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与富强:英美崛起的历史真相(梅俊杰教授十年磨一剑,揭示英美的崛起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贸易与富强:英美崛起的历史真相(梅俊杰教授十年磨一剑,揭示英美的崛起之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4.63 4.4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梅俊杰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86218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1258309

上书时间2024-05-21

书香美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亚当·斯密真相辨伪:现实利益打造自由贸易教条 
一、缺乏创新缘何暴得大名
二、现实需求选择理论工具
三、意识形态化难免的弊病
第二章    贸易保护引发工业革命:英国纺织业的成长案例
一、   压制自由贸易成就了毛纺织业
二、   进口替代催生麻织业和丝织业
三、   市场独占下棉纺织业异军突起
第三章    重商主义奠定富强根基:三场革命令英国后来居上
一、   经济学的革命与重商主义的贡献
二、   初始工业革命与列国体系的优势
三、   金融革命与强大国家政权的作用
第四章    一项扶强抑弱的战略: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形
一、强者借助自由贸易扩大优势
二、自由贸易的后果及政策逆转
三、自由贸易下弱者的非工业化
第五章    世所罕见的保护主义:美国成功实施的赶超战略
一、选择去自由化的美利坚体制
二、内战前的纺织业与关税保护
三、从保护中赢得自由贸易资格
第六章    只有利益是永恒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美国角色
一、贸易自由化背后的利己主义
二、竞争乏力时新保护主义泛滥
三、双重标准下世界进一步倾斜
第七章    寻求理论分析与总结:应当跳出自由贸易论的框框
一、   自由贸易论不断遭到挑战
二、   是科学原理还是虚拟猜想
三、   历览英美发展史后的启示
征引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如果把西方经济理论当作“其言”,那么西方的经济政策实践便是“其行”。听其言,观其行,才能得见西方崛起大国的崛起真相。本书大胆突破经济学和世界史的流行陈说,系统考察了英美两国几百年来经济政策的实际变迁,深刻揭示了重商主义与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富强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基于实证经济史研究,就何为国家富强真正机制这一宏大问题,贡献了一个中国学者的创新答案。

精彩内容
大凡确立一种意识形态,必然要造神,亚当·斯密就是为确立自由贸易意识形态而打造的一方始祖尊神。概而言之,流行的斯密崇拜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自由贸易论是由亚当·斯密首创的,正如他首创了现代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一样,斯密是突兀而立的经济学巨人;●?由斯密首创的自由贸易论,连同其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以无比的科学性、革命性和雄辩性,得到了迅速而普遍的接受;●?斯密的学说,尤其是其中的自由贸易论,有力地推动英国率先走上了一条加速国家富强的工业化道路;●?斯密学说不仅对英国是有效的,而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只有遵循自由贸易等自由主义经济原理才能让世界实现持久的共同繁荣。
围绕亚当·斯密的讨论经久而不息。2006年10月29日,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宣布,斯密的头像将荣登20英镑钞票。次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当年《泰晤士报》刊登的讣告称他笨手笨脚、丢三落四、没有商业头脑,如今亚当·斯密将成为20英镑钞票上的历史人物,他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地位从此不可动摇。……他撰写的《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简称]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并认为个人私利会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促进公益。他的理论成为英国19世纪工业力量的奠基石。”如此斯密崇拜不仅见诸报端,而且早已流布学界。例如,2001年同时在纽约和伦敦出版的严肃著作《现代经济学的创立:伟大思想家的生平与理念》,以隐喻人类创生的双关语“一切源自亚当”开篇,称“1776年是一个先知预言的年份”,当年宣告了“政治自由和经营自由,二者相互协作开启了工业革命”;“《国富论》是全世界都聆听到的思想炮弹”,“是一份经济《独立宣言》”,“注定会产生巨大的全球影响”;斯密“写就了赢得繁荣和财富独立的普世公式”,“正如乔治·华盛顿是新生国家之父,亚当·斯密是新创的财富科学之父”等等。有关斯密的宗教般命题在这里可谓一应俱全。
事实上,对斯密及其学说的顶礼膜拜在西方学术圈、课堂里、财经界、传媒上是何等司空见惯、理所当然,早已成为社会常识的一部分。况且,由于西方的综合实力及话语霸权,这种信仰终于主导了世界的主流舆论,从而众口一词、积非成是、弄假成真、以讹传讹,真正地让斯密学说“注定会产生巨大的全球影响”。然而,造神运动——不管是打造何种神灵、维持何类神话,依靠的手段不外乎歪曲历史、掩盖事实、高调兜售、反复灌输,斯密崇拜也是这样打造起来的。只要耐心地沉入历史,审慎地鉴别细节,相对独立地思考和怀疑,尽量开放地倾听被边缘化的声音,便可发现,这些所谓的常识实在与真相相距甚远!
