、礼俗、自力三者内容皆为理性
    庚 士人即代表理性以维持社会者
    辛 周期的乱
  三 旧社会构造在今日崩溃的由来
    甲 旧社会构造崩溃之由——中国文化的失败
    乙 中国对西洋之一种比较——团体组织
    丙 短处正从长处来
    丁 自毁与他毁
    戊 自身的真缺欠
  四 崩溃中的中国社会——极严重的文化失调
    甲 伦理本位的社会之被破坏
    乙 职业分立的社会之被破坏
  五 中国政治无办法——国家权力建立不起
    甲 消极无力的政治
    乙 思想分歧
    丙 没有阶级
    丁 社会事实与意识要求不符合
    戊 中西精神之不同
乙部 解决问题
  一 新社会组织构造之建立——乡村组织
  第一节  组织原理
    甲 新组织即一新礼俗
    乙 中西具体事实之沟通调和
    丙 从理性求组织
    丁 从乡村入手之义
  第二节  具体组织
    甲 乡约之补充改造
    乙 乡农学校
  第三节  组织的作用
    甲 我们的乡村组织可以解决中国眼前的几个大问题
    乙 我们的乡村组织可以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
  二  政治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  社会与政治
  第二节  眼前与将来
  第三节  政权属彼与政权属我
  第四节  何谓中国政治问题的相当解决
  第五节  解决中国问题的动力在哪里
  第六节  解决眼前政治问题的途径
  第七节  一个具体的设计
  第八节  几点的解说
  三  经济建设
  第一节  中国旧日经济的特殊
  第二节  西洋自近代迄今经济上的进展变迁
  第三节  受西洋影响后的中国
  第四节  需要有个方针路线才行
  第五节  方针路线在哪里
    甲 农业所受压迫比较和缓
    乙 农业破坏最不能忍受
    丙 要凭藉农业谋翻身
    丁 从农业引发工业是我们翻身之路
    戊 总结上文
  第六节  如何促兴农业
    甲 中国大社会必须有一总脑筋
    乙 积极使农业进步的三个要点
  第七节  中国土地问题
  第八节  苏俄给我们的参考
  第九节  农民合作与中国经济建设
  第十节  工业化问题
  第十一节  末后的几句话
  四  末后我们所可成功的社会
    甲 新社会与旧社会之比较暨中国新社会与西洋近代社会之比较
    乙 人类社会建设应有的原则
附录一 我们的两大难处——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在研究院讲演
附录二 回忆我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
附录三 “朝会”上的讲话(选录八则)——1933年前后讲于山东邹平乡建院研究部
附录四 怎样阅读《乡村建设理论》
编后记

内容摘要
 《乡村建设理论》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梁漱溟自称是其“困勉研索的结果”,“这里面的见地和主张,萌芽于民国十一年,大半决定于十五年冬,而成熟于十七年”。从开始酝酿到成书,大凡经历了16年之久。
《乡村建设理论》出版后,影响很大,当时学者们认为这是中国现代教育界最有创造性的教育理论著作,由此确定了梁漱溟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地位,成为乡村建设派的主要代表人而饮誉海内外。该书流布之广之久,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

精彩内容
 乙起于乡村自救运动第二层——是起于中国乡村无限止的破坏,追得不能不自救;乡村建设运动,实是乡村自救运动。
我们上面曾说救济乡村为中国社会各层级、各方面一共同的要求;但严格的讲,中国尚不能有所谓“救济乡村”这回事。因说个“救济乡村”当然是要乡村以外的一大力量来救济乡村;但此一大力量在今日中国是寻不出的,譬如日本倒是可以说得上救济乡村。日本现在农村问题甚是严重,而以其工业发达、都市兴起,总还有余力来救济乡村;又其政治有办法,有统一有力的政府可以负责,讲求他们的农村问题对策,而主持进行。像这两点,中国那里有呢?这两点实是一点。日本之工业发达、都市兴起,实由其政治有办法而来。而中国经济上所以无办法,亦实为政治上的无办法。归根是一个政治问题。
中国由其政治上之无办法,将只有乡村自救运动。此理待细剖才得明白。我前曾指出中国近百年来的乡村破坏,是一种绝对破坏,为世所仅见。此破坏之所以成为绝对的,都为中国近二三十年间政治上之无办法。虽然破坏乡村的,有天灾,有人祸,有国际的因素,有国内的因素等分别。细按起来,天灾不能怪天,皆由人事未尽;其责实在政府。所以人祸固属政治问题,天灾也是政治问题;国际的侵略压迫也亦不能怪人家,而实由自己不能应付环境。其最大原因在自身陷于分裂冲突,不能凝合为一个力量以对外。所
以国内的因素固属政治问题,国际的也还是一个政治问题。总起来说,中国乡村之破坏完全在政治。
所谓问题全在政治者。不是政治不良、政府当局
不好那些意思。而是特指没有惟一最高的国权,陷于分裂的局面那一点——这实在是不成政治,或“政治的没有”。在此分裂局面下,南一政府、北一政府、
东一政府、西一政府,不但无法应付国际环境,无法防救天灾,更且造成特有的人祸——乡村成了绝对牺牲品。乡村虽在任何一社会总是居于不利地位,但绝不会落于牺牲的地位。任何一社会,都要在一种社会秩序下,进行他的社会生活;而且一个国家,必有其秩序——国家与秩序是二而一、一而二的。是秩序就有保全(尽管他是一个不平等的秩序),所以无论如
何的不利(尽管他怎样严重的榨取剥削或妨碍),都不致作牺牲。其故即在一个政治力下,统治的一面、
被统治的一面,总不过是两面。此两面有时对立、有时相依,成为一个结构。此一面也少不得那一面,如
何能不留余地毁灭他呢?但中国此刻不然。他不是两面,而仿佛分成三面了,此一政府与彼一政府为对立形势,乡村社会落于第三者地位。从国际的、国内的许多关系上,都表现有统一的要求,而政府间也有不容第二者存在的互相排斥性。但又到底不能浑一全宇,建立惟一的统治力。(其所以然,男有详细分析见
后。)于是内战连绵不断。假令索性分裂成几个国家,倒也没有许多战争。苦在分又分不开,合也合不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