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大数据 当代中国青年的爱情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4.8
4.6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严文华 等 著 郝宁 编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11030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685888
上书时间2024-12-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严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20多年来一直从事心理咨询的实践和研究工作。热爱表达性艺术治疗。近年来系统地学习精神分析,一方面对图画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个案的理解更深入透彻。自己通过接受个案督导获得很大成长,也有丰富的督导个案的经验。
目录
第1章 研究什么?爱情观念和行为概述
第2章 怎样研究?爱情观念和行为的数据获取
第3章 研究谁?预备研究结果与正式测试对象
第4章 性和爱情观念与行为
第5章 归船弄长笛,心与白鸥盟:已婚者
第6章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成对夫妻
第7章 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离婚者
第8章 飞花两岸照船红,风和日晴人意好:恋爱者
第9章 满船清梦压星河:成对恋人
第10章 中流何寂寂,孤舟也依依:单身者
第11章 一张图画意万重,道尽平生情感事
第12章 可乘明月,看花江船:中国人的爱情与婚姻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跨越年龄和阶层,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虽然人们在任何年龄都可能与爱情相遇,但青年人是恋爱的重要群体,探索他们的爱情观念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展示了一份关于中国城市19-39岁青年人的恋爱和婚姻的全国性调查研究报告。它围绕爱情观念与行为展开,研究方式为量化问卷和质性访谈。研究者以情感经历、爱情类型、成人依恋、性观念和性行为等为核心变量,按照已婚者、成对夫妻、离婚者、恋爱者、成对恋人和单身者的分类,提供数据分析和访谈成果,对中国城市青年的婚恋现状作出全面、严谨、科学的描述和分析。
爱情是人类发展中一种重要的情感,也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希望这本书能让读者了解中国当代青年的爱情和婚姻百态,对如何理解真爱有更多的感受与思考。
精彩内容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从最早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到现代的“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爱情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跨越年龄和阶层。它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具有五大特点:相异性、成熟性、高级性、生理性、利他性。它可以产生亲近的需要,伴随强烈的情感,促进我们体验最强烈的情感状态。爱情会使我们对另一个人产生无法抑制的依赖,正如停止满足进食需求就会饥饿,“戒断”爱情、丧失爱情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会强化爱情的动机,类似成瘾机制,比吕纳(Burunat,2016)因此提出,“爱情就是对特定人的成瘾”。
爱情观念(love attitude)是对爱情的基本信念和态度,亦是影响爱情关系的重要因素(Sternberg,1988)。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等,都是对爱情观念的阐述。爱情观念是人生观的反映,颇具个性化,同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爱情观念体现出商业化的时代特点。
爱情观念本身是无形的,但它会体现为外显的行为:人们会如何接近对方,表达爱意,体验亲密、激情或心碎的感受。爱情观念和爱情行为是相互作用的,爱情观念会渗透到爱情行为中,爱情行为也会影响爱情观念的形成。
爱情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健康、必要的情感。对爱情的憧憬和理解会影响人们建立、维护或修复亲密关系的行为。虽然人们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和爱情相遇,但青年人是恋爱的重要群体,探索他们的爱情观念和行为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青年人在择偶时会有怎样的考虑,处在亲密关系中的青年人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系会经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哪些因素至关重要,青年人在亲密关系中会如何经营爱情,两个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内容。当然,亲密关系也会出现裂痕,从亲密无间到老死不相往来,其中又有哪些情节在不断上演?同样值得思考的还有那些从来不愿意走进亲密关系的人,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他们为什么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自己的单身想法?单身率、离婚率上升以及结婚率下降的现实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原因,这些都让人好奇和思考。用什么来描述爱情?
说到爱情,我们会想到什么?是“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的两相情愿,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海誓山盟,还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伉俪情深?
有些人爱得轰轰烈烈,有些人爱得细水长流,不同的爱情类型会表现在我们和恋人或配偶的相处中。我们会因为环境和价值观的变化而拥有不同的选择恋人或配偶的标准。每个爱情故事也不都拥有美好的结局,公主和王子最后可能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面临亲密关系的破裂时,我们或许可以依靠双方的力量修复关系,但也有可能从此形同陌路,这些都是爱情真实的样子。爱情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爱情类型、选择恋人/择偶的标准、恋爱/婚姻关系的调适、关系破裂、性观念和行为、成人的依恋和恋爱,这些都是我们说到爱情时会想到的分枝,是爱情这棵大树必不可少的枝丫。
爱情类型
“爱情”这个概念之所以永恒,不仅在于它是人类内在的需要和生命发展所必需的,而且在于它的内涵丰富,值得探究。爱情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爱情一样吗?这些问题推动着心理学家努力探寻爱情的秘密,在探寻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之一就是爱情类型理论,这是我们认识爱情、探索爱情的首要指南。不同的心理学家因其对爱情不一样的解读,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和理论。
早期的二分理论认为,爱情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62)提出将爱情分为D型爱和B型爱。D型爱主要以双方的依赖为基础,而B型爱主要以双方的相互独立为基础,但双方也会为彼此付出。鲁宾(Rubin,1970)认为,爱情由从属和依赖的需要(依恋)、助人的倾向(关心)、排他性和专注性(亲密感)这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哈特菲尔德和沃斯特(Hatfield&Walster,1978)在鲁宾三成分的基础上,将爱情分为伙伴型(companionate)爱情和激情型(passiorlate)爱情。这样的分类被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多的类型,如费尔(Fehr,1994)总结了爱情的两个大类别、四个小类别,即伙伴型爱情中包含友谊爱情(companion love)和实用爱情(pragmatic love),而激情型爱情中包含浪漫爱情(romarltic love)和激情爱情(passiorlate love)。此外,还有学者提出,激情之爱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浪漫爱(romarltic love)和迷恋爱(obsessiorl love)(Aron et a1.,2008)。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