有足够证据表明,亚当·斯密并无开拓性创见,其所谓“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由贸易论在内,早由其前人一一提出,甚至阐述得比他更加周密和系统。只是当英国的产业发展还处在需要贸易保护的阶段时,他人早熟的自由化论点便注定无法成为主流学说。其实,即使到斯密去世的1790年,英国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也未充分确立,自由贸易论之类的自由主义政策尚嫌超前,故而,就是斯密也还要等待相当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名满天下。
与一炮打响的传说相反,《国富论》的出版不仅在斯密生前,而且在他死后初期,都未能为他带来一举走红的盛誉。可以肯定地说,远不是“英雄造时势”,即根本不是因为斯密学说而让英国率先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从而奠定了所谓世界繁荣的基础。历史真相恰恰是“时势造英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时势找英雄”。也即英国偏偏是依靠了与自由贸易论格格不入的政策,如此才率先确立了工业竞争优势,待到此时,现实的需要呼唤相应的意识形态,于是,幸运的亚当·斯密就被拉出来梳妆打扮一番,人为打造的神像从此便成为服务强者利益的最佳工具。
显然,本书开卷就着力于鉴别这一事实真相,绝非因为染上了“考据癖”。当今的人们依然需要,甚至更加需要思考这些根本性问题:为何自由贸易总是得到强者的偏爱,而弱者的利益频频受到损害;为何在贸易问题上,强者经常是嘴上一套或者纸上一套,而实际政策却是另外一套。揭开自由贸易论确立阶段的这个历史盖子,将有助于从源头上打破弥漫在我们周围的自由贸易流言,从而清晰地透视这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原形。
一、缺乏创新缘何暴得大名以为斯密天才般地创立了自由贸易理论,这种认识在西方,甚至在整个世界,早已凝固为某种不证自明的公理。例如,新近译成中文的一本西方著作言之凿凿地宣称:“自由贸易原理是亚当·斯密1776年在其名著《国富论》中首先提出的。”[3]中国的教科书也常称:“古典经济学的伟大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雄辩地证明了自由贸易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从而建立了古典主义的贸易理论。”[4]而且,除了把自由贸易论的原创权归到斯密头上外,人们普遍认为,斯密还首创了支撑自由贸易论的那些基本的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比如,天赋自由、经济理性、私利有益、放任自流、无形之手、管制有害、劳动分工、贸易共荣,等等,据说均由斯密首倡。在斯密著作中,尤其在《国富论》中,我们的确可以读到这些有影响力的思想,只是它们纯由斯密转述而来。细究经济学说史可知,无论是自由贸易论,还是那些相关的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实际上无一由斯密原创,它们本质上都是斯密之前历史的产物,在斯密时代都已成为学术常识。
斯密之前早有深刻的自由贸易论述在自由贸易论这个斯密似乎堪称鼻祖的领地,斯密不仅不是开风气之先的首创者,而且他也未必后来居上。即使按照偏于保守的估计,斯密之前,至少有五位作者实为“自由贸易完全的支持者”,至于倡导“较自由贸易”者,则人数起码还可翻倍。据查,英国的经济学思潮在17世纪便呈现自由化倾向,那些被斯密笼统冠以“重商主义者”称号的(政治)经济学家大多在日益转向“重商自由主义”立场。“多数重商主义者,至少从17世纪末起,更应被称为自由贸易论者,而非保护主义者”。因此,有学者提醒道:“把转向自由贸易的任何变化都归因于斯密,我们对此须持谨慎态度,人所熟知,许多所谓重商主义文献已在反复讲述‘自由’的好处。
也有学者明确指出:“托马斯·孟……查尔斯·达维南特、尼古拉斯·巴贲、乔赛亚·蔡尔德,特别是达德利·诺思爵士,已经提出了倡导外贸自由的理论,其阐述的明确和清晰程度一如近一个世纪后的亚当·斯密。”此外,比斯密早了半个到一个世纪的其他人物,从威廉·配第到亨利·马丁,都“提出了赞成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普遍原理及部分理由”。乔赛亚·塔克曾被法国经济学家誉为“认识到自由贸易之优势的唯一作者”,他稍长于斯密,斯密藏书中就有塔克的著作,在观点上也从中多有吸收。另外,人所共知,长期游历法国的斯密深受以弗朗索瓦·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学派的影响,而“重农学派也许真正是第一个主张无条件自由贸易的集团”,“在自由贸易问题上,如同在其他方面,斯密从重农学派那里受到了启发”。
