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86 4.0折 4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雄飞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50245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3142698

上书时间2024-05-22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理由
    1.1.1  研究缘起:“土地”链接两大战略
    1.1.2  实践基础:机制的磨合
    1.1.3  学界的“张力”:相关研究综述-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内容厘定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目的与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2.4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书结构
第2章  “土地换保障”的相关实践——以成都市为例
  2.1  选择“成都”的原因:典型性分析 
    2.1.1  西部明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2.1.2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投入重镇 
    2.1.3  城乡一体化:实践创新的前沿阵地 
  2.2  成都“土地换保障”的相关实践 
    2.2.1  “征地补偿安置”模式 
    2.2.2  “双放弃、三保障”模式
    2.2.3  “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模式
  2.3  “土地换保障”的类型与实质
    2.3.1  “土地换保障”的类型概括
    2.3.2  “土地换保障”的实质破解
第3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一)
    ——基于利益需求的视角
  3.1  “三维审视”的缘由与逻辑起点:资源配置的研究取向
  3.2  从利益需求视角看“土地换保障”
    3.2.1  政府的意志力和行为取向分析
    3.2.2  农村人口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
    3.2.3  村集体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
    3.2.4  企业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
  3.3  小结:“土地换保障”中参与主体意愿和行为取向概述
第4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二)
    ——基于权利保护的视角
  4.1  农民拥有哪些权利
    4.1.1  国民权利
    4.1.2  村民权利
  4.2  “土地换保障”中有关农民权利保护的学理分析
    4.2.1  基于公民权与村民权二者结合的人权视角
    4.2.2  基于自物权与他物权二者结合的物权视角
  4.3  “土地换保障”中有关农民权利保护的现状评析
    4.3.1  当前法律法规等行为规范的建构状况
    4.3.2  对“被征土地换社保”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
    4.3.3  对“双放弃、三保障”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
    4.3.4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
  4.4  小结:权利保护视角下“土地换保障”的综合评估
第5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三)
    ——基于抗风险能力建设的视角
  5.1  “土地换保障”之前农村人口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5.1.1  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农村人口面临的风险
    5.1.2  从不同群体的角度看农村人口面临的风险
  5.2  “土地换保障”为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2.1  为被征地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2.2  为“双放弃”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2.3  为放弃或出让“承包经营权”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3  从抗风险能力建设角度对“土地换保障”的评估
    5.3.1  基于“风险树”的分析方法
    5.3.2  对“土地换社保”抗风险能力建设的评述
    5.3.3  对“土地换保障”内在风险的评述
  5.4  小结:“土地换保障”抗风险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
第6章  “土地换保障”的理性建构(一)
    ——资源配置的内在机理
  6.1  资源配置的方式和主体
    6.1.1  计划机制与政府
    6.1.2  市场机制与企业
    6.1.3  志愿机制与第三部门
    6.1.4  三种机制的融合: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
  6.2  资源配置的内在机理:“民生三角”
    6.2.1  资源配置的模型结构
    6.2.2  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第7章  “土地换保障”的理性建构(二)
    ——基于“民生三角”的思考
  7.1  “土地换保障”的道德应该:经济社会转型中利益格局的变化
    7.1.1  “人一地关系”:人口自由流动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7.1.2  “地一权关系”:农业集约化经营与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7.2  “土地”与“社会保障”之比较分析
    7.2.1  “土地”和“社会保障”的属性及其衍生权利束的分析
    7.2.2  基于“土地”和“社会保障”异同的分析
    7.2.3  小结:基本保障不能换,补充保障可以换
  7.3  “土地换保障”的实践理性:基于“民生三角”的思考
    7.3.1  以农民的利益需求为导向,公平配置城乡资源
    7.3.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实施,切实保护农民权利
    7.3.3  加大投入,强化能力建设,多方合作共赢 
第8章  结束语
  8.1  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特色
    8.1.1  主要的研究成果
    8.1.2  主要的研究特色-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土地换保障”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探索,也引发了学术界的诸多争议。郑雄飞著的《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旨在平息争议和改进实践,主要探讨“土地换保障”是否成立,其内在的理性是什么?在田野调查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切入,通过实践描述、理性分析和理论推演,从“利益需求”、 “权利保护”和“抗风险能力建设”三个维度对“土
地换保障”进行了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研究发现,当前流行的有关“土地换保障”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具体而言,以“土地”交换“基本保障”是不成立的甚至是错误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农村人口可以用土地权益来添置“补充保障”且必须遵循“民生三角”的基本原
理。

精彩内容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