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端之美 2019年修订本(余秋雨三十余载沉淀之作)
  • 极端之美 2019年修订本(余秋雨三十余载沉淀之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极端之美 2019年修订本(余秋雨三十余载沉淀之作)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01 3.9折 59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秋雨 著 时代华语 出品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58773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1869711

上书时间2025-01-04

曲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自序

 

书法、昆曲、普洱茶

 

 

 

 

 

 

本书名为《之美》,还有一个副题,叫“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对此我要作一些解释。

 

 

 

在商业广告上,“”的说法到处可见,但在文化领域就不一样了。文化,必须具有五个特性:

 

一,独有性;

 

二,性;

 

三,具体性;

 

四,共知性;

 

五,长续性。

 

概括起来说,所谓“文化”,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

 

精采的学说,算不算?不算。因为那不具体,不成“品”;

 

国际的赞誉,算不算?不算。因为那未必独有;

 

本土的特产,算不算?不算。因为那未必优秀;

 

高雅的秘藏,算不算?不算。因为那未必公认和共享;

 

……

 

——经过这么多的筛选,能够全然通过的中国文化就很少了。在我眼前只剩下了三项:书法、昆曲、普洱茶。

 

当然还可能有别项,我一时没想出来。

 

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如果他能把握,那我就会上前搂住他,把他看成是文化上的“手足同胞”。

 

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

 

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由于地理原因,它们也曾晕化、渗透到临近地区,因而也可以把中国称之为东方。

 

 

 

 

只要上了年纪就会明白,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是那些可以被感官确认的具体作品。甚至,也可以说是“产品”。

 

这种沉淀着生命的文化,是精神价值的实现方式。

 

与这种实现方式相比,种种以“文化”的名义出现的抽象讲解、艰深论述,只是一种附属性、过渡性、追随性的存在,似高实低,并不重要。

 

对于文化的事,不管看上了哪一项,哪一品,都应该尽快地直接进入。千万不要在概念和学理上苦苦地绕了几年,累累地兜了几年,高高地飘了几年,还在外面。

 

就拿我所说的这三项来说吧:要写字,就磨墨;要听戏,就买票;要喝茶,就煮水。写了,听了,喝了,才能慢慢品味,细细比较,四处请教,终于,懂了。

 

“懂”,简简单单一个字,却是万难抵达。在文化上,懂与非懂,是天地之别,生死之界。

 

这一懂非同小可。自己的懂,很容易连接别人的懂。今人的懂,很容易连接古人的懂。当上下左右全都连成一气,抬头一看,文化真神笑了。

 

 

 

 

我把书法、昆曲、普洱茶选为“文化”的三元组合,估计会有读者对第三项普洱茶投以疑惑。它,也能成为三元之一?

 

其实,我把普洱茶列入,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

 

从宏观看,在这三元组合中,书法是纯粹的“文本文化”,昆曲是“文本文化”兼“生态文化”,而普洱茶则是纯粹的“生态文化”。前两种主要代表过往,普洱茶主要代表未来。

 

我看重文化的感官确认,所以本书配了不少图片。写书法的那一篇,也曾收入另书,但在这里可以直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书法作品,整体就活了。

 

对这三项的阐述,书法和昆曲两篇在海内外演讲时曾获得很高的学术评价。但在社会各层面影响的,倒是普洱茶那一篇。它曾在一个杂志上发表过,没想到惊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从生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我在文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级别序列,也引起了广泛重视。据我所知,现今全国的茶庄、茶客在品鉴和流通那些普洱茶时,大多会翻阅这篇不短的文章。由这篇文章印成的小册子,已在阵阵茶香中发行了几十万本。可见,在今天,生态文化的地位确实已经提高。

 

为此,我故意把三篇文章的次序做了一个颠倒。先奉上一杯好茶,再听一些曲子,后以笔墨收尾。

 

这也给了我一种信心,因此,敢于在本书前面作两个承诺——

 

,固守这三项的专业尊严,不发任何空泛的外行之论;

 

第二,因为已经懂得,所以随情直言,不作貌似艰涩的缠绕和掩饰。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学上,“”呈现的是“之美”。这种美已经精致到了“钻牛角尖”的地步,再往前走,就过分了。因此,“之美”有一种临界态势,就像悬崖顶处的奇松孤鹤。我把这种美在这本书里集中呈现,也算是独特的美学示范。

 

在《君子之道》一书中,我论述了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对于化的防范,但那主要是指人格结构和思维定势。艺术文化,正是对这种结构定势的突破和补充,因此并不排斥性。只不过,中国的传统思想毕竟对艺术文化保持着潜在的掌控,这就使之美尤显珍罕。

 

在世间大量论述中国文化和东方美学的著作中,本书以小涵大,三足撑鼎,作了一个大胆尝试。感谢读者参与这个尝试,我期待着你们的指正。

 

 

 

作者于癸巳年初春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余秋雨详细解说了“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

 

之所以把普洱茶也列入其中,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普洱茶,只是体现这种趋势的一个代表。《品鉴普洱茶》这篇文章曾在《普洱》杂志上发表过,一下子就轰动了整个普洱茶行业。从生产者、营销者,到喝茶者、研究者,都在读。我在文中所排列的普洱茶级别序列,也引起了广泛重视。全国的茶庄、茶客在品鉴和流通那些*普洱茶时,都会来参考这篇文章。可见,在今天,生态文化的地位确实已经提高。

 

为此,余秋雨教授故意把三篇文章的次序做了一个颠倒。先奉上一杯好茶,再听一些曲子,*后以笔墨收尾。

 

此外,由于余秋雨教授特别看重文化的感官确认,所以本书专门精心配了200余幅插图,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品味、感知中国文化之美。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二十多年前,他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莱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完成全部现场文化探索的人文学者,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书奖、金石堂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媒体评论】

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白先勇

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金庸

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锺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余光中



目录

自 序 006

品鉴普洱茶 013

昆曲纵论 065

书法史述 137

 


【前言】

主编推荐

·文化学者余秋雨沉淀30余载,执笔开讲“文化美学”。

·一本书品味东方文化精粹书法、昆曲、普洱茶的灵性之美。

·100余幅高清插图,为你呈现直观完美的文化盛宴。部分资料图片堪称罕见,得以照见中国文化之人格。

·余秋雨亲笔题写书名,全新修订上市。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