具体从学理上说,远在13世纪即有一位“米德尔顿的理查德”,他构想了用以解释国际贸易利益的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初步模型。此后很久,“塞缪尔·福特里在1673年阐述了斯密一个世纪后才会提出的大致相同的内容,即自由贸易会让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亨利·马丁、雅各布·范德林特、马修·戴克、乔赛亚·塔克等也均早于斯密,探讨了要素禀赋和优势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交易之利弊等命题,塔克、戴克在自由贸易问题上的观点甚至比斯密更加自由化。尤其是在1701年,亨利·马丁发表了坚定并系统地支持自由贸易的论册《关于东印度贸易的思考》。此书批评了贵金属主义论;认为不应对进口设置任何限制;强调自由进口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终将让总体的英国经济受益;提出自由贸易有助于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等等。贸易学说史家不止一次指出:“马丁在许多方面以比亚当·斯密更为深刻的推论阐述了自由贸易的逻辑”。
再有,艾萨克·杰维斯1720年出版的《世界贸易体系与理论》深入分析了国际交换和支付问题,形成了首个国际经济一般均衡理论,得出了“全面呼吁普遍自由贸易”的结论。其理论被后人认为是“政治经济学最早的正式体系之一,为自由贸易奉献了最有力的实际论证”。还有,德国人恩斯特·路德维希·卡尔在其出版于1722—1723年的《论君主的财富》第二、三卷中,已经阐述了利用比较优势条件、开展国际分工、进行互利交易的思想,而且据考证,斯密了解此人著作,斯密有关分工的论述“有时甚至使用的语言也是一样的”。此外,法国人诺埃尔·安托万·普吕什在其1732—1750年出版的《自然观察》第六卷中,已经“提出了通常被谬称为‘李嘉图模型’的谷物经济模型”,而且同样据考证,斯密也是完全能够接触到该著作的。
为展示斯密之前已很深刻的由贸易思想,这里特以马丁《关于东印度贸易的思考》为例,予以介绍亦供佐证。发表于1701年的这本册子共有80页,旨在支持丝绸和棉纺织品从印度的进口,在辩护过程中,作者十分超前地表述了自由贸易论的经典见解。
首先,马丁已把国际贸易置于比较劳动成本的坚实基础上。他说:“如果九个劳动力在英国不过生产三蒲式耳小麦,而在另一国家中九个劳动力能生产九蒲式耳小麦,那么把劳动力雇用于英国国内的农业生产,不过就是雇用了九个劳动力来从事外国三个劳动力便可完成的工作……这等于我们所雇用的六个劳动力没有创造利润,而这些劳动力本可以被雇来进行其他生产,以让英国获得同样多蒲式耳的小麦。故此,[让其在英国从事农业]等于是损失了六蒲式耳小麦,或者损失了这么多的价值。”显而易见,马丁已经抓住了作为自由贸易基础的成本优势问题,若比较斯密75年后《国富论》中的相关内容,马丁显然有过人之处,故此有定论:“在对自由贸易理由的分析性贡献方面,说马丁甚至超越了斯密,谅非无理之词。
其次,马丁进一步阐述了自由贸易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利益,以及贸易限制会造成的危害。他说:“可以从印度进口那些利用比英国更少人手便可生产的东西,允许消费印度的制品等于是减少劳动的损失。……那种限定我们只消费英国制品的法律,等于强迫我们亲手生产它们,强迫我们消费本可由较少劳动而现在却由较多劳动提供的东西。”据此推理,贸易及消费限制“等于让许多人劳而无功,让王国无利可图,干脆说,实把本可以创造利润的劳动扔掉了”。同时,马丁正面指出,自由贸易带来的竞争会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他说:“鉴于东印度贸易能以较少因而也是更低廉的劳动获得进口品,这种贸易是一种非常可能的方式,会迫使人们发明工艺和机器。这样,其他事情也可能因此以较少和较廉的劳动来完成,从而会降低制品的价格。”马丁还专门以布匹和钟表为例,论述了国际贸易基础上的专业化所能导致的效率提高。
最后,马丁相信自由贸易不会带来有害的失业,相反会带来最大的就业。他说:“东印度贸易没有摧毁英国盈利的制造业,也没有剥夺那些我们希望保留的就业岗位”;假如节省劳动的制成品进口真的意味着一定数量的人“因此无法从事其原先的营生,则东印度贸易不过是让原本不能为王国谋利的这么多人失了业。即使失去了这些人所生产的制品,失去了雇用这些人的工作,社会公众却毫无损失”。他坚持认为,开放的贸易“是最可能为所有人提供工作的一种方式”。限于篇幅,马丁用来支持自由贸易的其他一些观点,包括消费海外新奇产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商人自有良善判断等,就不再赘述。重要的是,应当意识到这些思想的巨大超前性。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