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那些事儿(2太宗当政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朝那些事儿(2太宗当政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76 4.4折 28.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冬雪心境

出版社中国工人

ISBN9787500849223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8元

货号2005898

上书时间2024-05-23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全新历史写作,全程讲述大唐王朝三百年兴衰大历史!
大唐王朝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天地。冬雪心境编著的《唐朝那些事儿(2太宗当政卷)》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去细细品味那盛世的荣光,倾听那华丽的乐章,也看一看唐朝三百年间的文明与野蛮、权力与战争、阴谋与爱情、浪漫与残酷。

作者简介
冬雪心境,本名李珩,天津人,音乐专业出身,热爱历史,尤其是唐朝历史,经过长期的准备。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书写大唐的历史。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开启贞观
第二章 调整班子
第三章 北征突厥
第四章 玄奘之路
第五章 声名远播
第六章 群智生辉
第七章 西线故事
第八章 暗战
第九章 储位之争(一)
第十章 储位之争(二)
第十一章 高句丽恩怨
第十二章 东征高句丽
第十三章 半途而废
第十四章 三人之死
第十五章 扬威
第十六章 伤逝

内容摘要
 《唐朝那些事儿(2太宗当政卷)》由冬雪心境编著。
这是中国历史的巅峰王朝,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唐朝三百年,其间交织着政治的博弈、灿烂的文化、铁血的浪漫,虽然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边关的笛声也已消沉,但唐朝的荣光依然照耀着我们。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去细细品味三百年的大唐历史。
本书为《唐朝那些事儿》系列第二卷,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后即位开始写起,详细叙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传奇故事。一班文臣治世,武将建功,贞观之风,至今不绝。北征突厥、西征高昌、吐谷浑、龟兹,天可汗威名远播。有玄奘西行求法的伟大壮举,有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惊险历程,也有东征高句丽的无功而返,更有贞观十七年的储位之争和李世民晚年因猜忌而引发的朝廷党争。冬雪历史,精彩纷呈!

精彩内容
 后官良佐长孙皇后虽然不是文臣,如果从她的才能来评价,,她跻身李世民智囊团并不过誉。
在古代,皇帝除了处理好朝政之外,还要处理好后宫事务。对于皇帝来讲,后宫事务是和朝政一样的大事,关系到国家兴衰(参看杨坚同志的事迹)。皇帝由于事务繁忙,不可能照顾全面,所以就需要一位贤明的皇后来替自己打理后宫的具体事务,是为“贤内助”。长孙皇后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文臣满腹经纶,多谋善断;武将勇猛善战、功勋卓著;他们都是皇帝的得力助手。长孙皇后以“贤内助”的身份,成为李世民的女智囊,亦应载于青史。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会有个鼎力支持的女人,这句话用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这对夫妻身上,实在是很贴切。作为隋朝大将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出身高贵,自幼用功读书,奉行礼法。自13岁嫁给李世民后,她就一直默默地为自己的夫君奉献着。除了妻子应尽的义务之外,长孙皇后还经常和李世民讨论诗书、研讨古今,使李世民受益颇多。
可以说,两个人既是夫妻,也是朋友。写到这里,我倒是建议现代的年轻夫妻们,可以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学一学婚姻的经营之道。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所有人都凝神等待时,她的出现,一个浅浅的笑容,一句“大家要注意安全”的温暖话语,激励了所有在场的人。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长孙皇后是一个心细之人,而且为了自己夫君事业的成功,即使让她一个妇道人家挺身而出,也在所不惜。
李世民即位后,长孙皇后助政之功尤其多。贞观元年(627年)七月,李世民进封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在这里我们不谈李世民当时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单说长孙皇后。当她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惴惴不安,多次向李世民建议撤掉自己哥哥的职位。按照常理,自己贵为皇后,哥哥身居要职,本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要极力建议撤掉自己哥哥的官职呢?
事实上,在长孙皇后的心中,一直防范着一件事。这就是外戚专权!
自幼熟读诗书的长孙皇后对汉代诸吕和霍氏专权颇为熟悉,她明白,外戚如果权势过大,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她对此类事情很警觉,极力避免因自己荣居后位而导致外戚专权。
长孙皇后无疑是很聪明的,她明白,人的内心欲望是无止境的。国家政权本来是不属于她这个家族的,而外戚一旦执掌大权,由于内心欲望的不可遏止,很可能会导致乱政的出现,所以长孙皇后要把外戚专权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
为此,她还专门写了一篇驳东汉明帝明德皇后的文稿,认为正是因为明德皇后不能抑退外戚,而导致外戚专权,最终成为乱政的祸源。
长孙无忌最终辞去仆射的职位,不能不说与长孙皇后的阻谏有关。在前边我们说过,李世民很有可能是在考验长孙无忌,或许长孙皇后早已猜透李世民的心思,除此之外,她也尽量不让自己的亲戚在朝中为官。
不论如何,长孙皇后以自己身体力行,极力维护李唐皇室的长治久安,同时也是为了保障长孙家族的安全。
长孙皇后的贤明还体现在对李世民情深意笃。李世民有一次得了重病,很长时间不见好转,她昼夜侍奉,而且为自己准备了一包毒药。她的想法是,如
果李世民一旦病故,自己也将追随夫君而去。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危,太子李承乾想奏请李世民释放囚徒和召方士入宫为母亲做佛事,以祈求母亲尽快好起来。儿子的孝心,母亲当然能深刻地体会,但长孙皇后拒绝了,理由是生死由命,不是人力所能为,不可劳民伤财,让皇帝受百姓的指责。
弥留之际,长孙皇后取出了那包保存已久的毒药,然后告诉李世民说:臣妾以前随时将这包毒药带在身上,目的是如果皇上一旦有什么不测,臣妾将追随陛下而去,誓死不做吕后专权。一句话,让李世民顿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同时,我们也能看出,长孙皇周临死都没有忘记防止外戚专权,因为她已经看透了所有事情。花开花落,不过一瞬。绚烂之极,终究归于平淡!
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明皇后之一,贞观十年六月去世时年仅36岁,被尊为文德顺圣皇后,这个谥号对她来讲,实在是很合适的。
生前她撰写了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的名字叫《女则》。
《女则》共三十卷,其内容总结了历史上妇女的得失教训。作为后宫女子应效法古贤,砥砺自己。由于她自认为学识不够,所以生前并没有将这部著作呈现给李世民。
直到她去世很久后,后宫的司籍官员才把这部作品呈现给李世民,李世民阅览后,悲痛不已,说道: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这部作品并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顺便说一句,就在长孙皇后去世的一年后,一个只有14岁的武姓女孩来到了李世民的身边,他就是武世彟的女儿,进宫后,被李世民封为才人,赐名“媚”,人称武媚娘。
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50年后,这个女孩居然会爬上大唐帝国皇帝的宝座,而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有时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P95-9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